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汉代名碑时间顺序?

2024-12-16 22:59:5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汉代名碑时间顺序?

《麃孝禹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这几个有名的

还有《鸿都石经》、 《尹宙》、《鲁峻》、《武荣》、《郑固》

二、汉代礼器碑多少字?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韩勑碑》等,为赞扬韩敕修饰孔庙和制作之事。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自欧阳修载入《金石录》后,后人多有著录,有汉隶第一之称。

全文:

碑阳: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歴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卓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卓越绝思。修造礼乐,胡辇器用,存古旧宇,殷勤宅庙,朝车威熹,出诚造更,漆不水解,工不争贾。深除玄污,水通四注。礼器升堂,天雨降澍。百姓欣和,举国蒙庆。神灵佑诚,谒敬之报。天与厥福,永享牟寿。上极华紫,旁伎皇代。刊石表铭,与乾运耀。长期荡荡,于盛复授。赫赫罔穷,声垂亿载。 韩明府名敕字叔节。

颍川长社王玄君真二百。河东大阳西门俭元节二百。故琢郡大守鲁麃次公五千。故会稽大守鲁傅世起千。故乐安相鲁麃季公千。故从事鲁张嵩眇高五百。相主簿鲁薛陶元方三百。相史鲁周干伯德三百。

碑阴:

曲成侯王暠二百。辽西阳乐张普仲坚二百。河南成皋苏汉明二百,其人处士。河南雒阳种亮奉高五百。故兖州从事任城吕育季华三千。故下邳令东平陆王褒文博千。故颖阳令文阳鲍宫元威千。河南雒阳李申伯百。赵国邯郸宋瑱元世二百。彭城广戚姜寻子长二百。平原乐陵朱恭敬公二百。平原湿阴马瑶元冀二百。彭城龚治世平二百。泰山鲍丹汉公二百。京兆刘安初二百。故薛令河内温朱熊伯珍五百。下邳周宣光二百。故豫州从事蕃加进子高千。河间束州齐伯宣二百。陈国苦虞崇伯宗二百。颍川长社王季孟三百。汝南宋公国陈汉方二百。山阳南平阳陈汉甫二百。任城番君举二百。任城王子松二百。任城谢伯威二百。任城高伯世二百。相主簿薛曹访济兴三百。相中贼史薛虞韶兴公二百。薛弓奉高二百。相史卞吕松□远百。驺韦伯卿二百。处士鲁刘静子着千。故从事鲁王陵少初二百。故督邮鲁开辉景高二百。鲁曹悝初孙二百。鲁刘元达二百。故督邮鲁赵辉彦台二百。郎中鲁孔宙季将千。御史鲁孔翊元世千。大尉掾鲁孔凯仲弟千。鲁孔曜仲雅二百。鲁孔仪甫二百。处士鲁孔方广率千。鲁孔巡伯男二百。文阳蒋元道二百。鲁孔宪仲则百。文阳王逸文豫二百。尚书侍郎鲁孔彪元上三千。鲁孔汛汉光二百。南阳宛张光仲孝二百。守庙百石鲁孔恢圣文千。褒成侯鲁孔建寿千。河南雒阳王敬子慎二百。故从事鲁孔树君德千。鲁孔朝升高二百。鲁石子重二百。行义掾鲁弓如叔都二百。鲁刘仲俊二百。北海剧袁隆展世百。鲁夏侯庐头二百。鲁周房伯台百。

三、汉代文化的特征?

“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汉朝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大气磅礴,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的雕塑,最具特点,其中马没有精雕细啄的修饰,而是用非常大气的大的轮廓去生动的表现出了马的形象

西汉承秦建制,许多方面继承秦的作法,但在刑法和文化控制方面,汉初吸取秦朝的经验教训,采取简约宽松的政策。汉立国之初,朝中盛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对百姓生活极少干涉,并大量搜罗文献,允许多家学说并行。

汉初君臣,皆起于楚地。建国以后,他们对楚歌、楚声也多所偏爱。因此,楚辞在汉初得到极大的流行。“秦焚烧《诗》、《书》……故在文章,则楚汉之际,诗教已熄,民间多乐楚声,刘邦以一亭之长登帝位,其风遂被宫掖。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汉初的政论散文家有贾谊和晁错,其中贾谊的《过秦论》、《陈政事疏》等文章很著名,文学性也较强。汉初之辞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并开始向新体赋转化。汉初的骚体赋作者因为缺少屈原那样的果敢精神,其赋作也往往强为呻吟,并没有多么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故而辞赋由抒发个人的强烈感情转向铺张扬历,宣扬统治阶级的华贵生活和享乐生活,由严峻的责斥变为温和的讽劝。

赋体的变化也必然成就一些实践这种体裁的诗人作家,贾谊是汉初骚体赋作的唯一优秀作家。

西汉的经济力量雄厚,疆域广阔,汉代文学呈现出八方荟萃、气度恢宏的文化主流气象。如汉之乐府,就广泛采集代、赵、秦、楚各地的歌谣,以“观风俗、知薄厚”。同时武帝大规模扩大乐府机构,重视采纳民间和异域的新声变曲,为文学的发展引进了民间的文化营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此举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

汉武帝时的诗人、辞赋家和文章家其眼光和胸襟也大为开放,或写下了“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史著,或以赋家之心,包举宇宙,总揽人物,大开大合,成就气象万千之辞赋。

《史记》是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从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由五种体例构成。其中本纪、世家和列传是《史记》中最具文学价值的部分。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还是在文章自身的结构及语言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这个阶段的大赋兼综南北、融绘古今,描绘千秋帝业,是汉赋的鼎盛时期。

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汉代的统一繁荣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视域,使山川风物可以走到他们的笔下,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但是,汉家独尊儒术,大兴经学,使生动活泼的《诗三百》变为“诗经学”。伦理化、政治化了的“诗三百”其文学意义则降到了极其次要的地位。汉代士人常要凭借解经之功得官职,他们不象先秦士人那样可以用外交、军事等手段为君主夺取霸权,士的地位及主体人格在这个阶段降到很低的位置。一些赋家也更多地表现出宫廷文人的特色,主要以文学活动为君王提供精神享受,同时,提一些建议和批评。因而汉文人的赋作大多是“润色鸿业,劝百讽一”的作品。宣帝时辞赋也盛极一时,王褒、刘向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作者。

西汉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王莽开始托古改制,然而改制并没有成功。王莽在学术上提倡古文经学,古文经学被立为官学。扬雄是此期的代表作家。他的《法言》、《太玄》力求自成一家之言,不傍经典,一改他以前作品的复古特色,但行文流于艰深。其杂文《解嘲》与东方朔《答客难》前呼后应,倒是很有现实意义。

四、汉代文化特征是什么?

汉代文化特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礼仪、文化教育、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综合文化体系。

详细介绍: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思想的主导

汉代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主流。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材,儒家学者成为官僚的主要来源。儒家思想的主导,使得汉代文化具有了强烈的道德和伦理意识,注重礼仪、教育和文化传承。

二、注重礼仪

汉代注重礼仪,礼仪文化成为汉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的礼仪文化主要表现在官方礼仪和民间礼仪两个方面。官方礼仪包括朝贡、册封、祭祀等,民间礼仪则包括婚礼、葬礼、祭祀等。汉代的礼仪文化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

三、文化教育的发展

汉代是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汉代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官方教育和民间教育两个方面。官方教育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民间教育则包括私塾、家庭教育等。汉代的文化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承,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

四、科技发展

汉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汉代的科技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水利工程等方面。汉代的农业技术包括水稻种植、农具制造等,手工业技术包括铁器制造、纺织业等,水利工程技术包括灌溉、水利工程等。汉代的科技发展不仅是一种生产力的提高,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

五、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时期,汉代的文学艺术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音乐、舞蹈等。汉代的文学艺术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体验。

五、探寻汉代文化:盘点汉代鞋子种类与风采

汉代鞋子简介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文化和历史底蕴深厚。汉代鞋子作为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时尚潮流,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盘点汉代鞋子的种类与风采,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生活与风俗。

汉代鞋子种类

1. 绉鞋:绉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鞋履,以布料缝制而成,鞋底用粮食秕糠作为填充,鞋面以绢子或丝绸装饰,形制简洁大方。

2. 履饰:汉代履饰结构精巧,多为绢帛或丝绸制成,鞋面常绣有精美的图案,展现了当时的精湛工艺与审美追求。

3. 鸭嘴鞋:鸭嘴鞋是汉代女性常穿的一种鞋履,鞋尖向上翘起,形似鸭嘴,鞋面常绣有各种吉祥图案,受到当时女性的青睐。

汉代鞋子风采

汉代鞋子以其独特的设计与精湛的工艺,在当时就备受推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穿着,还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汉代鞋子的风采不仅体现在其华丽精美的外观上,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与审美追求的注重。

通过对汉代鞋子种类与风采的盘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也为我们今天对汉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汉代鞋子的种类与风采,以及汉代社会的生活与文化。

六、汉代隶书五大名碑?

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类碑刻:《子游残石》《乙瑛碑》《袁博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

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碑刻:《礼器碑》《孔宙碑》《尹宙碑》《曹全碑》。

3、质朴高华、雄浑沈厚碑刻:《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石门颂》《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

七、汉代的文化制度是什么?

西汉前期是受到春秋战国时期黄老学说的影响,主张奉行老子的道家学说,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犟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根本,鉴於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於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且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并且开始儒学中的经学,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在洛阳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张道陵创立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大事。

八、研究汉代文化有什么意义?

汉代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得到总结的直接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成熟的标志,它突出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基础上的统一和统一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共生并存。汉代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创造性,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点。既能坚持本土文化的传统,又能不断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丰富自己,为己所用。而这恰恰是中华文明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相继中断或转型之后,仍能唯一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断言,以汉文化为主型的中华传统文化,能适应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使其拥有永恒性。即使在当前全球化的巨大冲击下,只要我们坚持自己文化的基本特性,潜移默化、深人人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仍能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这是汉代文化对中国作出的带有决定性影响的贡献,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使之发扬光大。

九、为什么汉代墓葬文化兴盛?

汉代这个时期的墓室艺术繁盛,除了经济发达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盛兴的厚葬风气有关。

这些汉代墓室绘画,不管是描绘升天的幻想世界,还是人间的世俗生活,都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内容,洋溢着激荡、欢快、热烈的气息,表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理想愿望和现实生活图景

十、汉代的文化机构是什么?

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