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婴生于何年卒于何年?
一、秦子婴生于何年卒于何年?
秦子婴的出生年份不详,去世年份是公元前206年。
秦子婴身份及经历:
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
秦子婴为王五天后,诛杀赵高,以图重振秦廷,但随后刘邦率兵入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项羽屠城纵火,将子婴杀害。
二、秦始皇生于哪年,卒于哪年?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崩于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三、南朝梁武帝生于何年卒于几年?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四、吴末帝孙皓生于何年卒于何年?
吴末帝孙皓生于公元242年,卒于公元284年,时年四十二岁。
孙皓,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郡富春县人,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 在位16年)。
孙皓富有才气,能吟诗,并有一定书法造诣,擅长行书、隶书、小篆和飞白 ,与曹操齐名,称为“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其书迹流传到唐代,书法家韦续把他的行隶,评为“下中”品。张怀瓘则在《书断》中将他的书法评为第三等。可惜他也是一个暴君!
五、生于某某年卒于某某年是什么意思?
生于某某年卒于某某年,一般用于修墓立碑的墓碑铭文,通俗说来,指某某哪一年生哪一年死的意思。这个年份一般用公元纪年表示,附加农历年,及天干地支年,年月日以及时辰,对死者很尊重。
死者一般来说是立碑人父母祖宗,所以很严肃的。关系到自己子子孙孙的命运。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六、东晋晋成帝司马诞生于几年卒于几年?
晋成帝(司马衍),名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人物简介
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1年—公元342年7月26日),字世根,东晋第三任皇帝,晋明帝之子,庙号显宗。
晋成帝于西元325年10月19日即位时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公元327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后被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西元342年晋成帝过世。
司马衍本人也是书法名家。据有关资料:(司马衍)工书。草书劲力外爽,古风内含。《法书要录》一书记载:成帝则生知草意,颖悟通谙。光使畏魄,青疑过蓝。劲力外爽,古风内含。若云开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悬归碧潭。
七、哪位朋友告诉我孔子生于何年卒于何年?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圣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
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扩展资料:孔子出生贵族,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
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
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
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
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孔子的故事:
1、欲速则不达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
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后生可畏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 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八、卒于加尔各答
卒于加尔各答
印度的加尔各答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是这个国家最具活力和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在这个繁忙的都市中,人们经历了一连串的挑战和困境,有些人甚至不幸卒于此地。
加尔各答是印度人口第三大城市,也是怀旧、传统与现代激荡交织的所在。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和不安定因素。贫困、犯罪和拥堵交通成为这座城市的顽疾,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不安。
在加尔各答的拥挤街道上,经常会遇见一些行色匆匆的人们,他们总是紧张地走在人群中,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然而,有些人的命运却在这里戛然而止,他们卒于加尔各答。
贫困是加尔各答的一大问题。
正因为经济落后和资源不足,许多加尔各答的居民生活在极度贫困中。他们没有足够的收入和资源,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贫困使得人们无法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和教育机会,长期以来,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困境。
贫困使得人们生活在拥挤、肮脏和不卫生的环境中,缺乏足够的饮水和卫生设施,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常常因缺乏资金和医疗资源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造成了许多无法抗拒的悲剧。
犯罪问题在加尔各答日益严重。
随着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犯罪问题在加尔各答日益严重。盗窃、抢劫和其他犯罪活动频繁发生,使得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极其危险。每天都有人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命。
加尔各答的警方一直在努力应对犯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技术,使得警方常常力不从心,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居民们只能尽量保护自己,并希望这个问题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交通拥堵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加尔各答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道路基础设施的滞后导致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每天上下班时间,人们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在拥挤的道路上等待,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而在交通拥堵中,也时常发生一些交通事故,有些事故的结果是不幸的,有些人因此丧生。这些事故往往与驾驶员的不合规和道路状况有关,这使得交通问题不仅仅是一种不便,更是一种生命安全的威胁。
加尔各答需要更多的改变和发展。
尽管加尔各答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境,但仍然希望这座城市能够迎来更多的变革和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解决贫困问题,减少犯罪活动,并改善交通状况。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来帮助居民脱贫,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善交通状况。同时,警方也需要加强技术装备和培训,以便更好地应对犯罪问题。
对于居民来说,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治安工作。只有政府、警方和居民共同努力,加尔各答才能变得更加安全、繁荣和宜居。
九、清代广东番禺人潘有为生于哪年?卒于何年?
潘有为(1743--1821年),番禺人,字卓臣,号毅堂。
乾隆年间进士,官内阁中书。为官京邸时广收历代古铜印章,积之盈千累百,有颜真卿名印。能鉴别、好金石,藏古泉、彝鼎、法帖、书画甚富,多神妙上品。善设色花卉,钱维城曾嘱代笔。著《看篆楼古铜印谱》。十、程琳卒于何年?
程琳卒于1056年。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程委村)人。北宋时期名臣、诗人。程琳的先祖为周朝大司马乔伯,封国于程,后遂以之为姓氏。程琳为理学家程颐、程颢之父程珦的伯仲,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举人。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举服勤辞学高第,试秘书省,历任校书郎、泰宁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