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课写一段碑文?
这课写一段碑文?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在这儿牺牲的是一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军需处长。
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可以留一件棉衣给自己,甚至还可以让自己穿的暖暖和和的,让自己不用受冻,但他却把棉衣让给了自己的战友,自己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最后让自己活活的冻死。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军需处长和常年积雪的云中山化为了一体化成的丰碑,他那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
找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简要概括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 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 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 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回答者:zhangnuo2004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5-17 18:33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年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1935年 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守敌将桥板大部拆去,并在东桥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为铁索悬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桥板,其余4根均分两边作扶手。桥长101.67米,宽 3米。东桥头台枯水位高14.7米。东西桥头台内各有一口落井,内埋与桥身平行的铁制地龙桩(东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铁索通过东西桥头台,用锣锅绊固定在卧龙桩上。东西桥头台上各建有木结构桥亭 1座。桥东立有清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泸定桥以铁构件为主,13根铁索由 12164个铁制扣环连结而成,重约21吨。 泸定桥建成以来,曾遭到数次严重破坏。每次损坏后,均得到较快修复。1976~1979年对泸定桥进行彻底维修。现设有泸定桥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陈列馆。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沪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泸定桥坐落在四川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文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 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 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 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回答者:zhangnuo2004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5-17 18:33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年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1935年 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守敌将桥板大部拆去,并在东桥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为铁索悬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桥板,其余4根均分两边作扶手。桥长101.67米,宽 3米。东桥头台枯水位高14.7米。东西桥头台内各有一口落井,内埋与桥身平行的铁制地龙桩(东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铁索通过东西桥头台,用锣锅绊固定在卧龙桩上。东西桥头台上各建有木结构桥亭 1座。桥东立有清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泸定桥以铁构件为主,13根铁索由 12164个铁制扣环连结而成,重约21吨。 泸定桥建成以来,曾遭到数次严重破坏。每次损坏后,均得到较快修复。1976~1979年对泸定桥进行彻底维修。现设有泸定桥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陈列馆。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沪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泸定桥坐落在四川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文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夺占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 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黄开湘(又名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泸定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 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四 十四年(1705)。1935年 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 军长征至此,守敌将桥板大部拆去,并在东桥头构筑工 事封锁桥面。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 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 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为铁索悬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 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桥板,其余4根 均分两边作扶手。桥长101.67米,宽 3米。东桥头台枯 水位高14.7米。东西桥头台内各有一口落井,内埋与桥 身平行的铁制地龙桩(东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 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铁索通过东西桥头台,用锣锅绊 固定在卧龙桩上。东西桥头台上各建有木结构桥亭 1座。 桥东立有清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泸 定桥以铁构件为主,13根铁索由 12164个铁制扣环连结 而成,重约21吨。
泸定桥建成以来,曾遭到数次严重破坏。每次损坏 后,均得到较快修复。1976~1979年对泸定桥进行彻底 维修。现设有泸定桥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陈列馆。
回答者:305660778 - 试用期 一级 5-17 18:48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