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和张说的故事?
一、姚崇和张说的故事?
死姚崇算生张说
唐玄宗时期,张说和姚崇是两个重要的朝廷大臣,但是,这两个人却互相看不对眼,矛盾很深。
姚崇弥留之际,叮嘱儿子说:“张说一直怨恨我,我们之间的矛盾很深,他将来一定会损毁我的声誉。我死后,他会出于礼节来吊唁,你们就把我收藏的奇珍异宝陈列在灵堂。”
儿子们很疑惑地望着父亲,姚崇缓缓地说道:“倘若张说根本就不看这些珍宝,你们将会遭遇一场劫难,赶紧想办法逃走。如果张说看了珍宝,并表现出饶有兴趣的话,你们就把他中意的珍宝拱手相送……”
姚崇停顿了一会接着说:“张说接受了珍宝,你们就请他为我写墓志铭,他写好之后,你们马上誊写出来,暗中呈报给皇上,同时让家人准备石碑,立即刻出来。几天之后,他必定会后悔。如果张说以修改为托词,想要回碑文原稿,你们就说已经送请皇帝批准,同时把刻好的石碑给他看。”
姚崇去世后,张说前往姚家吊唁,他发现了灵堂陈列的珍宝,盯着看了好半天,姚崇的几个儿子就按照父亲生前的叮嘱,把珍宝送给了张说,并请他撰写碑文。
几天后,姚家人如愿以偿得到碑文,碑文对姚崇的评价极高——“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
几天后,张说果然反悔,派人向姚家人索要原稿,说要删改一番。
姚崇的几个儿子就带着使者去看石碑,说已经呈送皇帝,得到批准了。
使者回去复命,张说悔恨不已,捶胸顿足说:“死姚崇犹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也远矣。”
二、张悦给姚崇写的碑文?
《姚崇墓志铭》原文:
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
墓铭志大意是您承担着国家的重任,就像擎天柱一样,在著名人物的行列中,应该有您的位置,像四时运转一样,您化育养育万民。
三、写给斯科特的碑文?
斯科特墓志铭:
悲剧不是永远的,清白任流人间 死亡是生命的升华!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远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一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 你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死亡,为了他人有生的希望!你的精神使人敬畏,你的行为使人战栗. 在自己将会拖累其他人时,为了他人会有生的希望,毅然选择了自己死亡. 他执意离开队伍,不愿成为集体的包袱. 你蹒跚的步伐载着自尊的沉重,你用广阔的心胸怀下对死亡的恐惧,世界因你的坚强而寂静,我们因你的英雄气概而自豪! 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仍在冰雪覆盖的南极进行科学观察,雪撬上还托着16公斤的珍贵容石样品. 一个人,一份职责,覆行一生! 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即使死亡与恐惧等等把他包围,他也没有放弃希望.在令人心痛的结局面前,他毅然接受了对手给他的任务. 集伟大与悲剧于一身,在面临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他失败了,这一次失败让他跌倒再也爬不起来,但他始终坚持,在生命的尽头与命运做着殊死顽抗.
2、斯科特团队墓志铭:
这支十字架与石墩,底下躺着的是曾获维多利亚勋章的英国皇家海军上校斯科特、坎特伯雷大学医学学士兼文学学士威尔森医生、皇家驻印度海军陆战队上尉鲍尔斯.谨以表彰他们英勇而成功的南极探险.他们于1912年1月17日抵达南极点,在挪威探险队抵达之后.他们因狂风暴雪和燃料不足而死亡. 同时纪念他们两位英勇的同志,英尼斯吉林骑兵队队长欧慈上尉,他在此地十八地理英里处,为让同伴活命,走入风雪中而死;还有水手依凡斯,死于贝德摩冰河脚下. 上帝给予的,上帝已取回.愿上帝赐福.
四、写给老师深情的碑文?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小学的学习生活眨眼就过去了。我告别了美丽的校园,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心中不禁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我还清楚地记得,7年前,我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了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们,和蔼可亲的老师,还有那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么地诱人! 7年过去了,我在那里茁壮成长,我在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您就像辛勤的园丁,用汗水哺育我成长;您就像春蚕,无怨无悔地吐丝,只为结出造福天下的茧;您就像雨伞,义无反顾地被雨水打湿,只为保护千万被您悉心呵护的桃李。您的教诲,是明朗朗的阳光,照在我们的心田,让青春之花纵情开放。是您启迪我们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们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朵浪花。 老师,您或许并不知道自己那潜移默化的神奇魔力,早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感恩的激动;您或许并不知道您的羽翼是如此温暖,已经哺育了我们安然成长。我们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的知识土壤里,茁壮成长。您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您的每一根银丝,都见证了我们成长的历程;您的每一条皱纹,都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我又有了许多新的老师,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您那张熟悉的面孔,永远不会忘记您那声声亲切的呼唤,永远不会忘了你对我的恩情!
五、姚鼐是不是姚崇的后裔?
不是,反过来 1姚范 2姚鼐 3姚文田 4姚广孝 5姚长子 6姚绶 7姚平仲 8姚思廉 9姚崇 10姚戈仲 11姚铉 12姚孳 13姚文林 人物简介: 1姚范: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进士,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
2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3姚文田: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取汉学之长。
4姚广孝:明代苏州长州人,初为燕王心腹,朱隶夺取帝位后拜太子少师。
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5姚长子:明朝浙江会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
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后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而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6姚绶:画家,嘉善人,曾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面府。7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将。8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
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9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10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人,一个羌族部落的首领,他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后赵时被徙关中。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儿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姚襄弟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11姚铉:(968-1020) 宋庐州合肥人,字宝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善文辞,藏书颇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与柳开、穆修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12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哲宗元祐中补武陵墓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13姚文林:(1897-1980) 河北青县人。字南枝。化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学院。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九.一八”后转任河北省立工学院化学制造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员。1948年到台湾,接任台湾碱业公司总经理,后专任董事长。病逝于台北。著有《电石分析法》等
六、代父辈写给祖母的碑文?
假设你的岳祖父,叫:李有福碑文:故岳祖考李有福老大人之墓!落款:阳上孝孙女孙婿:姓名!
七、关于赞美姚崇的句子?
姚崇(651年—721年),字元之,唐朝陕州硖石(今三门峡市陕县)人,五朝为官,三居相位,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勤劳职事,功勋卓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特别是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功劳而名留青史。
时人及后世之人对于姚崇的评价颇高。同为唐相的张说称赞姚崇“位为帝之四辅,才为国之六翮,言为代之轨物,行为人之师表”。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道:“唐世贤相,前称房杜(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宋(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毛泽东在点评《新唐书·姚崇传》时赞扬姚崇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他赞扬姚崇进谏唐玄宗的“十事要说”:“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姚崇一生三次为相,地位很高,但是以身作则,生活俭朴,清正廉洁,直至生命的尽头。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正是大唐盛世,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上特别是官吏中厚葬成风,姚崇对这一风气极为反感。临终前他立下遗嘱,说自己一生知止、知足,并写了一篇《遗令戒子孙文》,要求薄葬。他是这么写的:“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吾身亡后,可殓以常服,四时之衣,各一副而已”,并要求子孙后代“汝等身殁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
纵观姚崇留给后代的家风家训,他认为“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他要求子孙后代事亲至孝,不图虚名;移孝为国,忠直任事;廉勤从政,以身作则;知止知足,不妄图富贵;不斤斤计较,预分田产;提倡薄葬,节俭持家;谨言慎行,惟德惟贤。姚崇的家风家训特色鲜明,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庸俗空洞的说教,寓意深远而为后世传颂,世称“宰相家训”。
好家训泽被后世,姚崇的子孙把姚崇的家训和遗嘱,作为家族的“藩篱”,作为处世的“标准”,世代遵守,代代相传。他们大多忠于国家,为百姓做事,彰显了仁义之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姚崇的家风家训不仅成为其家族传承的道德规范,更是中华家训中的经典,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彰显出积极的现实意义。
八、姚崇力对蝗灾的看法?
他认为,人力是可以扑灭蝗灾的
姚崇是唐朝的名相,深知仅凭祭祀、修德,灾害不会自己跑掉,面对蝗灾,更重要的是灭蝗自救。开元三年,山东诸州(华北平原)发生蝗灾,姚崇奏请唐玄宗派出驱蝗使,赶赴河南、河北(黄河南北)督促地方官员,发动农民捕杀焚埋蝗虫
九、姚谦写给李玟的歌曲?
姚谦是一位著名的华语流行歌曲创作人,他曾为多位著名歌手创作过歌曲。然而,关于姚谦为李玟创作的具体歌曲,目前没有确切的信息。李玟的音乐生涯中有很多著名歌曲,如《Di Da Di》、《刀马旦》、《美丽笨女人》等,这些歌曲的创作者除了姚谦外,还包括其他知名的华语歌曲创作人。
十、趵突泉碑文的内容?
双御碑
在同一碑上有两朝皇帝的石刻,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景象。石碑顶部石龙盘绕,正面的“激湍”两字刚劲有力,左侧落款是:“康熙甲子孟冬题”。石碑背面是乾隆的一首《再题趵突泉作》: 济南城南古观里,别开仙境非尘市。 致我清跸两度临,却为趵突三窦美。 喷珠屑玉各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 汇为圆池才数亩,放泺达江从此始。 朱栏匼匝接穹楼,祀者何仙锺吕子。 曲廊蜿蜒壁勒字,题咏谁能分姓氏。 过桥书室恰三楹,研净瓯香铺左纸。 拈咏名泉已知多,氿兹实可称观止。 曾闻地灵古所云,屯膏殄享恐非理。 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 观澜亭上尽观趵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