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三绝碑”记

2023-01-12 21:48:5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三绝碑”记

偶读西北大学刘云辉教授为冯仲明老师书稿所做序文,甚为震撼,闲暇游历瞻唐碑之壮,纵然只惊鸿一瞥,却让人回味至深…… 扶风县石碑村的 《杨碑》与麟游 县九成宫 保存的《九成宫醴泉铭》碑, 乾县 乾陵前的武则天《无字碑》合称“三绝碑”。

《杨碑》碑文为玄宗皇帝御书,26行,每行57字;玄宗皇帝书写此碑时68岁,书法境界已达到炉火纯青,碑文用隋唐风行的八分字体书写, 记载了杨门阀家世及生平德行。碑阴有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题记。玄宗皇帝的书法浑厚苍劲,气势夺人,为历代书法家所钟爱。 其碑的书法、艺术、研究、观赏价值极高。

《杨碑》 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石碑村西 ,原来 完全是裸露的 ,现在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单位为此碑修建了碑亭,一处正方院落占地不大,四周围都是农田,除了里外栽植的一些树木,再无其他建筑。此处距离佛教圣地法门寺非常之近,佛祖释迦牟尼合十舍利塔一览无余。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时年七十六岁欧阳询亲书,石碑立于唐贞观六年,楷书24行,行49字, 记述唐太宗 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是 欧阳询 晚年经意之作, 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 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九成宫――唐朝第一离宫,位于宝鸡市麟游县,该地属于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近1100米,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九成宫坐落在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至今仍是一派青山绿水,明媚秀丽的风光。

巍巍《无字碑》,宋金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成为有字碑。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这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瞻观乾陵,是那一年大雪纷飞的春节期间。距离虽说不远,毕竟冰雪天车子开上路还是不好走的,到了陵园,游客却多。陵道非常的宽阔雄伟,陵前的翁仲也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但是上梁山的小道封冻且危险,还是没能登上陵顶,稍留些许遗憾。

二、苏仙岭“三绝碑”在我国著名的“三绝碑”中是何地位?

苏仙岭“三绝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绝碑”之首。这通石碑在苏仙岭公园的白鹿洞石壁上,上面刻有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词。

据说,当年秦观被削职到郴州后,于1097年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多愁善感的诗人的词中倾吐了他被削职后的凄苦失望的心情。后天,他将词寄给了苏东坡,苏东坡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后来,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又把秦观的词和苏东坡的跋书写在扇面上,流传到郴州。

郴州人为了纪念秦观,就把“秦词、苏跋、米书”刻在碑上,史称“三绝碑”。又过了100多年,南宋郴州知军邹恭命石匠,将其摹刻在苏仙岭白鹿洞附近的大石壁上,这就是后来白鹿洞上的“三绝碑”。白鹿洞是一个天然的悬崖石壁。此碑高0.52米,宽0.46米,11行,每行8字,行书,碑文艺术手法极高,感染力也很强,可谓郴州一绝。

三、中国历史著名的石碑

1、苏仙岭三绝碑

绝碑位于白鹿洞东北40米天然石壁上,北宋词人秦观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苏轼写了跋,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把词和跋写下来,世称“三绝”,其艺术价值很高,还嵌有陶铸同志题词。从1956年起,三绝碑先后4次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79年),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在郴州简陋的旅舍,想到自己屡遭排斥、打击,心中愤愤不平,便借景抒情,发泄幽怨,写下了千古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2、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成都武侯祠中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三者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该碑文曰“公是时也,躬耕南阳,自比管乐,我未从虎,时称卧龙,这是迄今肯定诸葛亮躬耕南阳最早的石刻记载之一。像这样年代久远,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珍贵碑刻。

3、苏轼荔子碑

荔子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最引人注目。右边的是宋代原件,左边的为仿宋清朝复制品。该碑为宋刻。由于刻有韩愈的诗篇,是苏东坡的书法,内容是柳宗元生平事迹,又称“三绝碑”。“荔子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刺史任上后三年,柳州市民于罗池旁建立庙宇以缅怀祭祀柳子在当地的政绩。次年春,韩愈于京师长安闻讯,欣然命笔撰写了《柳州罗池庙碑》一文以悼念亡友柳宗元。两百多年后,苏轼又欣然泼墨独选其诗而书。

4、新修城隍庙碑

《新修城隍庙碑记》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任潍县知县时撰文并书写的,是郑板桥书法中的精品,郑板桥尝自称其书法作中品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刘柳村册子》。

5、万安桥记大字碑

蔡襄《万安桥记》,楷书。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洛阳镇洛阳江上。由于洛阳江入海口过去称为万安渡口,所以当地人又称洛阳桥为万安桥。桥南的“蔡襄祠”,为当地人民纪念蔡襄建桥之功而修建。祠中珍藏历代碑刻二十余方,其中最著名的为蔡襄所撰并书的《万安桥记》碑,因“文字简炼,书法精湛,刻工传神”,誉为文、书、镌“三绝”。 此碑共二石,一百五十三字。碑高2.80米,宽1.56米。原碑一石已毁,后又重刻。碑字雄浑朴茂,气度轩昂,得颜鲁公之精髓,兼有欧书严谨之遗风,为蔡公大字之代表作。

6、上尊号碑

在河南临颖县城南15公里的繁城镇汉献帝庙里,如今还存立有两通闻名中外的碑刻:“上尊号碑”与“受禅碑”。它们的珍贵之处在于,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三绝碑”,还标示着中国历史上三国历程的开启。刻于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的这两通碑,传说系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镌刻的。由于这三位重量级人物地参与,使得这两通碑刻除历史价值外,其艺术价值更是空前。故被后人称为“三绝碑”。

7、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

湖南祁阳浯溪景区一处山势陡峭处,有一块巨石上,镌刻着颜鲁公书写的《大唐中兴碑》。几百个擘窠大字,大气磅礴,巍峨庄严,分布在硕大的正方体崖壁上,大字如斗,顶天立地,无比震撼! 这碑是地方官员、大文豪元结撰文,内容是记述平息安史之乱、颂扬大唐中兴的名篇。且请来大名鼎鼎的颜鲁公(颜真卿)书写刻石,加上浯溪之美、山崖之峻,当地人称为书、文、景 “三绝”。

8、南京三绝碑

南京三绝碑。位于南京开善寺,名为《宝志公像赞诗碑》,碑上刻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宝志像、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故称唐贤三绝碑。元朝又加刻了赵子昂写的《志公十二时歌》,到清朝第三次重刻时,碑额上端又增添乾隆手书“净土指南”四字,“三绝碑”变成了“五绝”。

9、李晟墓碑

碑在陕西高陵白象村渭水桥北。唐末朱池作乱,唐将李晟自定州率兵驰援,大军驻扎今东渭桥畔,经激战后收复京城,迎回了唐德宗,因功被封为西平郡王兼中书令,死后葬在当日驻军的地方,即今之墓冢所在地。墓前有石碑,为唐宰相裴度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名匠刻字,世称之为“三绝碑”。明代迁碑于墓西北约200米处,迄今完整无损。

10、清苏轼书醉翁亭记刻石

《醉翁亭记》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名作。宋元v六年,苏轼应开封刘季孙之请,以楷、行、草三体兼用的书体写了《醉翁亭记》,楷书工整有力,行、草神韵飘逸,豪气奔放。后由明代著名的篆刻家文彭、吴应祈用双钩勒石之法刻石。整套刻石开头用楷体起笔,中间多用行、草书体行文,最后又以楷体封笔。全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体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用笔以侧锋为主,烂漫天真。套刻石,文辞优美、书体飞扬、刻工精巧,无论在内容和书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