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人可以刻上碑文吗?
一、已故的人可以刻上碑文吗?
这个问题己经回答过了,但在此还要补充些说法。
已故的人是可以刻上碑文的,但里面是有些讲究的。如果,墓主人的子女,包括儿媳,女婿全部都去世了,那么他们就不能做为立碑人,在碑上刻上他们的名字。反之,他们其中有部分人不在了,可以上碑的,须把名字圈住。
二、古代碑文怎么刻上去的?
碑文由书家直接用朱墨写在石上,再由石工刻凿而成。
摹勒。即用双钩法将书法真迹钩摹于石上,再刀刻而成。书法名家的作品多用这种方法。因此以前的镌碑者往往与书法名家多有交往,许多碑石上落款不仅有书者,也有刻碑者姓名,可惜现在这个传统行当可能将要或已经消失了。
三、碑文上后人的名字怎样排列?
原则上即可以按照支系均分,也可以按照人数均分,由长辈决定即可,按照中国以前的风俗,墓碑的落款只能署男性后代子孙,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把直系女性后代也写上,也是可以的。
为辈分高的人或者去世很久的人立碑,由于涉及的人比较多,难免各家有些特殊情况,需要按照当地的公序良俗书写。
应该遵循公正、大局、合理原则
四、刻碑文时墓志铭三个字要不要刻上?
墓碑上是不是要刻上墓志铭三个字,也没有一定规定,一般是不刻的,在墓碑后边直接刻碑文就可以了,墓志铭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的一种怀念方式。
五、古时候那些书法家留下的碑文是怎么刻上去的?
古时候,书法家留下的碑文通常是通过刻石的方式刻上去的。首先,选取一块适合刻字的石料,如大理石或花岗岩。
然后,书法家会用刻刀或铁锤等工具,在石头上细心刻画每个字形。刻字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保证字迹清晰、工整。刻好后,还需要进行修整和打磨,使字体更加美观。整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以展现书法家的艺术才华和对文字的敬意。这些刻有碑文的石碑,成为了传世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展示了古代书法的魅力。
六、那些书法碑文是怎么刻上去并保持原来的美感?拜托了各位谢谢?
刻碑高度依赖工匠的锤刀技能,对锤击的力度和节奏,以及冲刀、切刀、剔刀、剜刀等刀法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工匠对锤刀的使用熟练度非常高,所以才能将书法作品精细地刻到石碑之上。把书法作品刻成石碑,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双钩法,就是将书法作品用细笔双钩轮廓的方法转化在石碑上,然后加刀雕刻;第二种是直书法,就是将由书法家直接用朱砂笔将作品写在石碑之上,然后加刀雕刻。
第一种双钩刻碑法,就是由工匠用极细的笔将每个字的轮廓按等比例钩描到石碑之上,类似我们现在写“空心字”的形式,著名的神龙本《兰亭序》就以这种方法复制的王羲之真迹。在石碑上描好之后,可能会用锥刀轻轻走一遍线,将字完全固定。然后由工匠抡锤冲刀,开始刻字,越是贵重的碑文,越是会用技术水平高的工匠,字形准不准,就看他下刀时的准度,技术水平高的工匠,每一刀都能准确地刻在字的笔画轮廓上,不偏不倚,准度越高,保真度就越高。不过这种双钩法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一个步骤,进行双钩操作的那个人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最后的效果,而很多工匠并不识字,他们无法体会书法字的很多笔意,就可能丢失一些细节。
第二种直书刻碑法,由工匠先把选好的石碑整平涂黑,然后由书法家使用朱砂笔直接在碑上写字,因为朱砂是一种矿物,不会像墨一样散褪,所以真迹会原滋原味地体现在石碑上,黑底红字,对比度很高,工匠就以这个“原本”为准,直接在字体的线条上开刀,通过仔细地冲、剔、剜、挑,只要把准度控制在原字体线条之内,基本就会保留原作风采。这种通过书丹法制成的石碑,因为去除了工匠的双钩步骤,保真度更高。
总之,碑文保持原来的美感,主要取决于工匠的锤刀运用水平,他必须有着非常高的下刀准度,才能保证字体不会走形,因为毕竟无论多高水平的工匠刻出来的碑文,和原来的墨迹都会有些许不同,能保证95%以上的形似就非常厉害了。除了字形要准,冲刀的力度也非常关键,它决定着这个字的神韵和活力,不能死板,也不能锤击过度变得狰狞,由其是字体边缘部分的切刀,对力度控制的要求非常高。
总之,就是要有一个技能超神的工匠。
七、求歌颂父母正直,刚毅,勤劳,向善,包容,言传身教,后人兴旺发达的碑文对联、诗词?
一生勤劳包容含辛茹苦舐犊情一世刚正向善言传身教育后人
八、1.“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你能否用所学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
巾帼不让须眉,华夏大地五千年文明史上唯一的女皇,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把大唐王朝推向了巅峰,天妒之英,女辈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