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石碑特点?
一、元代石碑特点?
元代石碑是蒲县东岳庙最为奇特的珍宝之一。为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重修东岳庙碑刻,是东岳庙现存最早的石碑,至今641年。碑呈青石质,现存在东岳庙行宫大殿前。其外表形状与普通石碑无异,碑阳光泽可鉴人影,微呈黄色,具有予示“晴雨气象变化”的特殊功能。天之将雨,碑呈现水珠,以示雨兆,十分灵验,准确无误,实为稀世奇珍。
二、100年的石碑算文物吗?
不一定,得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我的理解,文物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
第一个就是从时间层面上。时间越老的那当然就是文物,比如说秦汉的,夏商的,这些时出的东西那都是文物。
第二个就是从价值方面定义。凡是有价值的,不可复制的,也都是文物。比如前几十年发行的一些珍稀邮票,这些东西浓缩凝聚着一个时代的印象,那这类东西也算文物。再比如名人手札、字画,当作者去世了就意味着这些东西不可复制,那这也是文物。
三、光绪年间的石碑算不算文物?
算文物。
光绪年间的石碑到现在有两百年的历史,非常重要,要多加保存。特别建议如果有这种文物,及时向当地文物管理局报备或鉴定,同时也可咨询文物保护意见。光绪年间的碑文已经有快两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如果还记载正史,那还有考证价值,最好多加保护。
四、圆明园文物名称文物年代典型特点?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时期的红铜铸像
圆明园印
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五、颐和园文物建造特点?
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占地面积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杰作!
颐和园的特点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六、故宫文物编号特点
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有“故”、“新”和“书”三种编号,除古籍文献类藏品冠以“书”字号外,其他门类藏品均冠以“故”、 “新”字号。
一般文物的编号均以“资”字开头,陶瓷标本以“标”字开头。总目分为25大类,在每类内各种编号均从小至大排序。由于冠号方法及外拨销号等原因,中间有断号的情况。
七、长城的文物特点?
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 、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
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八、故宫的文物特点?
故宫的文物被分了25个大类、200多个类别。比如绘画,《千里江山图》《五牛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是重要的绘画,一共53,000件。书法,像《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这样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还有2,800 件碑帖。
这三项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纸式文物最集中的一个收藏。故宫博物院是收藏铜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馆,一共16万件,其中特别珍贵的有1,670件带先秦铭文的青铜器。还有11,000件金银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珐琅器,这些都是传世的艺术品。
玉石器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骄傲,中华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历史,通过故宫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联起来,串联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
陶瓷,故宫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是个天文数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于景德镇的御窑瓷器。
故宫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艺、13,000件其它工艺。在我们的藏品中要精心保管、比较难以保管的就是这种盆景,半米高,枝干是宝石做的、花瓣是玉片做的,支楞起来的那些树叶是象牙染的,染牙。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一共是68,000件,数量也很多。还有6,200件明清家具,非紫檀即黄花梨。
大量的通过“一带一路”的使臣纳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实物保管在故宫博物院里面。比如西洋钟表,18世纪的西洋钟表收藏最多、品质最好的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2,200架西洋钟表。
武备仪仗,太和殿前盛典、庆典使用的那些装备,包括钟和韶乐,数量也很大,33,000件。
铭刻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文物,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没有文字的文物更直接述说历史。十面石鼓就是我们国家国宝中的国宝。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大家查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会知道,收藏了4,700片。实际上我们的库房里收藏了23,000片。
九、汉代文物风格特点?
西汉初期(高祖至景帝),此时的文物特点,基本为素面。其鼎主要承自秦式,但一般三足更矮。敦盒形。壶有大小二型并存,大型壶腹下部略呈收缩之状,腹比秦壶要鼓;小型壶的腹部较瘦长,经常铸出变形螭纹。钫此时更流行,有的做得很讲究,通腹有镶嵌绿松石的三角云纹。
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西汉武帝至东汉章帝)是西汉青铜器最发达的时期,也是汉代青铜器新风格最终形成的时期。
十、古代石碑刻字的特点?
1、文字精美。传统墓碑有严格的文字要求。中国是一个多字地区,主要分为简体字和繁体字,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字、满文、藏文、维吾尔文等。简体字和繁体字是传统墓碑中常用的字。两者表达的内容不同,但文字的形式不同。简体字清晰明了,繁体字复杂有力。
2、字体精美。墓碑自古就与石碑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石碑多以魏碑、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为主。传统的墓碑也遵循这个规则。行书、行书太文雅,有些字看不清。 ,失去了墓碑本身的作用,逐渐被遗弃。魏碑多用于刻制墓志铭。隶书、楷书已成为墓碑正文中的常用字体。现代雕刻技术蓬勃发展。细长的宋体和仿宋体也混合用于在墓碑上雕刻日期。
3、刻字精深。在传统的墓碑文化中,墓碑文字越深越好。深度决定了墓碑文字的清晰度和平面效果。在感情方面,墓碑文字的深度也暗示着深厚的感情。在刻画的涓涓细流下,文字在墓碑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笔一笔,仿佛记录着一个人的长寿,也表达着刻骨铭心的痛楚。但是,现代人对雕刻深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于细长的字符,过度处理只会使字符出现裂痕效果,不美观。因此,文字的深度与文字的丰满度有很大关系。在合理的范围内加深字体效果,可以营造出圆润饱满的视觉效果,所以墓碑的文字深度一般不超过2厘米。
4、刻字技术精湛。常见的工艺方法有3种,分别介绍:
全手工刻字,古人用刻刀,现代人用电动刻字机,两者都是手工雕刻。这样刻字的优点非常明显: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经过机械加工,但也有缺陷。 :会出现文字错位和大小不均匀的情况。
最新发布
- 1元代石碑特点?
- 2永泰古城海拔?
- 3墓王之墓剧情?
- 4孝顺儿媳评语?
- 5安庆长风沙滩还能去吗?
- 6送给学校的对联?
- 7荼怎么读
- 8傣族寺庙来源?
- 9黄河的源头?
- 10清东西陵各有哪些皇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