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青岛树葬怎么办理?

2023-06-10 00:42:3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青岛树葬怎么办理?

树葬办理流程如下:

一、植树葬选择

通过他人介绍,或者网上查询,确定一至两处可供选择的植树葬。

二、预约参观

1.通过电话咨询、亲自到访咨询、网上咨询等多种方式了解所选植树葬的基本情况。

2.如需现场参观,一般需要提前预约参观时间。一些墓园提供免费参观车,客户可到约定地点乘坐墓园的免费参观车到达墓园参观选购。

三、选择植树葬

1.由墓园引导员带领到墓区选择植树葬(选择墓穴时需慎重,选择墓型一经确定一般不予退换)。

2.在已有的墓区自由选择不同档次的墓型(包括占地面积大小和墓碑型式,也可以自行设计墓型,由墓园代为加工制作。)

3.墓穴位置一般由墓园按顺序销售,但一些墓园也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打乱顺序销售。

四、认购植树葬

1.填写申请认购墓穴登记表,提供碑文内容,并预定下葬时间。

2.到收款处交纳墓穴费和管理费。

3.凭申请认购墓穴登记表、交款收据及购墓人有效证件领取安葬证。

五、骨灰安葬

1.用户按预定日期、时间凭安葬证即可下葬。

2.二次下葬一般须提前办理下葬手续,交纳二次下葬费(建材费、工时费、刻字费等)。

六、售后服务

多数墓园提供售后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以下内容。

1.祭扫接送服务。用户可凭售后服务卡、安葬证等手续,在用户规定的时间付适当的车费后乘坐墓园直通车祭拜、扫墓。

2.代客祭扫服务。由墓园安排代客祭拜和扫墓活动。

二、抗日山名字由来?

汽车蜿蜒前行。远远地,望见山顶上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再近些,依稀可见,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上,站立着一名威武的战士,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紧握钢枪,眺望着远方——那是祖国的海疆,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70多年前,因为这座碑,成就了这座山;70多年来,在人们的心中,这座山就是一座碑。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是沂蒙山余脉在黄海之滨甩出的一个尾巴,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和滨海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冒着枪林弹雨为自己的战友修建烈士陵园。1634座烈士墓,3576个烈士英名,真实记载了一个个苏北鲁南军民同仇敌忾、热血杀敌的抗战故事。

  一

  城西镇仙修铺村。绿油油的小麦已经抽穗,村头上,一两名妇女正在侍弄菜园。当年打鬼子的事,89岁的刘昌顶老人历历在目。坐在小院里,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

  1941年到1944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赣榆地处青岛与南通之间,要在此阻止日军南下北上会合,这项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日军占领赣榆后,从县城青口到沿海各村镇盖岗楼设据点,封锁海岸线,围困沂蒙山区。为了尽快在滨海地区插入敌后,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与山东纵队2旅配合,打响了青口奔袭战。

  有记载:战斗异常激烈,持续6天5夜,我军告捷,攻克10多个伪军据点、击溃3个团伪军、缴获大量粮食衣服枪支弹药。青口奔袭战,打破了敌人的海上封锁,打通了我华东与胶东的联系,创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

  刘昌顶和战友们的任务是打青口、朱堵一带的日军岗楼。打仗之前,上级部队就送来弹药,子弹少,每人一二十发,手榴弹每人五六十个,缠在身上两三圈,还要带上两天的干粮,死沉死沉的。炸药有的用布裹起来,有的装在洋铁桶里,都是晚上打。

  “条件那么艰苦,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胜仗?”

  “为什么?共产党依靠群众,俺熟悉地形,哪高哪低,哪能藏身哪有河,清清楚楚,都是晚上摸黑打。”刘昌顶老人深情地说:“共产党还有一条好,负伤的、牺牲的战友,没有被撂下的。哪怕晚上到敌人阵地上‘偷’,也要把战友的尸体背回来。”

  二

  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和滨海军区决定修建抗日烈士纪念塔。战士们利用战斗间隙抬石背土,周边村庄的石匠们出工出力。日军“扫荡”干扰,物资短缺,但这都没能阻止滨海军民修建纪念塔的脚步。

  一天,正在党校学习的山东纵队2旅4团团长武中奇,被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召了回来,任务是书写碑文。没有大号毛笔,用几十根苘扎起来,一气呵成“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铁骨铮铮的大字。

  雨过天青,白云悠悠。历经70多年风雨洗礼的抗日烈士纪念塔,巍然屹立。“天圆地方”的纪念塔,高14米,由大理石砌成。“纪念塔的厚重,无疑是中国人民气节的厚重!”在刚刚从敌人手中夺回的土地上建塔立碑,这个举动无疑宣示着不可撼动的意志: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1942年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四军政委刘少奇来到赣榆大树村,得知此事,就更加坚信滨海抗日根据地一定能够壮大。

  纪念塔往下走,是用石头垒成的抗日烈士纪念堂,仿照延安窑洞的样式,表达当时滨海军民远离延安心向党的革命情怀。纪念堂内,花岗岩石碑上,密密匝匝地刻着先烈们的姓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硝烟炮火中奔跑搏杀。

  将士同心,生死相守。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将军墓的南面镶着他的铜像,那是战士们用30多公斤子弹壳铸成的。将军面容英俊、目光刚毅。这位江西广昌的“小鬼”,15岁参加红军,16岁入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平型关大捷到创建滨海抗日根据地,屡建奇功。1942年抗日烈士纪念塔落成时,将军曾说:“假如有一天我牺牲了,请同志们记住,也要将我安葬在这里!”一语成谶,第二年,符竹庭以身殉国,时年36岁。

  这是一座16人合葬的公墓,东碑为新四军军长陈毅的题词:“浩气长存”。西碑为滨海军区司令员陈世榘的题词:“英灵千秋”。

  1943年3月,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小沙东黄海海面,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一场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打响了。新四军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人壮烈牺牲,其中包括田守尧将军的妻子陈洛连等4位女同志。时年29岁的彭雄牺牲时,同行的妻子得以幸存,当时已有5个月的身孕。

  得道多助,正义必胜。山腰上,两座国际友人的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德国共产党员、战地记者汉斯·希伯,一位是从侵华日军战俘成为八路军战士的日本人金野博。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为正义献身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被人们铭记。这里何尝不是他们的故乡?

  一个炮筒造型的纪念碑上,镌刻着1942年至1943年一年间滨海根据地军民的主要战绩:参加大小战斗1128次,击毙日军689人,击溃伪军6000余人,缴获大炮7门、步枪4254支……

  刺刀、炮筒、手榴弹、子弹,这些特殊形状的建筑,承载着闪烁寒光的记忆,又透露出抗战时期独特的战争美学。它们静静地讲述着一段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这些都是历史,也是昭示历史进步的教科书。

  三

  暖风拂面,紫荆花开。历经多次整修扩建,抗日山烈士陵园亭塔耸峙、古朴肃穆,已被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陵园管理处副主任陈亮说,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苏北、鲁南等地各界民众20多万人前来扫墓,凭吊忠魂。

  本报采访小分队向烈士们敬献花圈,鞠躬致意。一旁路过的瞻仰者也驻足肃立。

  三个青年人正拾级而上。你们从哪里来?为何而来?中间那位姑娘嫣然一笑,她家就在山下,从小学起,每年迎春花开的时候学校都组织来扫墓,后来出去上大学了,再后来到南京工作了,但只要回到家乡,就会上山走走,因为,这山上有一种纯粹的东西,叫你安静,能告诉你为理想奋斗,为爱情厮守,是多么酷的事!

  登高远眺,满目葱茏。昔日光秃秃的山陵建成采摘观光园,老石匠的后人们正忙着搞石雕赚钞票。当年小沙东海战的那片滩涂上,像按了快进键似的翻着片儿,出海的渔船已经靠港,石化厂加紧生产,游艇生产线投产,电子商务园区忙着招商,沿海高速路贯通南北,沿海铁路一天天延长,城里乡里的人们都爱上了广场舞,全家老少开着汽车去吃喜酒……

  很难忘记那一幕:刘昌顶老人拄着拐杖,执意要把我们送到路口,反复念叨,共产党真了不起,你看,家家住楼房,哪能料到老百姓过得这么美,抗日山上的战友们要能看到这一切该多好!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简单介绍?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

       碑身正面最醒目位置一整块高14.4米、宽2.72米的花岗岩镌刻着由毛泽东同志所题写等比放大数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简称三个永垂不朽)。下层须弥座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浮雕,八块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另两幅装饰性浮雕在“胜利渡长江”浮雕两侧分别为“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一百多年的伟大革命斗争史。

四、青岛主要资料?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一,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1.56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76.25万人;五市(县级)485.3万人。  名称的由来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夜景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五、人民英雄纪念碑什么时候开始建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1年国庆,在征集的200多幅设计方案中,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其他3个方案,建筑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岛运来,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座四面嵌着8幅巨大的浮雕,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六、形容崂山的诗词?

【唐】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作者简介】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有《李太白全集》传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镌刻于崂山梯子石五百级处之巨石上,刻石之诗与《李太白全集》所载相同。《全唐诗》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其生”;“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入觐回劳山

【五代】刘若拙

东来海上访道玄,幸遇一见有仙缘。

宋朝天子丹书诏,奉命敕修道宫院。

海角天涯名最胜,秦皇汉武屡敕封。

古来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

【作者简介】刘若拙,五代时人,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自四川来崂山,曾被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在《宋史·甄栖真传》中,有甄栖真“初访道于牢山(即今之崂山)华盖先生”的记载。今即墨县东关小学院内(高真宫旧址)有刘若拙墓,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诗录自《太清宫志》。

鳆鱼

【金】刘迎

君不见二牢山下狮子峰,海波万里家鱼龙。金鸡一唱火轮出,晓色下瞰扶桑宫。

槲林叶老霜风急,雪浪如山半空立。

贝阙轩腾水伯居,琼瑰喷薄鲛人泣。

长 白柄光芒寒,一苇去横烟雾间。

峰峦百叠破螺早,宫室四面开蚝山。

碎身粉骨成何事?口腹之珍乃吾祟。

郡曹受赏虽一言,国史收痂岂非罪?筠篮一一千里来,百金一笑收羹材。色新欲透玛瑙碗,味胜可0葡萄醅。饮客醉颊浮春红,金盘旋觉放著空。齿牙寒光漱明月,胸臆秀气喷长虹。平生浪说江瑶柱,大嚼从今不论数。我老安能汗漫游?买舟欲访渔郎去。

【作者简介】刘迎,字无党,东莱(今山东省莱州市)人,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进士。本诗录自清代王士郲选编之《古诗笺注》。

华楼崮

【金】朱仲明

群峰鸆H簇华楼,天老人间境界幽。辟谷仙翁发长啸,一声铁笛洞外秋。

【作者简介】朱仲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举人,曾任即墨县教谕。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白龙洞摩崖刻诗(选录)

【元】邱处机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

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浮烟积翠远山城,叠嶂层峦簇画屏。

造物建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

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

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

洞有嘉名号白龙,不知何代隐仙踪。

至今万古人更变,犹自嵌岩对万松。

【作者简介】邱处机,亦作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创龙门派。丘处机曾数次来崂山云游访道,留下了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金代泰和戊辰年(1208年)丘处机自今莱阳望城镇来崂山,曾在崂山白龙洞额上,留有刻诗20首,摩崖巨幅,非常壮观,因系丘氏手书,故较具文物价值,这里仅选录其中4首。丘处机在崂山留下的刻诗,皆收入其《餯溪集》中,但在诗的排列次序和个别文字上亦略有出入。

太清宫三皇殿后山刻诗(选录)

【元】邱处机

烟岚初到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

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 。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

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作者简介】见邱处机《白龙洞摩崖刻诗》。据《太清宫志》载,金明昌六年(1195年)邱处机由宁海之昆嵛山首次到崂山太清宫,留诗21首,其中10首镌于三皇殿后之巨石上,此系其中2首。

上清宫混元石刻诗(选录)

【元】邱处机

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

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

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

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作者简介】见邱处机《白龙洞摩崖刻诗》。邱处机于元大安己巳年(1209年)由胶西来崂山时,曾在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混元石上,留下了刻诗10首,此系其中2首。

咏劳顶

【元】赵孟兆页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

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作者简介】赵孟兆页,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诗人、书画家。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王乔崮

【元】王思诚

仙子吹笙何处游,碧天明月几千秋。

谁知万叠劳峰顶,犹有遗迹在上头。

【作者简介】王思诚,字致道,嵫阳人。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王思诚承命以农事来山东,曾游过崂山,并将华楼品为十四景。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凌烟崮

【元】王思诚

巨壁千仞上凌烟,石椁深藏羽化仙。

自是开山第一祖,悠悠此去几千年。

【作者简介】见王思诚《王乔崮》。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清风岭

【元】董守中

肩舆仿佛驾仙禽,紫绶飘飘涧色深。

行到千峰最高处,凉飙如雨洒衣襟。

【作者简介】董守中,字君庸,元代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任即墨县知县,兴利除害,信赏必罚。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云岩子自题

【元】刘志坚

三十二上抛家计,纵横自在无拘系。

来到劳山下死功,十年得个真力气。

【作者简介】刘志坚,号云岩子,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人。32岁时弃家入道,居崂山。死后,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为其撰写了碑文,本诗录自此碑文。

望大劳山

【元】戴良稍

入东胶界,即见大劳山。

峰攒侔剑戟,嶂叠类云烟。

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

波涛共突兀,天日相澄鲜;

只若栖岛屿,观宇连树阡。

既馆茹茅士,亦巢遁世贤。

客行积昏旦,水宿倦舟船。

兹焉思独住,结茅徵征言。

柁师不我从,太息归中原。

【作者简介】戴良,字叔能,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挈家浮海至胶州。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黄石宫

【明】杨泽山

巅一醉醒,百虑真亡绝。

虚白映松窗,危峰吐残月。

【作者简介】杨泽,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岁贡生,曾任武邑知县。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劳山

【明】蓝章

遥看山色层层碧,渐觉溪流汩汩深。

匹马迳寻萧寺树,老僧应识野人心。

行云何意遮奇石,啼鸟多情和苦吟。

不是将身许明代,便从逄子老山岑。

【作者简介】蓝章,字文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劳山

【明】陈沂

蓬莱之山乱插天,大劳小劳青可怜。

清秋播荡入沧海,落日缥缈生晴烟。

眼前此景出人世,便可羽化凌飞仙。

挹取南溟酌北斗,枕石大醉云峰巅。

【作者简介】陈沂,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又号小坡,浙江鄞县人,徙家居南京,正德十三年(1518年)进士。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巨峰

【明】陈沂

鳌山驾海入青云,远见浑合近复分。

重峦高下极杳霭,翠岫山入排氤氲。

千奇万怪倏变态,陟历惊魂望仍爱。

遥指天际悬孤峰,峰头更有僧庵在。

奔涛怒石声潺潺,绝顶止可猿猱攀。

双屋劈处一微径,一窍直上烟霄间。

壁断梯折路亦绝,五石飞梁临不测。

西北峰重返照阴,东南海映长空色。

仙人见说多楼居,无奈缥缈乘清虚。

此地安期且未至,与子跨鹤今何如?

【作者简介】见陈沂《劳山》。本诗录自《游崂指南》。

登华楼

【明】蓝田

前山后山红叶多,东涧西涧白云过。

红叶白云迷远近,云叶缺处山嵯峨。

闲抛书卷踏秋芳,扶藜偶入山人房。

柴门月上客初到,瓦瓮酒熟兼松香。

玉皇洞口晓花暗,金液泉头秋草遍。

药炉丹井尚依稀,白雪黄牙今不见。

长春高举烟霞外,使君远出风尘界。

当时人已号飞仙,只今惟有残碑在。

人生适意且樽酒,莫放朱颜空老丑。

神仙千古真浪传,丹砂一粒原非有。

乃知造物本无物,薄命不逢随意足。

云满青山风满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作者简介】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太平宫

【明】蓝田

蜃气几层楼阁,潮声一片宫商。

羲驭早离谷,野人高卧石桥。

潮长沙头鸥起,风来林外渔歌。

隔浦淮山几点,玻璃盘拥青螺。

【作者简介】见蓝田《登华楼》。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华楼

【明】邹善

千岩万壑境萧疏,几日寻幽得自如。

叠石遥连沧海色,华楼高接太清居。

仙人洞悟阳生候,玉女盆迎日照初。

试问同游蓬岛侣,可能此地即吾庐?

【作者简介】邹善,号颖泉,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山东提学。

登劳山

【明】邵贤

坤轴危分镇巨鳌,山如排戟战方鏖。

鼓钟镗 东西院,丹碧参差大小劳。

石柱华楼阑海出,龙岩狮石倚天高。

我来无限登临兴,点染风烟信彩毫。

【作者简介】作者生平不详。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