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歌行?
一、李白歌行?
1
[唐]
李白
《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2
[唐]
李白
《长歌行》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二、《悲歌行》是不是李白的诗?
对李白的认识不多,只在上学时学过李白的诗。李白给我的感觉一直是一个理想,浪漫的人,特别是他在他被排挤出长安时还能写下“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我实在是不相信这首诗是李白的,包括《笑歌行》
三、李白歌行体?
歌行体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题名一般为《XX歌》或《XX行》。
明代学者徐师曾这样定义:“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由此可知,歌行体具有古体诗的韵味,形式自由因此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感强烈而轻逸流畅。
四、李白骊歌行?
李白没有写过骊歌行,倒是有《笑歌行》《怨歌行》《鞠歌行》。
下面就来看看这首:
《鞠歌行》
唐代: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译文
美玉自知自身高洁无瑕,但不与桃李攀比,非要与之争个上下高低。但那些小人却不懂得谦虚、不争是一种美德,反而鱼目混珠,不分优劣,把劣质的当成好的,把美玉当成引以为耻的东西。
堂堂楚国,颠倒黑白的小人怎么那么多呢?价值连城的美玉屡次遭到谗言和毁弃。怀抱美玉而痛哭于荆山下的卞和,本是忠信之臣,却遭到割足砍脚的不幸。
宁戚报国无门,在桓公门前唱小曲。管仲经过小妾的解释而最终获得了齐桓公的重用。百里奚流亡到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并任用他为大夫。
朝歌的屠夫吕望在渭水之滨垂钓,九十岁终于得到周文王的重用。周武王取得天下以后,封吕望在齐国营丘之地,治理齐国。吕望一生都在渭水之滨垂钓,有谁人认识他,关注他呢?
如今的人,更是无人来关注像他这样的垂钓者了,目送飞鸿而去,却无意于他的报国之心。
《鞠歌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卞和、宁戚、百里奚、吕望等人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用世之心,他期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报国无门,在诗中流露出了他抑郁不得志的愤懑。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五、李白燕歌行?
《燕歌行》的作者不是李白,而是由南北朝文学家,祖籍南阳新野的庾信编写。
《燕歌行》全文如下:
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
寒雁丁丁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
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
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
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
妾惊甘泉足烽火,君讶渔阳少阵云。
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
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春分燕来能几日,二月蚕眠不复久。
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六、李白歌行的特点?
李白歌行可以说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之一。
其特点:人们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诸如《襄阳歌》、《少年行》、《江上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在这些歌行中,抒情的意味浓厚,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独特的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
其《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一诗,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而那种强烈的不平和愤懑并未减弱其不可一世、自命不凡的气概,反而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悲感之极而以豪逸出之,更加慷慨激昂。即使是失意的哀感也能表现得淋漓酣恣,令人心醉神迷又感到振奋,这是他超于常人的不可及之处。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七、李白的歌行代表?
李白的歌行体的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近酒》
李白歌行体的主要艺术特征是
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
八、踏歌行李白?
李白有一首诗《赠汪伦》,里面提到了踏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是唐代民间的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这是一句很平实的诗,画面感却很强。诗人将乘舟离开,婉拒了友人的相送。站立船头,心中又隐隐有点儿失落。恰在此时,岸上传来一阵一阵的踏歌之声。原来是汪伦以歌声送别,好像是在说“一路平安”、“下次再见”。诗人顿时觉得无比温暖和欣慰。
九、李白澄江踏歌行?
出自李白《赠汪伦》这首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十、李白踏歌行原诗?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