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崇祯自缢前, 左良玉拥兵百万, 为何却见死不救?

2024-12-22 00:20:5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崇祯自缢前, 左良玉拥兵百万, 为何却见死不救?

崇祯在政治上一点都不成熟,错杀良将,轻信吴三桂。

在李自成入京的时候,清廷也打通了山海关。

面临外忧内患,崇祯已经拿不出钱财了,风雨飘摇的王朝,封官也不起作用。主要是文武百官各怀鬼胎,有的跟李自成走,有的拿了清廷的钱,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跟哪里走划算。就是没有人想保朝廷,这样自然就走投无路了。

二、明崇祯帝自缢书里任贼分裂吾尸勿伤百姓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明史版本里的崇祯遗诏是多种演绎和再创作的结果。

当时身在紫禁城的锦衣卫佥事王世德在《崇祯遗录》里都没提什么“诸臣误我”。王世德干脆说毅宗在乾清宫留下了一份“谕贼遗诏”,而身边根本没有。

御史涂必宏的幕僚“聋道人”《遇变纪略》说毅宗留有血书一纸。刘尚友《定思小纪》则说毅宗“衣有御书”,没有说具体内容。

工部主事赵士锦《甲申纪事》说毅宗“左手”上写有“天子”二字,赵士锦说是一位“内相”即宦官告诉他的。

而左谕德杨士聪的《甲申核真略》,则记录了比较完整的成句的遗诏内容:衣袖墨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又一行云:“百官俱赴东宫行在。”,杨士聪说,他也是听一位亲眼见到毅宗尸体的周姓宦官说的。周氏还问他“啥是行在”。可见内容不是周氏编出来的。

身份不详的“草莽东海臣”的《国难睹记》中,在综合赵士锦和杨士聪两说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元素:诸臣误我,请李自成杀明朝的官。

左衿上书“大明皇帝”四字,右衿上有血书数语云:“只因失守封疆,无颜冠履正寝。朕之骤失天下,皆因贪官污吏,平时隳坏,宜尽行诛戮”等语。

陈济生《再生纪略》中,也提到了毅宗说“诸臣误我”,但他没有要求杀官,而是为了保护百姓,要求分自己的尸:所御元色镶边白绵紬背心,上有御书血诏云:诸臣误朕,朕无颜见先帝于地下,将任贼分裂朕尸,决勿伤我百姓一人

我们再来看看《明史》版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所以最终版的崇祯遗诏中是结合了上述各个版本去除了有关太子诛杀官员的内容,符合当时清廷现实政治需要的最终版。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