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关于孟母的典故?

2024-12-17 18:49:5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关于孟母的典故?

1、孟母教子的故事,“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

二、关于孟母的书?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孟母非常重视教育,在《烈女传》中记载了“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三次最终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让孟子潜移默化地学习礼节和知识。

《韩诗外传》还记载了三则孟母用实际行动教育孟子的故事:孟母断织、止子出妻、买豚食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孟子专心读书,发奋图强,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三、关于英雄碑文的名言?

1. 莎士比亚坟墓的碑文。

英文是他自己事先写好的:Good frend for Iesus sake forbeareTo digg the dust enclosed heare;Blest bee ye man that spares these stonesAnd curst bee hee that moves my bones.朋友,看在耶稣的分上,请勿挖掘此处的墓葬。容得此碑者,受到祝福,移我骸骨者,遭到诅咒。

2. 启功先生66岁写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还透。

名虽杨,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溢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3. 英国诗人雪莱(P.B.Shelley)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4. 爱尔兰诗人叶慈(W.B.Yeats)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5.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G.B.Shaw)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6. 美国作家海明威(E.Hemingway)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7.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

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8.杰弗逊(T.Jefferson)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9.法国哲学家卢梭(Rousseau):“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10.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M.Twain):“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四、关于为祖国牺牲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五、关于碑文或景点的诗句?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六、关于桥的碑文怎么写?

有关关于桥的碑文怎么写的问题是这样的,首先要写桥的倡导者和为桥募捐中做出贡献的人,然后写桥的建设者和经过及建成日期,最后写桥起的重要作用为后人带来的影响力。

七、关于孟母三迁的诗句?

人之初,性善学。近朱赤,近墨黑。

近恶人,学斗殴。近君子,学礼谦。

昔孟母,居临墓。子学嚎,居遂迁。

临市集,子学商。讨还价,市俗样。

再迁居,近学宫。子学礼,勤努力。

母织布,喧子学。割所织,子成器。

劝世人,莫嫌烦。为子女,重环境。

孟母三迁 刘向 〔两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八、关于孟母教子的英文介绍?

Three Moves by Mencius’Mother

孟母三迁

In Biographies of Outstanding Women ·The Biography of Mencius’Mother, Liu Xiang recorded:

据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记载:

Meng Ke’s mother, also known as Mencius, mother, is a great mother of Zou State.

邹国孟轲的母亲很了不起.人称孟母。

Meng Ke, later known as Mencius, lived near a graveyard in his childhood.

开始的时候,孟轲的家靠近墓地,

Therefore, as he played, he amused himself by imitating the others’ digging tombs.

当时孟轲还很小,整天在坟墓之间玩耍,蹦蹦跳跳地玩一些筑坟埋葬之类的游戏。

His mother said,“It’s not good for a child to live in this kind of place. ”

孟母说:“这里不是我们可以居住教子的地方。”

They moved to a house near a market.

于是就搬走了,在市场旁边找了间房子住了下来。

Then the son took pleasure in imitating the peddler’s hawking.

孟轲又开始玩一些商人叫卖之类的游戏。

Again the mother said “It’s not good for a child to live here. ”

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们可以居住教子的地 方。”

She changed their residence a second time and housed themselves near a school.

于是第二次搬家,住到了学宫旁边。

There her son played imitating the sacrificial rites on ceremony and formalities of courtesy.

孟子便开始玩一些设供祭礼、揖让进退之类的游戏。

The mother said, “This is the right place for a child.”

孟母说:“这个地方真的可以让我的儿子住下来了。”

They settled there.

于是就住了下来。

After Meng Ke grew up, he acquired six classical arts (rites,music, archery, ri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 and became a scholar well-known for his erudition and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onfucianism.

孟子长大成人后,精通六艺,成了一位博学鸿儒。

Since then this idiom has been used to eulogize mothers’ inculcation.

后人因此将“孟母三迁”用作颂扬母教之词。

九、关于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断织喻学

出自《三字经》“子不学,断机杼。”孟子有一次贪玩逃学没去学堂上课,孟母知道之后当着孟子的面将织布机的梭子砸断,用来告诫孟子凡事都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被外界因素干扰,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就像断了梭子的织布机一样,只能前功尽弃。

十、孟母三迁夸孟母的句子?

孟母三迁中夸孟母的句子是“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意思是君子认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多次、屡次”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本典故中孟子的母亲的确是搬迁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学宫之旁。不过作为引申义,“三”还是虚词,泛指多次。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辞》。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褒义词;形容教子有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