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名胜古迹有多少呀
京杭大运河西岸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远看,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双街南首,建于清乾隆八年(1734年),原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
她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山陕会馆是一座庙宇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体,坐西面东,南北阔44米,东西深75米,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看楼、碑亭、大殿、春秋阁等,共计160余间。
孙大石美术馆
孙大石美术馆 位于高唐县城区鱼邱湖北岸。
孙大石,又名孙瑛,高唐县河涯孙庄村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
于1982年由孙大石与高唐县人民政府合资修建。
占地面积2088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式建筑。
灰瓦弧线屋顶,灰蓝色墙基、白色正墙,间以洋红色腰线和房檐,体现了古朴、高雅的建筑风格。
馆分东西两院,建有展厅、四层六角一览阁、长廊、碑墙、画室等。
一览阁内展放的“天下第一砚”――龙腾巨砚,重11吨,用整块巨石,由5名工艺师历时3年雕成。
另外还展有中华百砚、孙大石无偿捐赠的上亿年的鱼化石和古动物化石等文物及半个世纪以来的个人绘画作品、高唐籍著名画家的名品大作。
萧城遗址
位于冠县馆陶镇东南3.5千米处。
据记载,此为辽国萧太后为驻兵中原而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筑成,亦称 “歇马城”、“驻马城”。
传为辽兵用头盔装土,一夜夯成,俗称“盔安城”。
因1967年在城内发掘出的明隆庆年间山西按察司杨师震之墓志铭中有“葬于肖城之源”字样,故又名“肖城”。
城为方形,边长1300米,面积169万平方米。
四门均系“扭头式”建筑。
城墙系土筑,尚存者上宽8米,下宽13米,最高处为13米,坚固如初。
城门、箭楼、点将台、饮马井、“万人坑”等遗址尚存。
“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
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训祠
位于冠县柳林镇。
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
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
武训祠,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
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拨款重建。
1997年5月重修。
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
祠后为武训墓。
1896年12月5日武训在临清他所创办的御史巷义学去世,殁后葬于当时的崇贤义塾东壁外,即今墓所在位置。
1989年6月重修。
墓北面为陈列室,展示了武训的生平史迹及其文物。
1995年9月,在祠前建有百米碑廊,碑刻26块;在祠右前方建有高歌台,又名“嘤鸣台”;在祠左前方建有“武训魂亭”,亭额由著名学者季羡林题写。
马颊河度假村
位于聊城城区西25千米马颊河东岸。
始建于1972年, 1998年被山东省林业厅列为生态公益性林场。
主要以生态经营为主。
2001年5月1日辟为马颊河度假村,并对外开放。
总面积181公顷。
村内有防护林场、优质品种果园、良种稻田、中华鳖繁育养殖场、观赏鱼繁育场、野菜自然保护地、自然猎场和优质用材树及美化、香化、观赏性树木育苗基地,并栽植江南毛槐、紫荆、红瑞木、紫叶李、西府海堂、榆叶梅等观赏树木20多个品种共20000余株。
为完善旅游功能,建造了游泳池、垂钓池、水上餐厅、乡间别墅和宾馆,人工造山11座,建成苗族、客家族、土家族、布依族等4处民族风格景点,添置了摇椅、吊床、秋千等游乐设施,安排了射击、探险等多个参与性游乐项目。
已初步形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渡假休闲、民族小吃为一体的游乐场所。
韩氏墓地石刻群
古代石刻群。
位于莘县董杜庄乡梁丕营村东北。
系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
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
石刻存有韩允中墓碑、韩国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马、武士俑。
韩允中墓碑和韩国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司。
碑身与碑额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
额上浮雕6条龙,曲折盘绕,层次分明,龙首饰在碑首侧,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额。
碑文多有残缺,可辩者有2500余字,书体工整秀劲,波折险峻,有褚体韵致。
墓表,位于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圆形,饰仰莲,座方形。
八棱柱体上刻有宋绍圣二年的简短文字,记叙了宋代补添神道石刻的经过。
石豕,首残,残高1.12米。
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于方形基座上,隐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样子。
石羊,高0.92米,俯卧在长方形基座上,双角大而弯曲,安祥地注视前方。
石马,首尾长2.36米,高1.60米,着鞍辔,雕琢浑朴。
马左前雕出一胡服束带牵马石俑,头部已残,高1.40米,形象威严,神态逼真。
武士俑,头戴冠,双手持剑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颈,双目圆睁,威武庄严。
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
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
父子俱为显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伟有异于常。
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阳冈
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
传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
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
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
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
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共3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
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
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 “虎”字碑。
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
碑林:在山神庙以北。
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
有关人员整理后,刻石立碑。
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
武松庙:在北冈之巅。
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
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
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
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悬“勋业昭彰”四字匾。
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
“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
由著名画家刘继卣创作。
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
“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
“景阳春晓”石: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它形体美妙,正看如一“山”字。
上刻著名书法家刘艺所书“景阳春晓”四字。
2001年,景阳冈被定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狮子楼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现为水浒旅游线上重要景点。
“水浒”英雄武松为兄报仇在此怒杀西门庆,狮子楼因而名扬四海。
此楼为宋式建筑,二层五开间三进深,青砖灰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建筑面积451平方米,高15.8米。
楼前列石狮两对;楼内陈列水浒人物塑像,形态逼真,生动传神。
当代名人沈雁冰、刘海粟、李苦禅、顾颉刚等均有题咏留此。
于2003年10月1日对游客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为位于阳谷县城中心,该景区以《水浒传》《金瓶梅》故事为背景的主题景区,反映宋代民风民俗,占地30亩。
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
节日期间举行大型的节庆和庙会等活动。
日常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武大郓哥大街表演、阳谷风情表演、舞狮子、踩高跷、老年秧歌表演、豫剧团演出、民间杂耍表演、糖人表演、书法表演,工艺品制作表演等。
其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形象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成为景区最大的亮点。
万亩梨园
冠县别称,因种植历史悠久且全县成片梨园达30万亩而得名,尤以韩路、张八寨、邓官屯、刘屯一带著名。
兰沃乡韩路村有一“梨树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树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树龄,年产鸭梨达1500余公斤,树型之高大,树龄之古,产量之丰厚,均为全国第一。
百年“红子”树,叶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见。
另有“八仙聚”、“卧龙树”亦成景观。
春暖时节,“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
每逢清明佳节,冠县都要举办“梨花节”大型观光活动。
马本斋烈士陵园
位于莘县张鲁回族镇南1000米处。
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病逝后安葬于此。
1954年,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1985年在烈士原葬处重建。
陵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
整个陵园由红砖花墙围合。
主要建筑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门、中国古建筑式六角形纪念亭等。
坐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由一条通道贯穿其中。
园内翠柏掩映,绿草如茵。
重建后的陵园融合古代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庄严、典雅、肃穆。
每逢清明节,总有不少人到陵园扫墓。
宋任穷、段君毅等也曾到此凭吊。
该陵园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鲁西北烈士陵园
聊城市境内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
亦名丈八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大王寨乡东丈八村。
始建于1945年。
占地面积约6公顷,南北长740米,东西宽170米。
陵园坐北朝南,主要有门楼、纪念塔、纪念室、烈士墓组成。
门楼为古典式建筑,1957年重建。
纪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第二层塔壁镶嵌着8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书写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录、烈士传略。
塔北为3间烈士纪念室,室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书的挽联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迹。
园中北首是鲁西北全体党政军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张炳元、史钦琛等烈士墓23座。
中国运河博物馆
日前,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第一座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山东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落成并投入使用,吸引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目光。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于2004年11月在山东聊城动工建设。
该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分为陈列区、收藏区和研究及学术交流区3个功能区域。
中国是世界上开凿运河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工程之一,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该馆的建设对于研究和传承运河文明,弘扬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促进和提升提升运河沿线城市乃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聊城市是受运河文化影响比较早的地区。
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流经聊城的西部。
元代会通河纵贯聊城腹地,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形成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
该博物馆将系统介绍运河发展史、科技史以及沿岸地区的重要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对于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海源阁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总计藏书22万。
它与江苏常熟县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z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
其中以翟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翟北杨”的美称,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
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
藏书楼上层中间门额上悬挂“海源阁”阳言语匾额一方,为杨以增亲书,额后有杨以增自题跋语。
海源阁藏书浩瀚,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
杨氏第四代人杨保彝编著《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及《海源阁书目》计有208300卷有余。
另有不载于书目者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