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哪些著名的楷书大家?艺术特点有何不同?
一、唐代有哪些著名的楷书大家?艺术特点有何不同?
褚遂良 颜真卿呀,练毛笔的不能不知道吧
先说褚,《 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颜真卿 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欧阳询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我这里放的是他的行书千字文
柳公权,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还有就是我比较喜欢文征明的字
二、唐代的酒有哪些特点?
唐代的酒诗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扩大了诗歌 的题材,充实了唐诗的思想内容,开拓了诗歌的境 界,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以及唐代诗人的忧患 意识。
许多优秀诗篇洋溢着要求建国立业的豪情,抒发了“济苍生”“安社稷”的壮志,表现出蔑视权贵、对 自由生活向往的感情,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二是作品数量多,作家多,为前所未有。
清代康熙年间编 辑的《全唐诗》多达900卷,收录唐诗48900多首,加 上《全唐诗》补编,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唐代 诗歌中涉及到酒的诗歌就有5000多首,约占唐代诗 歌的十分之一,约是先秦、汉魏六朝酒诗的十几倍。
就诗人而言,酒诗的作者近千人,约是先秦、汉魏六朝酒诗作者总和的五六倍。 可谓人材济济,阵容壮 大。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更是著名的酒诗 人。
酒诗作者除文人外,还有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伶工、歌妓、婢妾、商贾、医卜、渔樵、僧道等,他们都为 唐代酒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酒诗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经久不衰,这与唐诗的发展 略有不同,据不完全统计,初唐有王绩(18首)、王勃 (8首)、骆宾王(4首)、沈佺期(6首)、宋之问(14首) 等;盛唐有李白(206首)、杜甫(232首)、王维(38 首)、孟浩然(23首)、高适(45首)、岑参(93首)、王 昌龄(15首)等;中唐有白居易(595首)、元稹(82 首)、刘禹锡(89首)、李贺(54首)、韩愈(58首)、孟 郊(34首)、贾岛(15首)、刘长卿(22首)、张说(27 首)、卢纶(27首)、柳宗元(8首)等;晚唐有杜牧(67 首)、李商隐(54首)、韦应物(44首)、陆龟蒙(69 首)、皮日休(79首)、司空图(26首)、杜荀鹤(36 首)、郑谷(47首)、许浑(91首)等,接连不断地创作 酒诗,使酒诗不论是数量还是成就都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
三是各种诗体形式已臻成熟、完备。唐代继 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的诗体,自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古诗、乐府,以至律诗、绝句各种体裁,皆应有尽 有。唐代诗人继承齐梁以来在声韵方面的成就,完成 和创造了七言古诗、五、七言近体等诗歌形式。
近体诗形式整齐,格律谨严,声调和谐,富有形式美和音 乐美。 对于汉魏乐府,不仅借用古题充实新意,而且创作了许多歌行体和“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中国 古代诗歌的各种体裁,至唐代已经成熟完备。
唐诗的这一特点在酒诗中亦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就其 数量而言,在酒诗中,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最多,其次是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再次是古诗和乐府杂 诗。 七律酒诗如杜甫的《曲江对酒》、《琴台》、《九日》、《登高王维的《酌酒与裴迪》,白居易的《与梦得沽 酒闲饮且约后期》,李商隐的《杜工部蜀中离席》……等;七绝酒诗似乎比七律酒诗要多,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少年行》,李白的《客中作》、《山中与幽 人对酌》,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王翰的《凉州饲》,白居易的《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李商隐的《龙 池》、《花下醉》,杜牧的《清明》,皮日休的《春日酒醒》,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忆酒醒》,王驾的《社日》,韩 惺的《醉着》等;五律酒诗如李白的《赠孟浩然》、《赠钱征君少阳》、《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的《发潭 州》、《不见》,高适的《醉后赠张旭》,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李廓的《落第》等;五绝 酒诗如李白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哭宣城善酿纪叟》,白居易的《问刘十九;K司空曙的 《留卢秦卿》,于武陵的《劝酒》等;在古体酒诗中尤以 李白为最多,如《江上吟》、《梁园吟》(一名《梁苑醉酒 歌》)、《月下独酌四首》、《江夏赠韦南陵冰》、《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下 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把酒问月》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醉时歌》等,李颀的《赠张旭》,张谓 的《湖中对酒作》,李贺的《秦王饮酒》、《致酒行》、《将 进酒》等。
乐府杂言酒诗如李白的《将进酒》、《杨叛 儿》、《行路难三首》、《襄阳歌》,杜甫的《短歌行赠王 郎司直》,卢仝的《有所思》等。这些酒诗的形式,为唐 诗体的大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是流派众多,风格丰富多彩。这是唐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唐代 酒诗的主要特点之一。唐代诗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 其中较突出的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白 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等;被称为“诗仙”的李 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则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 表,他们把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在数量众多的酒诗 中,有的酒诗是他们的代表作,有的是他们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有的是他们诗中的诗眼,有的为一篇之 骨,有的为一篇之髓,对形成某个诗歌流派,成就伟大诗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就其酒诗的风格而言, 有的雄浑、高亢,有的飘逸、清奇,有的沉郁、顿挫,有的绮丽、纤冶,有的幽深、奥峭,有的冲淡、平易,真是 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五是唐代酒诗的主旋律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拯救时代的忧患意识在众多的酒 诗中强烈地跳动着。
许多优秀诗人满怀对社会的责任感,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针贬时弊。许多优秀 酒诗谴责了统治阶级的骄横昏聩、强征暴敛和荒淫奢侈,抨击了不义之战,暴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 祸,流露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
同时,这些酒诗也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生 活情趣。
三、唐代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唐代瓷窑遍及南北,以青瓷、白瓷和彩瓷为主要代表的制瓷工艺全面发展。
技术、规模、艺术价值大超越前代,唐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对似碧玉般美丽的青瓷的由衷赞美。唐代李肇《国史补》记载“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则是对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广为人用的记录。唐代茶人陆羽《茶经》中用“类玉”、“类冰”来称赞越窑瓷器的美丽,用“类银”“类雪”来比喻邢窑瓷器釉色之莹润洁白。长沙窑出现的模印贴花别具一格,其手绘人物、动物和花卉装饰的各类器物的工艺,则是我国釉下彩绘工艺的先锋。四、唐代文学有哪些特点?
唐代文化基本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二是唐代文化极具开放性;三是唐文化有着明显得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征。
唐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汉族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至唐初已近成熟的阶段。成熟阶段的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类文化内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纳异己的胸怀。
部分由于这个原因,佛教、伊斯兰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异域宗教才能一步一步进入中国。传入中国的影响极大的天竺佛教文化最终也确被中国本文化融合而中国化。
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训诫,作为理念形态的儒家文化以“和为贵”,有相当大的包容性,这也是唐文化具有开放性的一个内在原因。佛教文化也是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文化之具有开放性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五、唐代律诗有哪些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六、唐代铜镜有哪些特点?
唐代铜镜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等。
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表现现实生活的打马球纹等等。
唐代铜镜的纹饰和总体布局,也突破了前期的程式规范。铜镜的构图虽然还是环绕式和对称式的表现手法,但是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由活泼,特别是高浮雕技法,生气充沛,柔美自然。
七、唐代雕塑有哪些特点?
答:唐代初期刚刚结束了战争局面,雕塑艺术在风格上既有南北朝的延续,又结合了新的因素,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雕塑艺术开始民族化。例如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代献陵石犀体形庞大,两眼看着前方,四肢粗壮有力,整体造型单纯简洁明快。有明显的中国写意的风格,又在细节上雕刻有鳞片以表现粗糙厚硬的皮肤做出犀牛皮肤的质感。具有整理综合前朝以来雕塑的特点,又在细节上加以修饰是中国自己的风格特点,受写意风格影响,反映了初唐大型石雕在过渡期的风格。盛唐雕塑雕塑风格更加民族化。主要因为盛唐时代的文化发展昌盛,政治,经济发展到最高峰在这种环境下雕塑艺术出现了“曹吴二体,学者所宗,雕塑铸像,亦本曹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说法。意思就是说吴道子和曹仲达在雕塑上的成就,也是后人无可比拟的。
唐代的佛教造像更加注重人物雕塑的生动性和人物的性格,在制作处理佛教群雕人物关系时,把握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到了晚唐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是这一时期雕塑艺术风格更加世俗化,更加写实,材料使用也更加广泛,这样一直延续。
唐代开放的政治环境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唐代的外交空前的繁荣,唐王朝同世界各国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其规模、层次和力度都堪称中国古代之最,把外国文化融入中国自己的风格,大唐文化也因此而显示其强烈的包容性,对此在雕塑上尤为明显。
唐代的唐三彩俑人雕塑可说是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典型,达到了中国古实人物雕塑艺术的高峰。这与当时的丧葬风密不可分。唐代是中国封建王朝最早对陵墓制造的等级,随葬品的摆放顺序与主人的身份划分有明确规定的时代。大批贵族、大臣、王室人员死后,厚葬成风,人佣动物佣成为陪葬的最主要物品这种风俗影响到百姓 。唐三彩釉色主要就以褐黄、 土红、翠绿、为主。夹杂白、蓝、红、淡青和黑等色彩。造型精致,釉色斑澜,其所反映人物动物的生气勃勃的形象,为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因此,唐三彩俑塑在我国雕塑艺术史上是非常的重要的。
八、唐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唐代诗人数董众多,异彩纷呈,鸢飞鱼跃,凤翔鹤集。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已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此外,还有 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星斗一般镶嵌在文学的天空中。唐代的诗 人。据明人的统计,《全唐诗》 中录诗人2873人,诗作49403首。可以说,在唐代。上自帝王将 相,下至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 几乎无人不能诗。
九、著名的唐代画家有哪些?
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画史尊称“画圣”,作品以佛像为主,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
韩滉,唐朝中期画家。在唐德宗年间,曾担任宰相一职。韩滉画的牛之精妙乃为中国绘画史千载传誉之佳话。韩滉的《五牛图》,更是被评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他在人物画方面也造诣精深、风格特出而自成一家。
阎立本,唐代政治家、画家。擅长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是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唐太宗在位时期,他官居要职,深受太宗宠信。
十、唐代丝绸工艺有哪些特点?
名目繁多、花式新颖。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
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