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和新儒学的异同?
一、儒学和新儒学的异同?
相同: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传统儒学都主张统治者应实施“仁政”,都有民本思想。
不同:
1、来源不同
传统儒学不带任何神学色彩,并不认为上天安排人类生活,而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受人类自由意志的支配。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政治主张不同
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
3、天人观不同
传统儒学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4、地位不同
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被统治者采纳,尽管孔子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周游列国,但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野心和利益,均拒绝了他。
新儒学的仁政建立在天人观上,认为如果君王滥用权力、祸国殃民,那么上天就会约束他。也就是说新儒学的仁政依赖于上天的安排。
二、儒学之乡?
尼山圣境被誉为“儒家之乡”
这座耗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被誉为“儒家之乡”,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孔子雕像就坐落在这里,如果你对雕塑艺术非常感兴趣,你必须打开仲尼之门,在这长长的长廊内,你能看到非常多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典记载,那一组组栩栩如生的经典雕塑、一个个代表着先人智慧的山西泥塑、一张张展现了传统美学的景德镇陶瓷画……都是无数经典匠人们的杰作,除了有这么多经典文化展品能够欣赏,大家还可以在我们的大学堂里,感受到浓浓的书韵芳香;体验我们尼山学院酒店最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旅游集散中心体验文化教育的魅力
三、母亲碑文对联
母亲碑文对联
母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存在之一,她们无私地给予我们无尽的爱和关怀。母亲像一座伟岸的高山,为我们提供坚实的依靠。当我们走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时,母亲的功绩和牺牲将永远影响着我们。
为了纪念母亲,人们常常在她们的墓碑上刻写母亲碑文对联。这些对联传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母亲碑文对联: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天生丽质无需修,至情真爱在心头
- 只因妈妈对我好,生如夏花不忍老
- 母爱无边,情深似海
- 家和万事兴,母爱最珍贵
这些对联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她们不计代价地为我们付出,就像慈母手中的线,时刻牵挂着游子的温暖。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无法衡量的,她们总是把我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母亲的爱如春风拂面
母亲的爱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她们用细腻的爱心为我们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关怀。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她们愿意为我们付出一切,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欲望。她们的爱使我们变得坚强、勇敢,永远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
在这个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母亲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辛劳。她们将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变成对子女的宝贵财富。母亲的爱是永恒的,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她们的关心和祝福始终伴随着我们。
感恩母亲,用心饮水思源
母亲的爱如大海般深沉,我们应该感恩她们的养育之恩。母亲碑文对联是我们表达感激之情的媒介。
在这些对联中,我们诚挚地向母亲表达敬意并倾诉自己的感激之情。我们意识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是无与伦比的,我们无法用语言和行为完全回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联以及其他方式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深深感激。
感恩之心应该时刻与我们同在。我们应该用心对待母亲,关心她们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母亲过上美好的生活。只有真心实意地关爱母亲,我们才能回报她们对我们的深沉爱意。
母亲,你是世上最伟大的存在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迁的世界中,母亲的爱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她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默默地支持我们的梦想和抱负。母亲是我们值得永远感恩和珍视的存在。
无论我们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母亲的爱都是我们的动力源泉。她们的爱给予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变得无所畏惧。在母亲的陪伴下,我们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和挫折。
让我们铭记母亲的伟大,让我们用行动向她们表示感激。无论是通过母亲碑文对联还是其他形式的表达,让我们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传递给她们。母亲,你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
感谢你们母亲,你们的爱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四、儒学有哪些学科
儒学有哪些学科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流派之一,涵盖了广泛的学科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更是一门涉及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培养等领域的学科。在儒学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多个学科分支,各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伦理学
伦理学是儒学中最为核心的学科之一。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修养。儒学提出了众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伦理学旨在探讨一种合乎道德规范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应如何修身养性、培养美德,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 政治学
政治学是儒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儒学对于政治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如何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如何确立合理的政治体制等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仁政和忠诚,提倡以仁义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政治学在儒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社会与政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思考和指导。
3. 经济学
儒学对于经济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涉及。儒家思想中的“经济”概念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而是关于社会秩序和人与财富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儒学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与道德价值相统一,强调经济活动必须符合仁义礼智信的原则,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4. 教育学
儒学非常重视教育,故而涉及了丰富的教育学内容。儒家教育思想主张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修身立命,追求个体全面发展。儒学的教育思想强调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倡导以德育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重点的教育方式。
5. 历史学
儒学对于历史的研究有着深入的关注。在儒家思想中,历史是一部宝贵的教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反思,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儒学强调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研究,了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人类的智慧。同时,儒学也注重历史的传承与教育,提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6. 文学艺术学
儒学对于文学艺术的研究也有其独到之处。儒学强调文化的力量,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道德观念的媒介。儒学在文学艺术学中涉及了诗、书、礼、乐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文学艺术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以及艺术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影响。
7. 宗教学
儒学与宗教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儒家并非宗教体系,但儒学与宗教之间密切相关。儒学对于宗教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于传统宗教信仰、宗教仪式以及宗教伦理的思考和探讨。儒学强调人的宗教信仰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倡导崇尚祖先、天地至诚等传统价值观念。
结语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的学科内容丰富多样。从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到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以及宗教学,每个学科都体现了儒学对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思考和关怀。儒学的学科研究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指导。
儒学的学科研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辨,更是与实践相结合的。儒学强调知行合一,鼓励人们将儒学思想应用于生活中,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修养的公民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于儒学学科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从中汲取启示与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大学儒学主题班会
大学儒学主题班会
1. 简介:
大学儒学主题班会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学的了解和学习而设立的活动。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举办儒学主题班会,大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儒学的原理和价值观,以及如何将儒学的精神应用于现代社会。
2. 目的:
儒学主题班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园中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儒学主题班会,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经典著作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要求。此外,儒学主题班会还旨在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内容:
儒学主题班会的内容涵盖了儒家经典的介绍与解读、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
- 儒家经典的介绍与解读:学生将会学习《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著作,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专业的导师将会给予学生深入的解读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儒学经典。
- 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会探讨如何将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将会了解到儒学对于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 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儒学主题班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实践来体验儒学所倡导的仁爱和奉献精神。学生可以选择参与慈善机构、环保组织等公益项目,以此来践行儒学所提倡的社会责任。
4. 效果:
大学儒学主题班会的实施将会带来一系列积极的效果。
- 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学习儒学经典和参与儒学主题班会,学生将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将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儒学主题班会将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在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意识。学生将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促进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儒学主题班会注重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通过深入研讨儒家经典和应用儒学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将会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并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 总结:
大学儒学主题班会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儒学的精髓。通过参与儒学主题班会,学生将深入了解儒学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并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儒学主题班会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并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希望大学能够在今后继续加强儒学主题班会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六、儒学 发散性思维
儒学与发散性思维
儒学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成为塑造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石。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需要运用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这就是发散性思维的概念被引入的地方。
什么是儒学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学派。它的核心思想围绕着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展开,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伦理的追求。儒学的目的是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儒学的精髓在于塑造一个完善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把这些品质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儒家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更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
发散性思维的概念
发散性思维是儒学所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能够超越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多样性思考的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广义上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更多可能性、解决问题和创造创新。
与传统的线性思维相比,发散性思维能够突破常规,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假设,从而打开思维的局限性。它鼓励我们跳出思维的束缚,勇于提出问题,并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
儒学与发散性思维的关系
儒学和发散性思维虽然有着不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儒学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伦理和社会和谐,而发散性思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考的手段。
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传统的框架和观念,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通过发散性思维,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并提出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在儒学的基础上,发散性思维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儒学的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特点,与发散性思维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思考相呼应。通过发散性思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提倡合作、沟通和共同进步。
发散性思维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被应用于创造力的培养、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 发散性思维在创造力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常规思维,寻找新的灵感和创意。通过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拓展思维的边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潜能。
- 在问题解决中,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它促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组织和整合多样的想法,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 发散性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挑战时,传统的思维方式往往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发散性思维的开放和多元思考使我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更好地创新和适应。
- 在团队合作中,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不同的个体跳出自己的思维习惯,鼓励大胆提出想法,并促进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发散性思维,团队能够形成更具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结语
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道德伦理,而发散性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思维的方式。儒学与发散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相互影响和互相促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应用,我们能够拓展思维的边界,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并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创新。因此,在学习儒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应用,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变化的社会挑战。
七、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的比较表格?
区别:
1、核心不同
先秦儒家的核心命题即孔子的“仁”。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者,其历史功绩在于,整理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以仁为本,构建起儒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汉代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它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说为框架的神学化思想体系”。汉代儒学因受官方扶持而成为天下一尊的御用之学。
2、内容不同。
先秦儒学内容主要包括: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价值,提倡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提倡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仁政,主张爱惜民力,关心民生,具有民本主义的思想;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倡导培养人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治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重视道德教化,较妥善地处置了德与刑的关系,符合 逆取顺守 的治国方略;最重要的是加入了神化君权的概念。
董仲舒着眼于巩固整个封建国家的政*权,对儒学进行了神学化的改造,提出天人感应论,使伦理道德神学化了;提出君权神授说,为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提供了神学的论证。
3、作用不同。
先秦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荀子等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学派。它以仁、礼为基本内容,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中心,高扬人本主义精神。它是商周文化传统与世推移的结果,也是学派论战的产物。
汉代儒学董仲舒借以阐发经典论证其政治主张,有利用汉武帝迷信符命灾异以及汉代人对天命的普遍敬畏,将自己的主张与天相附会,构建起以《公羊春秋》为轴心,融合阴阳、黄老、名、法思想,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理论构架与表现形式,具有神学色彩的儒学理论体系。
联系:1.汉代儒学利用先秦儒学的理论,很好的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进行了拓展和发扬;以仁政作为约束统治者的道德规范,缓解各方面的矛盾;以强化宗法制,强化中央集权,消弱割据势力。
2、儒家一贯提倡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也在汉儒这里得到发扬,一改黄老的无为之风。
八、汉唐儒学与宋明儒学区别?
无论是汉代还是唐代,还有后世的宋明,都是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那么哪个才算是真正的儒家治国呢?
这就是看在儒家思想治理下百姓的生活中服饰的变化和心态上的不同。
首先就是汉唐时期,他们的生活稳定,导致了他们的服饰具备类似的特点。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唐代的稍微变化了一下,基本上差不多,细微的差距还是有的。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宋明时期着截然不同,这时的幞头内衬木骨、外罩漆纱,宋人称之为“幞头帽子”,宋代妇女也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起于五代时的缠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渐流行。主要的原因在于理学的兴起,对妇女的规范和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之后的明代更是如此。
其次就是汉唐时期的思想,很多年轻人比较喜欢游览成婚,他们崇尚的是只需两个人的婚礼,在游览中不仅能饱览沿路风光,又可陶冶情操。他们会互相协助及充分了解对方,这时通常是新娘检测新郎爱情的时分到了,结婚就可以了。寡妇再婚的事情比比皆是,还有公主寡居,皇帝再一次嫁公主的。帝王之家如此,百姓之家更甚。宋明以后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崇尚的是三从四德,强调的是贞妇烈女。
通过上面的比较就可以知道,儒家思想的统治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现在的儒家思想不再是统治思想,但可以作为我们的行为规范,只要剔除那些不好的成分就可以了!你说是不是?
九、高中汉代儒学教学反思
高中汉代儒学教学反思
引言
汉代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教育中对汉代儒学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的问题备受争议。本文将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中汉代儒学教学进行反思。
背景
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重要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高中教育中将汉代儒学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
问题
尽管汉代儒学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材内容繁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对儒学的理解程度有限。此外,教学评估也偏重于记忆和应试,无法真正考察学生对儒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反思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将汉代儒学融入到其他相关课程中,例如历史、文学等,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儒学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儒学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设计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参观实地等方式,深入了解儒学思想的精髓,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评估方式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评估方式,注重学生对儒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写作报告、展示演讲等形式的评估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儒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结论
高中汉代儒学教学的反思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儒学思想,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提供指导。希望通过本文的反思,能够引起教育界对高中汉代儒学教学的重视,并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十、儒学的形成?
一、儒学的产生发展
1、春秋战国时天下大乱,为了救世,思想家各自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轻重家、兵家、农家、医家)争鸣。儒学是其中一家。
2、孔子周游列国,无人接受,回国整理传统文化。经过综合创新,形成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体系。
3、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战国时代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主张极端的利己主义,墨子主张极端的利他。孟子辟杨、墨,捍卫儒道,弘扬儒学,将孔子“仁”的思想贯穿于政治,提出仁政理论体系,发展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倡导民贵君轻,被奉为“亚圣”。
4、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主张隆礼重法。他的学生李斯与韩非在动乱时代强调法治,帮助秦统一天下。他们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5、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升到了官方正统哲学的独尊地位。由于对儒学经书的注解杂乱纷呈,东汉郑玄统一了今古经文之争,被视为“郑学”,成为官方儒学标本。
6、北宋二程创立了新儒学—理学,把佛道的一些观点糅进儒学之中,后朱熹加以发展稳固,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宋、元、明、清都将其奉为经典,指定为官方哲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原则,要“顺天理,灭人欲”,安分守己。
7、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历代儒家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积极发展儒学。儒学是发展的,是不断充实丰富的,是动态的,是众多儒家共同努力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要内容在儒学中。
二、儒学的基本精神
1、最基本的精神是仁与义,又称“孔孟之道”、“仁义之道”。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
仁是从孝引申出来的,义是对仁的制约。
关于仁:从爱亲到爱人,从爱国到爱人,都是仁爱的普及、扩大。
关于义:任何道德都要有度的限制,这就是宜,是适宜、恰当、合理的意思。
2、必须对应的人际关系。
君臣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对臣要有礼貌,要尊重;臣对君要尽心尽力,要忠诚。
父子关系:父慈子孝,父为子纲,但也不能绝对化。
3、重要道德的概括。
三达德:仁、智、勇。仁是全德之称,兼统各种美德;“智即是明也”,辨是非,明利害,既自知,又知人;“勇者不惧也”。
五行:仁、义、礼、智、圣。
四善端:仁、义、礼、智。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至德——孝。最高的道德是孝。所有道德都是从孝推导引申出来的,所以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教化也是通过孝的教育产生的,或者说教育也是从孝的教育开始的。孝分3个阶段:在家事父母,出去工作要忠于君(这个君包括现在所说的上级,事君就是为民),最后是立身扬名,忠君是大孝的表现。
三、儒学的核心观念
儒家最核心的观念就是道德。它把解决社会一切问题的基点放在道德上,这体现了儒家的本质特征。儒家把道德视为解决一切人生、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把道德视为维系家庭、国家、社会存在的最根本性的原则。所以道德的修贤性是儒家的第一命题,就像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就像基督教的原罪,是它的第一命题,是它最重要的命题。道德的理想主义就是人人都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君子,达到天下大治和天下太平。不断地做善事,不断地进行道德的实践,终会体悟到天地之道,就会与天地合一,这是儒家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
四、儒学的主要内容
道是儒家的理念系统,学是儒家的学问系统,政是儒家的管理系统,行是儒家的规范系统。
道。儒家的道就是儒者自己的行为方式。从孔子开始,就认为在所有行为之中治理国家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行为,治国平天下之道就成为儒者之道的核心内容。修身是治国的前提,儒家的道落实下来,它的关键点就是人之道,儒家讲究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强调人完全可以自救,不需要那样的一个上帝。人性本善,人没有原罪,人人都是一样的。我去做尧舜那样的事情,我就可以成为尧舜。我要去做桀纣那样的事情,就会成为小人。所以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完全取决于自身,自己是自己的雕塑师。
学。儒家非常注重学习,认为学习一定要抓住一个东西不放,博学、慎问、慎思、思辨、笃行。主张人通过学习来彻底地改变自身,使自身由愚而明、由弱而强。学习的过程是我们生命的再生和再造的过程。儒家还非常强调在兴趣中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政。政是儒家的管理系统,儒家认为如果没有一套政府机构来进行管理,让每个人放任自流,那就是纯自然的状态。纯自然的状态就是动物界,而不是人类社会。所以只有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把人和动物界区别开来。儒家强调只有在差别当中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要使一群人形成一个团队,就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名分地位,使其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儒家认为天下不能一人独任。君相分工明确,才是治道之要诀。还需要“为政以德”,为民表率,用良好的德行来治理。
行。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忠孝仁义是内在的道德要求。这些内在的道德要求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需要一个外在的行为规范。这个规范也就是礼。礼要得到遵守,首先要被制定出来。礼要合情合理,才好被人们遵守。制定这套规范是圣帝明王的事业。儒术独尊以后,协助帝王制礼就成为儒家最重要的事业。以礼治国、以礼事神,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达不到要求,这就是中庸。中庸之德就是正确行礼之德。君臣以礼治国,以礼行事,君像君,臣像臣;父守父道,子守子道,夫妻、师生、朋友都各守其道,“克己复礼”,这就是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