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封禅泰山什么意思?
一、唐玄宗封禅泰山什么意思?
唐玄宗泰山封禅表示他的文治武功得到了老天的承认,达到了最高好
二、唐玄宗泰山封禅时多少人?
开元十三年(726年)十月,唐玄宗率领文武百官、皇室贵戚以及蕃夷客使等众多人员从洛阳出发,至十一月到达泰山。
一番斋戒之后,极为隆重地行封禅之礼。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为了纪念这次封禅活动,玄宗还亲自书写《纪泰山铭》,刻于泰山顶。
三、唐玄宗是前往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皇帝?
中国历史商前往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共到泰山封禅8次。
四、唐玄宗为什么敢去封禅?
因为开元盛世
开元十三年(725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贵戚及四夷首领,从东都出发,至泰山封禅。
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据传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五、武则天封禅记碑文?
全称“大周封祀坛碑并序”,位于登封市西1.5公里万羊岗封祀坛遗址上。已倒伏,部分被土掩压,外露部分高2.9米,宽1.06米,厚0.6米,额题篆书“大周封祀坛碑记”。碑文由武三思撰文,薛曜书丹,楷书,37行,每行71字,下部剥蚀,每行仅存40字左右。史载,唐天册万岁二年(696),武则天到此行祭地之礼,并立此碑。碑文内容首论天地的重要和历代国君对封禅大典的重视。此碑书法结构遒密,较之薛曜所书的《夏日游石淙诗并序》等尤胜,堪称薛书之上品。1963年6月20日,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泰山封禅文化?
封禅(fēng 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武则天一帝封禅嵩山。
七、封禅泰山来龙去脉?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八、泰山封禅檄文?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秦二世胡亥嗣位,于元年(前209年)也东巡,又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
九、嵩山封禅和泰山封禅的区别?
嵩山封禅远远要比在泰山封禅要好多的。既避免长途跋涉带来的辛苦,以及对财务的消耗,而且又完成了武则天对于政治的需求,又彰显了武皇的与众不同。
特别是利用佛教完成自己的“造神计划”更是神来之笔,即完成了对于道教的打压,又完美的解决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利用道教造成的事情,可谓是一举多得。
十、什么是封禅泰山?
“泰山封禅”是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