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情诗?

2024-08-24 12:44:12  来源:网络   热度:163

一、元稹写给白居易的情诗?

元稹和白居易是诗词界里一对感情最深厚的好友,给大家分享六首元稹写给白居易的深情诗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重赠》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寄乐天》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氾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二、元稹写给白居易的书信?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三、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当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缓。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心同为友,三及芳岁寒。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暑宣。

所气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四、元稹写给白居易的信?

元稹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当他听到好友白居易也蒙冤被贬后,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于是写信给白居易,留下一首名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赏析: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五、元稹写给白居易老婆诗?

元稹没有写给白居易老婆诗,有写给白居易的诗,如下: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当他听到好友白居易也蒙冤被贬后,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分隔两地。

元稹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写下这首诗作答。

还有《得乐天书》、《重赠》、《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寄乐天》。

六、元稹写给白居易最肉麻的情诗?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有多首,其中最肉麻的情诗是《酬乐天频梦微之》。

作品原文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约写于元和十二年(817)前后。当时元稹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谪江州司马,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之遥。加之“山水万重”,音信不通,只有梦中相见。白居易多次梦见元稹,并作诗相告。这首诗就是酬答乐天“频梦”之作。

志同道合、交谊深厚的朋友,总希望经常见面,如果分开了,就希望经常通信,而如果山长水远,连通信都不方便,那便只有梦中相见,以慰离怀了。白居易屡次梦见元稹,作诗相告,正表现了这种生活常情,如此诗前两句所写的。但元稹收到白居易这首诉说衷肠的诗篇的时候,正在病中。由于生病,精神就颠倒了。经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到过的“闲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这就更使自己感到离群索居的悲痛了。以梦中相见代替实际相见,已令人感到惆怅,何况梦中也不曾相见。这是深入一层的写法。前两句属白,后两句属己,以白之频频梦己,与己之因病未尝梦白对照,事异情同。写入梦以见相思之切,人之所同;写不入梦而仍见相思之切,则是己之所独。这是此诗别开生面之处。

这首诗纯用白描,几乎没有设色布景,而人物形象生动,情调也感人肺腑。

七、元稹白居易写给对方的诗含注释?

元稹写给白居易《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

⑴九江:即江州。

⑵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白居易写给元稹《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八、元稹和白居易文学常识

元稹和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诗人,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理解他们的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元稹和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元稹

元稹,字微之,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唐代文学才子的代表之一,才情出众,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元稹的代表作品有《离骚》、《遣怀》等,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他擅长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痛苦,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情感传递给读者。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他是唐代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非常突出。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著称。他善于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

元稹和白居易的共同点

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

  • 表达情感:元稹和白居易的作品都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特点。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表达,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感。
  • 关注人性:元稹和白居易都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使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 形式多样:元稹和白居易的作品形式多样,既有律诗、绝句等传统形式,又有词、曲等新体诗。他们善于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描写现实生活:元稹和白居易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

元稹和白居易的不同点

尽管元稹和白居易有许多共同点,但他们在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 文学风格:元稹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诗意。白居易的作品则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为主要特点,他注重表达情感的直接性和真实性。
  • 创作主题:元稹的作品多以个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为主题,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揭示,使读者能够对作品产生共鸣。白居易的作品则多以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为主题,他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 影响力:元稹对后世的文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虽然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对后世的文学影响相对较小。

总之,元稹和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的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掌握关于他们的文学常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并深入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九、元稹写给白居易最后一首诗?

《酬乐天频梦微之》

唐代: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有《元氏长庆集》传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十、元稹白居易矛盾?

本来元稹和白居易都是有着一样的抱负因而才走到了一起,无奈朝政动荡。朝中官宦和辅臣各成一派,争斗不休,刚直不阿的白居易在官场中感到越来越吃力了,元稹却慢慢的在这朋党之争中迷失了本心。当时,白居易担任制举考试的主考官。

看似只是简单的考试,其实当中也暗藏着党派之争,元稹希望他在录用人才的时候做个手脚,但是白居易不顾友情,自己绝不徇私舞弊,因此两人的友情渐渐有了裂痕。陷入朋党之争的元稹,靠着宦官的势力慢慢的爬上了宰相的位置。当时,河北发生叛乱,穆宗派裴度去评定叛乱,元稹怕裴度的声势盖过自己,竟然一再挑唆穆宗撤兵,并罢免了裴度的兵权。

于是朝中的重臣义士,没有一个不痛恨元稹的。白居易见朋友如今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既心痛又无奈。他认为,国家大事才是最根本的,不能因为元稹是自己的朋友,就可以假装不在乎他的行径。于是他就写了一封《轮请不用奸臣表》给了穆宗,严厉的谴责了元稹打击功臣的行为。

朝臣们看到白居易可以这样刚直不阿的弹劾自己的昔日好友,无不对他敬佩。元稹非常的生气,很想找白居易理论,但是恰在此时,他遭到了另一位喜欢玩弄计谋的大臣的诬陷,被穆宗贬为了同州刺史。终于,他也尝到了被人诬陷的滋味,也幡然醒悟了自己之前的过失,他写了一封信给白居易,对自己以往的罪责进行了悔悟,就这样,两位朋友又和好如初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