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大清头考啥意思?

2023-01-17 23:37:4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大清头考啥意思?

清朝没有头考的说法,如果是墓碑碑文上的字的话,那应该是“显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由于头和显的繁体写法“

”和“顕”很是相像,加之碑文所书未必工整,所以很多人会认错。也不为奇。

显考

(1).古代称高祖。《礼记·祭法》:“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孔颖达疏:“曰显考庙者,高祖也。显,明。高祖居四庙最上,故以高祖目之。”

(2).对已故父亲的美称。《书·康诰》:“惟乃丕显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罚。” 曹植《责躬诗》:“于穆显考,时惟武皇。” 曹植《王仲宣诔》:“伊君显考,弈叶佐时。” 李周翰 注:“考,父也。”明 袁可立《明故乡进士山东费县知县张家瑞行状附志铭》:“明故乡进士任山东费县知县显考张公,配孺人唐氏、焦氏、崔氏。” 清 徐乾学《读礼通考·神主》:“古人于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诏改皇为显,以士庶不得称皇也。不知皇之取义,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义。”

二、《曹全碑》碑文详注 句 59 —— 直慕史鱼

a、直:正直;公正。

b、慕:仿效,模仿。

c、史鱼:人名。春秋时卫国(都于濮阳西南)大夫(大夫:dà fū  古代官名;职级位于卿之下,士之上。)。名佗,字子鱼,也称史鳅(qiū)。其以忠君报国、耿直无私、敢于直谏,甚至直至临死还不忘留下遗嘱以己尸劝谏君王而著称。孔子称颂其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翻译: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

d、直慕史鱼:在刚直不阿方面,以史鱼为榜样。

三、有关唐伯虎

人物简介

唐寅(yín),明朝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

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Y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绝笔》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之二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感怀》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诗赠宁王》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怅怅词》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

唐寅祠

[3]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贫士吟》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鸡鸣,L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年歌》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难当,寒则如刀热如炙。

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一年细算良辰少,况又难逢美景何?

美景良辰倘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不烧高烛对芳尊,也是虚生在人世。

古人有言亦达哉,劝人秉烛夜游来;春宵一刻千金价,我道千金买不回。

《落花诗》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倾盆s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

绝缨不见偷香椽,堕溷翻成逐臭夫。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时节蚕忙擘黑时,花枝堪赋比红儿。看来寒食春无主,飞过邻家蝶有私。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r鬓丝。

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湿补红。

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

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溘碧云横,社日园林紫燕轻。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

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三月寻芳骑凤侣,一时齐唱踏莎行。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凭阑,庭草惊看露已团。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

书当无意开孤愤,带有何心绾合欢。且喜残丛犹有在,好随修竹报平安。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恻恻凄凄忧自矗ㄖα懵澉匏刻怼V苷谘嘤锎喝拢囱ㄎ迫瞻肓薄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杨柳楼头月半规,笙歌院里夜深时。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

金串袖笼新藕滑,翠眉奁映小V垂。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

爱惜难将穷F赠,凋零似把睡鞋留。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须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蛤蜊上市惊新味,_教人再洗杯。

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年来可烂开?

丽色堪餐莫谩夸,一朝衰飒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自锁,大堤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

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日九回。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

香消衣带伤腰瘦,梦断辽阳没信来。门掩黄昏花落尽,牛酥且荐掌中杯。

亚字城边麋鹿台,春深情况转悠哉。襞衣玉貌乘风去,对酒蓬窗带雨推。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陌上新e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

青帘巷陌无行迹,绣褶腰肢觉瘦生。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

簇簇双攒出眉,淹淹独倚曲栏时。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赋诗。

香逐马蹄归蚁垤,影和虫臂I蛛丝。寻芳了却新年债,又见成阴子满枝。

芳菲又谢一年新,能赋今无八斗陈。命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

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树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

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老花残谢世缘。年长卢姬悲晚嫁,日高黄鸟唤春眠。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痛惜纤又迟暮,好烧银烛覆觥船。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催耕声里短柴门,だ枷阒酗舨菰啊N髯庸楹嘤芯丫鋈辛舸濉

春凤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拾得残红忍抛却,也教粘向阿咸蟆

蕉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

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鸟唤春休背人去,雨妆花作向隅啼。

绿阴茂苑收弦管,白日长门锁婢荨r痰忻卫铮赶耸忠渫

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胶粘日月无长策,酒酹荼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红楼。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呜呜晓角起春城,巧作东风撼地声。灯照檐花开且落,鸦栖庭树集还惊。

红颜不为琴心驻,绿酒休辞盏面盈。默对镜奁闲自较,鬃丝又是一年嬴。

春梦三更雁影边,香泥一尺马蹄前。难将灰酒灌新爱,只有香囊报可怜。

深院料应花似霰,长门愁锁日如年。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上面发了唐寅的诗,我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唐伯虎

历史上的唐伯虎

在旧时的读书人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可数是很高的,他的趣事逸闻至今还流传民间,被人们津津乐道。提到唐伯虎,人们都道他是个风流才子,尤其是他那“三笑”和“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旧时的一部《四杰传》风靡于民间,评弹“三笑姻缘”更是遍传于大江南北的茶楼酒肆,唐伯虎的风流荒唐形象正是通过这些曲艺的流传而形成的。

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真正的唐伯虎,他的私生活是严肃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妻妾,而是奉行着一夫一妻过日子的。

唐伯虎一生坎坷潦倒,并非如稗官野史中所说的那样过着豪华阔绰的生活。他出生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苏州阊门,是个商业繁华之地。父亲唐广德是在阊门皋桥开小酒食店的商人。那正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的“最后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唐伯虎生长在这样一个“红尘富贵”之地,对其后来的诗歌与绘画艺术不无影响,赋予了他一个得天独厚的创作诗画的环境。

早年的唐伯虎也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曾经热衷于功名。他熟读四书五经,又才华横溢,少年时曾初露头角,高中了第一名案首,誉为“童髫中科第一”,唐伯虎成了全城读书人议论赞叹的中心人物。继而赴南京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这是他一生中获得功名的最高峰。但后来就迭遭不幸,一件是会试冤案,被诬为科场舞弊而遭囚禁。第二件遭遇是应南昌宁王朱宸濠之职去了宁王府。他原望此去在仕途上能东山再起,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料不但没有得到重用,却差一点遭到谋反的株连,幸而以装疯骗过了宁王才得以脱身,躲过了这场大祸。

经此两次打击,唐伯虎心灰意懒,已不对仕途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他毕竟是有才华有抱负的,不甘庸碌地了此一生,因此心情是沉重而痛苦的。

历史上的唐伯虎确实有一些狂放不羁的行为,如酗酒、狎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弃实际上反映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这正如徐文长的狷介被人们曲解视为“狂生”一样,那都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扼杀了人才,是在人格上的一种变态反应。

其实在读书人中这样的例子又何止唐伯虎、徐文长两个,只是在唐伯虎身上比较集中典型地具备了这些品格素材。这些素材恰好为通俗小说所用,并加以渲染附会,从而在民间广泛流传。这里不免有许多低级庸俗,迎合民间趣味的东西。

数百年来唐伯虎就是以这样一个优游于山水、闲情于风月的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现的,把唐伯虎的真实形象极大地歪曲了。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5岁。

唐伯虎的悲剧,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有抱负不甘心沦落的读书人共同的悲剧。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