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三绝碑
一、永州三绝碑
永州三绝碑位于永州柳子庙,因碑文以“荔子”开头,又称“荔子碑”。
柳宗元去世后,韩愈为其作碑文,颂扬柳宗元的事迹,200多年后,苏东坡书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苏轼之作首次被刻碑于柳州罗池庙,世称三绝(柳事、韩文、苏书)。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永州司理刘可勤见读碑文,敬慕柳子其人其文,遂令人摹刻于永州柳子祠(即今柳子庙)中。自此,永州人士祭祀柳宗元也有诗文可读唱了。
二、中国十大著名三绝碑
中国十大著名三绝碑是《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苏轼荔子碑》、《潍坊新修城隍庙碑》、《万安桥记大字碑》、《上尊号与受禅碑》、《苏仙岭三绝碑》、《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宝志公像赞诗碑》、《李晟墓碑》、《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
1、《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其碑立于武侯祠大门内右侧,碑身及碑帽通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下有碑座。碑帽的云纹雕饰,具有唐代石刻艺术特点,其石质为峡石。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楷书。
2、《苏轼荔子碑》
湖南零陵永州镇的柳子庙内的《苏轼荔子碑》,共四块,每块高240厘米、宽132厘米、厚21厘米,长方形,平额无座。原碑为唐朝韩愈撰文,宋苏轼书写的《罗池庙享神诗碑》,与河东柳宗元之德政,以一碑而集“韩诗苏书柳事”,世称为“三绝碑”。
3、《潍坊新修城隍庙碑》
碑文为清乾隆潍县知事郑板桥撰并书,文章精妙,堪称一绝;其书法为郑板桥极为少见的正书杰作,其正书有隶意,骨坚肌丰,爽朗清绝,称一绝;丹书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镌刻,不失笔意,与真迹不着毫厘,又称一绝,所以世称“三绝碑”。
4、《万安桥记大字碑》
该碑在福建泉州洛阳桥南的蔡襄祠内。蔡襄字君谟,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两度出知泉州,建洛阳桥,卒谥“忠惠”。祠历代均曾修建,现存系清代重建,面三间,深三进。
5、《上尊号与受禅碑》
河南许昌《上尊号与受禅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均位于许昌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受禅表》碑,高322厘米、宽102厘米、厚28厘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
6、《苏仙岭三绝碑》
湖南郴州苏仙岭的白鹿洞石壁上,刻有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词。这是一个天然的悬崖石壁,高52厘米、宽46厘米,词文共11行,每行8字,行书。
7、《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
此碑在湖南祁阳县城南浯溪,唐代文学家元结,字次山,曾寓于此。他将所撰《大唐中兴颂》请大书法家颜真卿楷书、摩刻于江畔数十丈峻峭之石壁上。碑面320厘米见方,直行自右至左书写,共21行,每行20字,述安史之乱、玄宗逃蜀、肃宗即位、收复长安、洛阳之事。
8、《宝志公像赞诗碑》
唐代大诗人李白为开善寺题写的《宝志公像赞诗碑》,由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写字,唐朝画圣吴道子作画,刻在石碑上,其诗、书、画均为名家之作,故称为“三绝碑”。
9、《李晟墓碑》
碑在陕西高陵白象村渭水桥北。唐末朱池作乱,唐将李晟自定州率兵驰援,大军驻扎今东渭桥畔,经激战后收复京城,迎回了唐德宗,因功被封为西平郡王兼中书令,死后葬在当日驻军的地方,即今之墓冢所在地。
10、《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
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苏轼知颖州时,应开封刘季孙之请,以真、行、草兼用字体写成《醉翁亭记》长卷,卷末有赵孟\、宋广、沈周、吴宽、高拱等人的跋尾赞叙。明隆庆五年(1571年)秋,刘巡邀请文彭、吴应祈为之双钩勒石,立于鄢陵县刘氏家祠内。
三、中华著名的“三绝碑”有哪些?
我国的碑石中,有一种碑文的文章、书法和雕刻技巧都很精绝的石碑,人们称它们为“三绝碑”,这种碑石,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大多数为碑文、书法、刻工精妙绝伦,又能汇于一碑者;其二为文章、书法及文章所述之人的德政功绩杰出者又能汇于一体的;其三为文章、书法及镌刻之石奇特。
但是,不管哪种情况都离不开文章、书法的精绝为其基础,才能称得上是“三绝碑”。
在我国,著名的“三绝碑”有: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四川省成都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省永州柳子庙的“苏轼荔子碑”、山东省“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省泉州的“万安桥记大字碑”、河南省临颍的“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省祁阳的“浯溪摩崖石刻”、开善寺的“宝志公象赞诗碑”、陕西省高陵的“李晟墓碑”和河南省郑州的“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
其中,苏仙岭“三绝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绝碑“之首。这通石碑在苏仙岭公园的白鹿洞石壁上,上面刻有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词。
据说,当年秦观被削职到郴州后,于1097年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多愁善感的诗人的词中倾吐了他被削职后的凄苦失望的心情。后天,他将词寄给了苏东坡,苏东坡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在秦观死后,苏东坡出于敬佩,在其词后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而流传开来。
后来,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又把秦观的词和苏东坡的跋书写在扇面上,流传到郴州。
郴州人为了纪念秦观,就把“秦词、苏跋、米书”刻在碑上,史称“三绝碑”。又过了100多年,南宋郴州知军邹恭命石匠,将其摹刻在苏仙岭白鹿洞附近的大石壁上,这就是后来白鹿洞上的“三绝碑”。
白鹿洞是一个天然的悬崖石壁。此碑高0.52米,宽0.46米,11行,每行8字,行书,碑文艺术手法极高,感染力也很强,可谓郴州一绝。
成都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立于武侯祠大门内右侧,是成都最古老的碑刻之一。说到在后世的名声和影响,此碑在成都则首屈一指。
此碑本名为“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立于809年。碑身及碑帽通高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下有碑座。碑帽的云纹雕饰,具有唐代石刻艺术特点。其石质为峡石。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楷书。
碑文作者裴度,是唐代中后期有名的政治家。807年,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裴度作为幕僚随行。裴度久欲撰文颂扬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便怀着景仰之情写了碑文。
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序文开篇处,裴度称颂诸葛亮兼具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
后来,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亲自写下柳体笔韵的碑文,并名匠鲁建亲自完成了石碑的刻写,为此,此碑便因文章、书法、镌刻都极精湛,而世称“三绝碑”。
湖南永州柳子庙的“苏轼荔子碑”在零陵县永州镇的柳子庙内。
“苏轼荔子碑”共有4通,每通高2.4米,宽1.32米,厚0.21米,长方形,平额无座。原碑为唐朝韩愈撰文,宋苏轼书写的“罗池庙享神诗碑”,与河东柳宗元之德政,世称为“三绝碑”。
因其诗开头有“荔子丹兮蕉黄”之句,因之又称为“荔子碑”。原碑宋代刻于广由柳州罗池庙,明代刘克勤摹刻于零陵永州镇愚溪庙,现存于柳子庙内之碑为清顺治年间永州知府魏绍芳所重刻。
“潍坊新修城隍庙碑”位于山东潍坊,此碑碑文为1752年潍县知事郑板桥撰并书,碑文思想性很强,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堪称一绝;其书法为板桥极为少见的正书杰作,称一绝;丹书石上,由其高足弟子司徒文膏镌刻,不失笔意,与真迹不差毫厘,又称一绝,所以世称“三绝碑”。
泉州的“万安桥记大字碑”在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南的蔡襄祠内。
蔡襄,是宋代著名四大书法家之一,字君谟,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两度出知泉州,建洛阳桥,卒谥“忠惠”。祠历代均曾修建,现存系清代重建,面3间,深3进。
蔡襄一生除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书法作品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洛阳桥,同时,他还为桥亲自撰写并书写了“万安桥记大字石碑”碑文。
其文章精练,仅用153个字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银两、参与的人数等,书法遒美,刻工精致,为洛阳桥增辉添彩。碑刻书法遒劲,刻工精致,世称“三绝碑”。
临颍的“上尊号与受禅碑”在河南省临颍县繁城。
此碑刻于220年。碑石上的碑文为八分隶书,高体方正。碑文记载了144年农历十月,魏公卿将军劝进及汉献帝禅位于魏王的历史事件。此碑传为王朗文、梁鸽书、钟繇镌字,世称“三绝碑”。
祁阳的“浯溪摩崖石刻”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西约2000米的湘水之滨。
浯溪摩崖石刻是我国南方摩崖第一家,其诗文书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地苍崖石壁,巍然突兀,连绵78米,最高处拨地30余米,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处。
1200多年前,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卸却道州刺史之职回乡,途经此地,见这里山水秀丽,遂居家于此,并将一条无名的小溪命名为“浯溪”,意在“旌吾独有”,撰《浯溪铭》,浯溪得名从此开始。
元结又将“浯溪东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台”,撰《}台铭》。还在溪口“高六十余尺”的异石“上筑一亭堂,命名“广吾亭”,撰《浯铭》。
后来,元结将“三铭”交给篆书家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书写,并刻于浯溪崖壁上,此便是后人所称“浯溪三铭”,也称“老三铭”。这三通碑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另外,元结还将自己在761年所撰的《大唐中兴颂》一文,请颜真卿手楷书书写,于771年摹刻于浯溪靠近湘江的一块天然绝壁上,因文奇、字奇、岩绝,世称“浯溪三绝”。
“大唐中兴颂碑”原高3米,宽3.2米,为浯溪碑林中最大的一通碑刻。碑文记述了安史之乱、玄宗逃蜀、肃宗即位、克长安、洛阳等史实,是世界罕见的保存比较完好的著名摩崖碑刻。
据说,这是颜真卿生平的得意之作,后人称赞他的《大唐中兴颂》为“颜体笔翰高峰”、“楷书典则”。
开善寺的“宝志公象赞诗碑”在南京灵谷寺无梁殿西的松涛深处。
碑上的“宝志像”是唐朝画圣吴道子所绘,大诗人李白作赞,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写字。因文字、书法、镌刻均为名家之作,精湛至极,冠绝碑林。
陕西高陵的“李晟墓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在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
该碑是829年,为纪念西平郡王李晟而立。碑文主要记述了李晟的生平传略及为大唐所立战功业绩。
碑身通高4.35米,宽1.48米,厚0.46米。蟠首龟座。碑文为名相裴度所撰,裴文庄重严谨。碑文为柳公权书丹,柳书端丽、秀润。并由名匠刻字,世称“三绝碑”。
碑阴有明弘治年间第二十五世孙参政芜湖李赞所做祭文和正德年间教谕李应奎及副使曹琏的题词。
据说,此碑最初立于李晟的墓前,后因渭河不断向北侵崩,使奉政原原体不断倒崩,原墓葬被水毁掉。至明代时,人们便将此碑迁移到现渭河大桥北端偏东处的渭桥村。
郑州的“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在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内。
1091年,苏轼在颍州当知府时,应开封诗人刘季孙之请,以真行草兼用字体写成《醉翁亭记》长卷,卷末有赵孟\、宋广,沈周、吴宽、高拱等人的跋尾赞叙。
后来,在1571年时,人们把苏轼的《醉翁亭记》刻成石碑,立于河南鄢陵县刘氏家祠内。
1692年,明代大臣高拱的侄曾孙高有闻因原刻磨损不清,出其家藏拓本重新刻石,立于新郑县高氏祠堂。刻石手技精巧,较之原作有过之而无不及。
碑共18通,每通长0.6米,宽0.4米,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撰文、苏轼书写,刻石手法极为精巧,称之为“三绝碑”当之无愧。
后来,政府为了保护此碑,将它移置于郑州市博物馆建立长廊内,方便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