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述圣记碑原文及译文?

2024-11-27 18:18:5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述圣记碑原文及译文?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

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

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

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剪。

开法网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

二、李治述三藏圣记注释?

一、太宗皇帝写的序文 自“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起。

二、玄奘给太宗上过谢表后太宗的答敕 自“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起。

三、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写的记 自“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起

四、高宗写给玄奘的答笺 自“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起

五、就是玄奘译的心经了 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起

三、李治述三藏圣记原文?

抱朴子《李治述三藏圣记》原文如下:

夫唐朝之开元、天宝年间,国家富强,民风淳朴,道教盛行,佛教亦有所兴。时有一僧,姓玄奘,名慧觉,俗称三藏法师。他年轻时便立志出家修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取得了佛经,回到中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藏法师的旅程,可谓是一次艰苦卓绝的历程。他先是从长安出发,经过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穿越了沙漠和高山,历经了风沙、暴雨、饥饿和寒冷的考验。他还曾经遭遇过盗匪的袭击,但他始终坚定地信仰着佛法,不断地前行。

三藏法师最终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佛教的经典,领悟了佛法的真谛。他还结交了一些印度的高僧,与他们交流了佛教的思想和文化。在印度的时候,他还曾经历过一些奇妙的事情,比如与一只会说话的猴子成为了好友,与一只会飞的鹰一起旅行等等。

三藏法师回到中国后,他将佛经翻译成了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在长安建立了大雁塔,用来收藏佛经和供奉佛像。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

四、阅江楼记碑文?

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五、武则天封禅记碑文?

全称“大周封祀坛碑并序”,位于登封市西1.5公里万羊岗封祀坛遗址上。已倒伏,部分被土掩压,外露部分高2.9米,宽1.06米,厚0.6米,额题篆书“大周封祀坛碑记”。碑文由武三思撰文,薛曜书丹,楷书,37行,每行71字,下部剥蚀,每行仅存40字左右。史载,唐天册万岁二年(696),武则天到此行祭地之礼,并立此碑。碑文内容首论天地的重要和历代国君对封禅大典的重视。此碑书法结构遒密,较之薛曜所书的《夏日游石淙诗并序》等尤胜,堪称薛书之上品。1963年6月20日,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善记善述的故事?

原文: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孔子说:“无忧无虑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他有王季做父亲,有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事业,儿子武王继承了他的遗愿,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武王继承了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事业,灭掉了大殷,夺得了天下。他身不失显赫太的美好声名,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四海财富,后代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永不断绝。

  周武王晚年受命于天平定天下,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德行,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祭祀祭祖先。这种制度一直实行到诸侯、大夫、士以及庶人之中: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就用大夫的礼安葬,用士的礼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就用士的礼节安葬,用大夫之礼祭祀;为旁亲服一年齐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大夫;为父母服三年斩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天子;为父母服丧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

七、刘伯温碑文记原文和解释?

按照碑文解释来说就是:这场劫难还会给人带来十大愁事:天下大乱,饥荒,"湖广遭大难"(可能是指水灾),各省可能都会有乱事,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还有九冬十月间发起的大瘟疫,瘟疫导致死人太多而"有饭无人食", "尸体无人捡"

八、无字碑和述圣碑的区别?

述圣碑,是由武则天撰写,唐中宗李显楷书。述圣碑的内容是为唐高宗李世民歌功颂德。碑高七米五,共四十六行,是一级庑殿式顶盖,中间五节为碑身,重89.6吨又称七节碑,现在在高陵陵前。无字碑,是武则天为自己所立,现在在咸阳市乾陵司马道东侧。上面因没有一个字而得名,有人说武则天是攒夺皇位无脸写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人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盖天下没有文字可以赞扬。所以留下无字碑所有的功过都由后人评说。

九、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碑文原版是多大字?

共三种:

大字本,字径约5厘米,约鸡蛋大小,现存两种善本: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藏上海博物馆。

中字本,字径近2厘米,鸽子蛋大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小字本,字径1厘米左右,花生米大小,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重建通州学记碑的碑文内容?

1 应该包括通州学记碑的历史背景、建造原因、建造时间等信息,同时也应该介绍通州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2 通州学记碑是为了纪念明朝中期通州学的创办和发展而建造的。通州学是明朝著名的地方学,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通州学记碑的建造时间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原碑位于北京通州区青年路。3 此次应该延伸介绍通州学的教育思想、师资力量、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