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牙原文及注释原文及注释?
一、君牙原文及注释原文及注释?
君牙原文:「君牙」,又称为「君子之牙」,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象征身份地位和品质高尚的特殊牙齿。它通常指的是玉牙、象牙或其他贵重材料制成的牙齿器物。
注释:在古代,牙齿常常被视为身份、地位和品质的象征。贵族或富有人家会使用珍贵材料制作的牙齿器物,如玉牙或象牙,以展示他们的高贵和富裕。这些器物通常被称为君牙或君子之牙,奢华而独特,常常成为收藏或礼品的对象。君牙代表了古代社会中的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人们对品质和艺术的追求。
二、爱莲说原文及注释?
原文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 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三、旷达原文及注释?
二十四诗品: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人的一生不过百年,从生到死相去几何?欢乐的日子苦于太短,忧愁的岁月实在太多。还不如每天携带美酒,漫游烟绕藤萝的处所。鲜花覆盖茅草屋檐,微微细雨飘忽而过。待到饮酒已尽,持杖且行且歌。人生向来谁无死,唯有南山永巍峨。
四、救劫碑文原文及注解?
1.原文如下: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天也翻,地也翻,逍遥自在乐无边。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平地无有五谷种,谨防四野绝人烟,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
2.解析如下:
“天有眼,地有眼”一句,说的是儒家与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认为天人感应,互相存在着联系。古代神秘著作《山海经》中,把地球看做人,认为地球也有“五脏”。“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这并不是古人的臆测和梦呓, 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地球是一个“生命体”。
“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说的是疫情是无差别对待,不管贫与富,都会受影响,甚至因为富人过于安逸,免疫力差,影响更加严重(也有可能经济危机导致富人受到较大影响)。
五、荀子天论原文及注释?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译 文】
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农业生产荒废而又开支浪费,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所以水旱灾害没有到来就发生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自然界反常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祸害.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可是遭到的灾祸却与太平时期大不相同,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
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天决定的吗?回答说:日月星等天体运行和历法现象,这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是时节变化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在春夏都生长茂盛起来,在秋冬则收获储藏起来,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把国家治理好了,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时节变化决定的.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得到土地便生长,离开土地就死去,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使国家大治,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土地决定的.
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国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观象一样也不出现,也没有好处.所以说,流星坠落,树木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
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出现日蚀月蚀就敲击锣鼓去抢救,天旱就举行求雨的祭祀,先占卜然后才决定大事,不是用它来作为得到所祈求的东西的手段,只不过用它为政事作装饰.所以君子把它看作是一种文饰,可是普通百姓却把它看作神灵存在的具体表现了.认为是一种装饰手段就会有好处,认为有神灵就有害处了.
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显明的;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显明的;在万物中,没有什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具有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所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它的光辉就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起来,它们的光辉和润泽就不会广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外面,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义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的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如果使用权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六、钱塘湖原文及注释?
《钱塘湖春行》作者为唐朝白居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也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原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从孤山北的贾公亭的西面眺望全湖,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由于西湖春天多雨,使得湖面看上去比冬天上升了不少,似快与岸齐平了。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上下衔接,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湖景,而正当诗人静赏西湖那宁静的神韵时,清脆的鸟叫,打破了他的沉思。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再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比较散,没有规律,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准确而生动地“早”春的气息状写的清新宜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再次总写,写感受而不写实景,象读后感,象观后感。点出作者陶醉于其间,意犹未尽,那些未写的部分,仍给人留下了非常多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
七、原君原文及注释?
原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2〕,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3〕;此其人之勤劳〔4〕,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5〕。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6〕,许由、务光是也〔7〕;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8〕。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9〕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10〕。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11〕。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12〕。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13〕,曾不惨然〔14〕,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15〕。”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16〕,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17〕?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18〕,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19〕。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0〕,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21〕,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22〕,曾不异夫腐鼠〔23〕。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24〕!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25〕,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26〕,至废孟子而不立〔27〕,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28〕。 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 摄缄縢,固扃鐍,〔29〕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30〕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31〕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32〕!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33〕,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34〕,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35〕。 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注释
〔1〕本文是17世纪批判封建君主制度的一篇著名政论文章。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十七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早年曾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他与其弟宗炎在故乡组织武装力量抗清。 明亡后,隐居著书,屡拒清廷的征聘。他的《明夷待访录》是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另外,他还著有《南雷文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其诗文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笔锋锐利,长于说理。 本文选自《明夷待访录》第一篇。
〔2〕莫或:没有人。 或,代词,指有人。
〔3〕释:解除。
〔4〕此其人:这样做的那个人。 此,指兴公利、释公害之事。
〔5〕居:处,意即处于那个地位。
〔6〕量(liang):考虑,估量。人:这里指就君位。
〔7〕许由、务光:传说中的上古隐士。《庄子·让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云:“汤又让务光”,务光“乃负石自沉于庐水”。
〔8〕夫:句中语气助词。
〔9〕“汉高帝”二句:《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巵,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孰与仲多,和老二比,哪一个多?
〔10〕溢之于辞:指“逐利之情”充分流露于言辞之中。
〔11〕为天下也:为了天下。这句表示为公。
〔12〕为君也:为了君主。这句表示为私利。
〔13〕博:求得,换取。
〔14〕曾不惨然:竟然毫不感到惨痛。
〔15〕花息:利息。
〔16〕向使:假使。
〔17〕“岂设君”句:难道立君主的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18〕“视之”句:《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雠,同“仇”。
〔19〕固其所也:原是君主应得的下场。其,指君主。
〔20〕小儒:这里指宋以后的一般理学家。规规焉:拘泥,死板板地。
〔21〕“而妄传”句:伯夷、叔齐是殷孤竹君的儿子。武王伐纣时,他们曾在马前劝阻,认为臣不能伐君。殷亡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事见《史记·伯夷列传》。因为汉代以前没有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的说法,所以作者认为这是小儒妄加编造的故事。
〔22〕兆人万姓: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23〕夫:于,表示比较。
〔24〕私:偏爱。
〔25〕孟子之言:指《孟子·梁惠王下》一段话:“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6〕“皆不便”句:后世君主对孟子的这些话,都感到对自己不利。
〔27〕“至废”句:指朱元璋见到《孟子》里有“草芥”、“寇仇”这些话,就下诏撤掉孔庙里孟子配享的牌位。 经人劝谏,不久又恢复了孟子的配享。
〔28〕私之:以之为私,据天下为己有的意思。
〔29〕“摄缄縢”二句:收紧绳结,使关钮锁钥牢固。比喻暴君采取许多保卫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统治。 缄,封结。 縢,绳。 扃:关钮。 鐍,锁钥。
〔30〕“远者”二句:指覆灭之祸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
〔31〕“昔人”二句:《南史·五敬则传》记宋顺帝被逼出宫时,“泣而弹指,惟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毅宗,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他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自缢,死前挥剑杀死女儿长平公主,说:“汝奈何生我家。”
〔32〕废然摧沮:灰心丧气。 废然,颓丧的样子。
〔33〕唐、虞: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名称。 尧是唐的首领,舜是虞的首领。
〔34〕绝尘:超绝世俗。 无人能继其后尘。
〔35〕旷后世而不闻:后代再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人)。 旷,空、绝。
八、曾国藩遗书原文及注释?
关于这个问题,曾国藩遗书原文:
吾生于咸丰二年,而今已临终之际。回首往事,无非忠孝、励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个字。今将我生平所学、所思、所感,略述如下,以飨子孙。
一、忠孝
吾为人应当忠孝两全。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孝于父母,孝于师长,孝于亲友。忠孝之道,乃为人之大义。
二、励志
吾生于南方,而志向北方。立志以为天下先,奋发图强,勤学苦练,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方能在世间立足。
三、修身
吾深知人之为人,应当修身齐家。修身之道,乃为人之根本。人生在世,应当做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言语恭谦的人。
四、齐家
吾家风严谨,家教严格。家庭和睦,亲情深厚。家庭和睦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也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五、治国
吾深知治国之道,乃为国之大计。为官之道,乃为民之幸福。为官应当以忠诚为本,以奉献为荣,以廉洁为尊,以公正为宝。
六、平天下
吾生于乱世,但愿天下太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昌盛。治国平天下,是为吾之大志也。
吾生平之言,略述如上。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以此为戒,继承先人之志,传承家风,为国家民族繁荣富强,为人类和平进步而努力奋斗。
注释:
1. 咸丰二年:指1852年。
2. 忠孝: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核心价值观念,忠指忠诚,孝指孝顺。
3. 励志:励志是指激励自己,鼓舞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4. 修身:修身是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5. 齐家:齐家是指家庭和睦,家教严格,家风淳朴。
6. 治国:治国是指管理国家,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7. 平天下:平天下是指安定国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九、喜雨白居易原文及注释?
白居易喜雨全文(原文):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
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
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白居易喜雨字词句解释(翻译):
葵堇:植物,主治 (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毒疮,下瘀血,止霍乱。
禾菽:谷类和豆类。
焦死:是指枯死;也指极言焦急。
眷眷:指反顾的样子,依依不舍;一心一意。
汲水: 吸取水分;从下往上打水。
垢尘:是污垢、尘土。
膏沐: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
霢霂:小雨。
玉烛:1.谓四时之气和畅。 形容太平盛世。 2.烛的美称。 3.比喻目光。
十、楚辞原文注释及赏析?
吉日兮辰良,
东皇太一穆将愉兮上皇①。
抚长剑兮玉珥②,
缪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
盍将把兮琼芳③。
蕙肴蒸兮兰藉,
奠桂酒兮椒浆④。
扬枹兮拊鼓,
疏缓节兮安歌⑤,
陈竽瑟兮浩倡⑥。
灵偃蹇兮姣服,
芳菲菲兮满堂⑦。
五音纷兮繁会⑧,
君欣欣兮乐康。
【注释】
①辰良:即良辰的倒文。穆:肃穆恭敬的样子。
②抚:抚摸。珥:耳饰,此指古代剑柄的顶端部分,又称剑镡、剑鼻子。
③瑶:美玉名,这里形容坐席质地精美。一说“瑶”,“营”的假借字,香草名。“营席”,用营草编织的坐席。玉瑱(zhèn):压席的玉器。瑱:通“镇”。盍(hé):发语词。将:举。把:持。将把:指摆设的动作。琼:美玉名。琼芳:形容花色鲜美如玉。
④肴蒸:祭祀用的肉。藉:衬垫。奠:祭奠。“桂酒”、“椒浆”,指浸泡香料的美酒。
⑤枹(fú):鼓槌。拊:击。节:音乐的'节拍。安歌:安详地歌唱。
⑥陈:列。竽:笙类吹奏乐器,有三十六簧。瑟:琴类弹奏乐器,有二十五弦。
⑦灵:楚辞中“灵”或指神,或指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谓巫曰灵,谓神亦曰灵。盖群巫之中必有像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所凭依,故谓之灵,或谓之灵保。”这里指女巫。偃蹇(yǎnjiǎn):舞貌,谓舞姿袅娜。姣服:美丽的衣服。芳菲菲:香气浓郁。
⑧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繁会:音调繁多,交响合奏。
【译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
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
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
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
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
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
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
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