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常遇春墓出土了什么?

2024-11-01 08:37:5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常遇春墓出土了什么?

常遇春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紫金山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常遇春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现墓茔与墓前石刻保存完好。有石柱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

石兽雕刻工艺精湛,神形兼备。武士双手抚剑,顶盔贯甲,威武雄健。现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是1871年(清同治十年二月)重修时其裔孙所立。

二、卓文君墓的碑文?

没有碑文

卓文君墓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可考,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

三、合墓女左男右碑文怎么写?

 我父母合葬的情况下,你的照片应该在左边,男的在右边,然后下面写死者的出生年月日以及姓名,最后背下的落款是针女或者是其他人备注姓名就可以了!

四、常遇春母亲?

是高氏,追封开平王夫人。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五、常遇春后代世系?

常遇春的后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混迹江湖、隐姓民间,留下了千古奇闻轶事。在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委会,有一处高门大户的古建筑,门头上有匾额一块,上书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常氏先祠”。看似一座普通的家庙,走进去,一不留神就仿佛来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真不敢相信,这里就是垂念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先祠。常氏先祠是遵旨集资于1799年,按太庙的规格建造的,当年的先祠不仅气势雄伟壮观,而且祠内还陈列有常遇春英勇奋战一生的英雄伟绩及明清以来历代皇帝及名人题书的赞语、诗、词、楹联等历史文物。

  常遇春何许人也?他的后裔怎么会出现在四街?在常氏先祠里,在常学兴、常恕兴、常林仁、常贵有几位老人的讲述中,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尘封的历史,走进常氏先祠,走近那个显赫的家族。

  常遇春,明初名将,安徽怀远人,善于骑射,臂力过人,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元末参加朱元璋的起义军。朱元璋平定东南,攻灭张士诚,北上灭元,出师秦晋,都用他做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共同领兵,是朱元璋的左右臂。常遇春常以“将十万众,横行天下”自诩,军中又称他为“常十万”。因当年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开基定鼎,战功显赫,名垂青史,常遇春被封为鄂国公。

  常遇春南征北战,1369年,正值壮年暴病身亡,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朱元璋为其题词“功冠有明”,赞其“朕有天下,开拓之功,遇春居其七八”;清乾隆皇帝赞曰“勇动风云”。常遇春因其英武战功和品德高尚载入史册,《中国历代名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百次战争》、《实用历史名人辞典》、《中华人民通史》、《辞海》、《辞源》等书对其史绩都有记载。宋濂、史可法、郑板桥等历史名人都曾撰写诗词赞叹他的英勇过人。

  常遇春之子常升承袭封号开国公,又加封太子太保,1399年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的“靖难之师”,殉难于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年仅六七岁的次子常继祖于1403年被充军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从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生息繁衍,至今二十余代,近六百年的历史。明弘治年间,即常氏充军89年后,常氏蒙冤昭雪,敕封常荣为怀远将军镇守云南临安卫等处地方都督。常遇春后人常复又奉诏赴京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并获准把常复的两个儿子从四街“取往南京”任职,其余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

六、常遇春孙子列表?

常继祖,明代大将常遇春之孙。

常继祖:常升子,永乐元年迁云南之临安卫,当时仅仅七岁。有子常宁。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生子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

明怀远侯世系

第一代,常遇春,吴元年九月辛丑封鄂国公。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於军。十月庚午,追封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开平王,諡忠武。

第二代,1,常茂,常遇春长子。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以父功封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郑国公,食禄三千石。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2,常升,常遇春次子。洪武二十一年冬十月丙寅,封钦承父业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开国公,食禄三千石,以及子孙世世。[2]

第三代,常继祖,常升子,安置云南。

第四代,常宁,常继祖子。

第五代,常复,常宁子。弘治五年授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第六代,常经。

第七代,常凤。

第八代,常玄振。嘉靖十一年四月辛卯续封怀远侯,禄千石,世袭。十四年领南京后府。二十八年卒。

第九代,常文济,一作文清,嘉靖二十八年十月丙午袭。嘉靖三十四年领南京前府。隆庆二年二月佥事中府。万历八年卒。

第十代,常胤绪。万历九年八月壬寅袭,累领南京军府。崇祯三年十月加太子太师。十三年五月卒。

第十一代,常明良。

第十二代,常延龄。崇祯末袭。

七、常遇春活了多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40岁。

常遇春,(1330~1369) ,汉族,字伯仁,号燕衡。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

常遇春 ,(1330~1369) ,回族,字伯仁,号燕衡。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

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

其父常六六,母高氏。

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

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

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跟随在一位名叫刘聚的强盗头目左右,后见刘等人实在没有出息,乃在和阳投降了朱元璋。

在回军途中病死于河北柳河川,其后裔和部署遂留在北京驻守. 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

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

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

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

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

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大破陈友谅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

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

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

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 陈友谅 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

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

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病卒柳河川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

一生为将未曾败北。

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

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

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

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八、父母合墓一方先逝怎么写碑文?

父母合墓一方先逝就写先逝者名字,男左女右。

九、父母一方去世,双墓,碑文该怎么写?

双墓不可以以你父亲的名义,应该以女儿某某女婿某某携外孙。

十、常遇春夫人的下场?

我觉得明初最可怜的女性莫过于常遇春的妻子,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女的至少死了三次,第一次,因为跋扈,被朱元璋派遣锦衣卫射死,

第二次,还是因为跋扈,被朱元璋杀死,做成了烧烤赐给众臣,

第三次,是在朱元璋死后朱棣赶走了建文帝进入南京,又把这位女性从坟里(毕竟之前死过两次)刨了出来,逼迫自己把女儿嫁给她,结果这位常夫人不肯,又被朱棣干掉了。如此悲惨的遭遇真可谓明初第一惨的女性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