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陶潜生平的著作?
一、记载陶潜生平的著作?
记载陶渊明生平的著作是唐代李延寿写的《陶潜传》。
《陶潜传》即记载陶渊明生平事迹的传记。《晋书》和《宋书》均有《陶潜传》,都对陶潜的生平、主要活动和文学作品进行了介绍,内容略有不同,以李延寿的为佳。
附原文:《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其辞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侯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觚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史臣曰:君子之行殊途,显晦之谓也。出则允厘庶政,以道济时;处则振拔嚣埃,以卑自牧。详求厥义,其来夐矣。公和之居窟室,裳唯编草,诫叔夜而凝神鉴;威辇之处丛祠,衣无全帛,对子荆而陈贞则:并灭景而弗追,柳禽、尚平之流亚。夏统远迩称其孝友,宗党高其谅直,歌《小海》之曲。则伍胥犹存;固贞石之心,则公闾尤愧,时幸洛滨之观,信乎兹言。宋纤幼怀远操,清规映拔,杨宣颂其画象,马岌叹其人龙,玄虚之号,实期为美。余之数子,或移病而去官,或著论而矫俗,或箕踞而对时人,或弋钓而栖衡泌,含和隐璞,乘道匿辉,不屈其志,激清风于来叶者矣。
赞曰: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二、哪本书有记载罗贯中的生平?
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在《录鬼簿续编》中有罗贯中生平的记载。
三、不知道生平,如何写碑文?
不知道生平就不用写详细地碑文,可以写,某某千古。
四、族谱中如何记载已故亲人生平?
记载已故亲人姓名宗族中的排行,生前生平事迹以及有何重大政治军事官阶。
五、东汉后期的曹全碑碑文中有这样的记载?
《曹全碑》碑文除了记载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还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曹全碑》于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阳县(今合阳县)莘里村出土。后移存阳县孔庙,1956年移置西安碑林。
从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迹保存较为完好,虽不免少有风损,但字形轮廓及笔画的起止用笔仍然清晰,这无疑为后人临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曹全碑》在历代学者及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较高。
六、史记中记载诸侯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是?
《史记》中记载诸侯生平事迹的文体是列传。
七、射干的记载
射干的记载
射干,即射干国,是中国古代一个充满传奇的国度。它的历史记载广泛流传于史书和民间故事中,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射干的记载,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国家。
射干国位于中国古代的西部地区,那里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据史书记载,射干国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国家,国力雄厚,文化昌盛。它的首都建在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城墙高大雄伟,宫殿华丽壮观。
射干国的统治者被称为“射干王”,是一个聪明智慧、勇敢无畏的君主。射干王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为国家的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根据史书的记载,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使射干国的经济繁荣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射干国不仅仅在经济上繁荣,文化艺术也是非常发达。古代的射干国人民善于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尤其以陶瓷艺术和织锦技艺著称。他们的陶瓷器色彩斑斓,纹饰精美,制作工艺十分高超。而织锦则是射干国人民细心织就的华丽艺术品,其色彩鲜艳,花纹瑰丽,被誉为东方的艺术瑰宝。
射干国的历史记载中也有许多英雄壮举和传奇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射干之战”。据传,当时射干国遭到了一个强大的外敌入侵,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但射干王带领着勇敢的国民奋起抵抗,经过一场惨烈激战,成功击退了敌人,保卫了射干国的疆土安全。
射干国的历史记载虽然流传已久,但是由于岁月的洗礼和现代社会的变迁,射干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神秘的传说。人们对射干国的记载充满着探索欲望和浓厚的好奇心,但射干国的真实在历史上是否存在仍然存在争议。
尽管如此,射干国的记载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它告诉我们古代中国西部地区的繁荣和辉煌,让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总之,射干国的历史记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射干国的真实性如何,我们应该珍视它的记载,将其作为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的参考,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作出我们的努力。
八、如何写出优秀的碑文?碑文大全和范文图片
碑文的定义
碑文是指刻划在碑石或类似材料上的文字或图像,常见于纪念碑、墓碑、铭文等。写碑文的技巧和要领,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碑文的分类
按照表达内容的不同,碑文可以分为纪念碑文、墓志铭、题词、名人箴言等多种类型。
如何写出优秀的碑文
写好碑文,首先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主题,紧扣核心内容。其次要注重选词用字,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让碑文更具文采。最后,要注意字体排版,确保整体美观大方。
碑文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类型的碑文范例:
- 纪念碑文: "永远怀念勇敢无畏的战士们,他们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墓志铭: "安息吧,亲爱的父亲,您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活着。"
- 题词: "青山绿水间,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范文图片
以下是一些优秀碑文的实际图片:
在写碑文时,可以参考这些范文图片,以便更好地把握字体和排版。
总之,写好碑文需要一定功底和技巧,但只要掌握方法,就能够创作出简洁优美、情感真挚的碑文。
感谢您看完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您写出更加出色的碑文。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们咨询。
九、李清照的碑文?
大明湖畔的千愁万绪,都融进了趵突泉边的垂杨深处;
漱玉集,金石录,声声慢的洪流中,涤荡不尽的,千古第一才女;
宋室南渡日,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惊涛拍岸中仍显婉约词宗;
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清水自流日,易安独上高楼,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十、魏征的碑文?
砥柱铭唐·魏征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
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词曰:大哉伯禹!
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