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东汉隶书四大名碑?

2023-01-16 20:11: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东汉隶书四大名碑?

1、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

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

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2、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为《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

《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

3、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hé]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4、乙瑛碑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二、曹全碑是谁写的汉代的曹全碑作者是谁?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曹全碑》是东汉王敞写的)。王敏、王毕等立石。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碑文主叙曹全为弟分忧,弃官还乡,又遇禁纲,于家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等身世,从侧面反映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荡。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十月。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碑阴刻立碑题名者的题名,有处士、县三老、乡三老、门下祭酒、门下议掾、督邮、将军令史等。书体为隶书,篆额久佚不存。全碑共1165字。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曹全碑》是曹全门下吏王敞、录事王毕、主簿王历,户曹秦尚、功曹史王颛等人,羡慕奚斯之作《鲁颂》,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纪其功。王敏、王毕等立石。

曹全碑全称汉A[hé]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

《曹全碑》是东汉王敞写的。是为了纪念东汉末年的曹全镇压黄巾起义。

曹全碑,全称A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5列,内容为记述曹全(字景完)的功业。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曹全碑明万历初年(1573年)出土于陕西A阳县,清康熙壬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于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博物馆。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在汉隶碑刻中属尚阴柔一类的代表作品,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曹全碑》是东汉王敞写的,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

三、东汉碑文的影响

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但东汉碑文不像秦刻石铭文那样凝重 呆板,而是不时有清丽之作。崔瑗的《河间相张平子碑》用简洁的文字展示张衡 的学问品格,文采斐然。胡广的《征士法高碑》短小精悍,多用偶句,妙语天成。 蔡邕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成就尤高。三胡碑虽然都是为胡广所撰,但能变化 体势,不相重复。他的碑文能写出人的各自特征。杨秉是危世抗节之臣,为他写 的碑文直录其事,富有生气。杨赐有清操懿德,深通《尚书》,碑文也就本于经 术,气象渊静。《郭有道碑》和《陈太丘碑》是蔡邕碑文的代表作,历来受人称 道。碑主郭泰、陈都是汉末名士,郭泰终身不仕,陈先仕后隐。这两篇碑文 没有败笔,时见道气,读其文如见碑主其人。东汉后期盛行品鉴人物的风气,蔡 邕身为士林领袖,也参与了对名士的评议,他是从人物鉴赏的角度撰写碑文,这 和后代那些专门用于树碑立传的文字有所不同,其文学价值也就在于此。

hehe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