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徵怎么读?
一、文徵明的徵怎么读?
徵 简体字:征 ● 徵zhǐㄓˇ ◎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5”。 ● 徵 zhēngㄓㄥˉ ◎ 见“征”。 文徵明:wen zheng ming(二声,一声,二声)
二、文徵明雅号?
衡山居士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三、如何评价文徵明的《文徵明小楷离骚经落花诗帖》?
经典无需多言
四、文徵明行书排名?
文徵明89岁时写的行书《独乐园记》,堪称“明朝第一行书”。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他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绘画上,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而在在文学上,文徵明则是与祝允明、唐伯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大才子。
文徵明的书法代表作有很多,有《滕王阁序》、《独乐园记》、《逍遥游》、《桐山图》等等。
其中行书《独乐园记》写于文徵明89岁,堪称是“人书俱老”的境界。此作用笔娴熟凝练,秀润雅致,洗尽铅华,去少年之圭角,书法造诣登峰造极,被誉为“明朝第一行书”。遗憾的是,文徵明笔下的行书大作《独乐园记》现在流落于美国,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五、文徵明字画价格?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文徵明字画价格一亿元左右。文徵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六、文徵明习字翻译?
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他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原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徵明习字,文出清·马宗霍《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七、绝句文徵明读音?
句文徵明读音是jué jù wén zhēng míng。
徵[zhǐ]汉字
徵,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用于表示“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时读zhǐ,不简化作“征”。zhēng,召也。从微省,壬为徵。行於微而文达者,即徵之。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追究;追问。
《康熙字典》〔古文〕𡈼《唐韵》陟陵切《集韵》《韵会》知陵切,𠀤陟平声。《说文》召也。从微省。𡈼为徵,行於微而文达者,卽徵之。《周礼·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注》别异诸官,以备王之徵召。《周语》唯官是徵。
八、文徵明的故事?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文征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九、绝句明文徵明古诗?
关于绝句文徵明的古诗有:
1.《题画兰》文徵明 〔明代〕
手培兰蕙两三栽,日暖风微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2.《甲寅除夜杂书 其三》文徵明 〔明代〕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事是文词。
十、唐徵明的读音?
táng zhēng míng
“徵”字基本含义为召,征召,如:徵兵;引申含义为敛取,征收,如:徵税。
在古语使用中,徵多用作动词,指责问,询问,如:徵询意見。
“明”的基本含义为亮,与“暗”相对,如明亮、明媚;引申含义为清楚,如明白、明显。
在日常使用中,“明”也常做副词,表示公开,如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