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赫连勃勃是汉族吗?

2024-08-11 18:25: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赫连勃勃是汉族吗?

赫连勃勃不是汉族,他是匈奴族人原名刘勃勃,后来赫连勃勃建立胡夏自称天王,傲称自己“云赫连天”,改姓名为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出自南匈奴铁弗部,匈奴铁弗部的来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说父匈奴人、母鲜卑人者为“铁弗”。所以赫连勃勃所属的铁弗部属于匈奴与鲜卑的融合后族群。

二、赫连勃勃名字意思?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刘勃勃,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

三、赫连勃勃为什么出名?

因建立大夏国而出名。

历史记载如下:

夏国是匈奴人刘勃勃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大家听刘勃勃这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只要说起他后来的名字,可能对十六国一点不熟悉的人都会认识。刘勃勃后来在建立了他国家的都城统万城后,改姓叫赫连,他就是十六国十分有名的——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是匈奴老大刘卫辰的儿子。公元376年,前秦出兵灭掉了代国,让匈奴铁弗部老大刘卫辰和代国将领刘库仁分管草原地区。刘库仁是代国的将领,所以把拓跋什翼犍仅剩的孙子拓跋珪收养起来,想着有朝一日重建代国。

公元386年,在淝水之战后的三年,中原大乱,鲜卑族重新兴起,而同样作为鲜卑族人民的拓跋部落也跟着起来。拓跋珪作为代国老大的后代,就被拥立为代王。次年,拓跋珪改代国为魏国,这就是后来南北朝的北魏。

拓跋珪建国之后,就是和匈奴刘卫辰铁弗部展开激战。公元391年,北魏和刘卫辰在铁岐山(今天内蒙古包头)展开了决定性一战,刘卫辰被杀。拓跋珪将刘卫辰的家族子孙一网打尽,几乎杀光了刘卫辰的后代,全部抛尸黄河。而刘卫辰的三儿子刘勃勃却在这次屠杀中幸存了下来。

刘勃勃死里逃生逃到了叱干部,结果叱干部的老大就想着把他抓了献给拓跋珪,但叱干部老大的儿子叱干阿利就劝阻说:刘勃勃已经家破人亡到这样的地步了,还继续迫害于他,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就算现在我们不帮他,也应该放他一条生路,而不是把他献给北魏,这不是大丈夫应该做的事。但可惜叱干老大依旧不听,还是把刘勃勃关了。叱干阿利看到自己的父亲如此狠心,就偷偷在晚上帮助刘勃勃出逃,两人一起选择了私奔,投靠后秦去了。

刚到后秦的刘勃勃和叱干阿利没有工作经验和学历文凭,只能去应征入伍做了小卒子。平日里两人就踢踢正步走过场,日子过得十分平淡。但命运总是会眷恋那些有能力的人。一天,后秦的边防将军没奕于闲来无事视察手下,在走到刘勃勃身边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这位小卒子,觉得他非同一般不是常人,于是马上对他升官加职,接着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刘勃勃通过没奕于的提拔,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做了没奕于女婿的刘勃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他可以经常作为使者去觐见后秦老大姚兴。刘勃勃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于是在觐见姚兴时总是侃侃而谈发表言论,对于姚兴的询问也是对答如流。姚兴很喜欢这位有能力的刘勃勃,就在公元406年把刘勃勃升职做了将军,后来还给了刘勃勃三万部下,镇守边防。

刘勃勃从一个小卒子一下子做到了边防大将,他的复仇北魏的心就更加激发起来了。而偏偏这时姚兴和北魏修好,刘勃勃就勃然大怒(叫勃勃当然要这样),于是就想着背叛后秦自己单干。但他发现自己现在的实力十分有限,要想单飞,还需要一定的力量支持。

此时的刘勃勃就展露出了自己阴险的一面了,就是——对自己的岳父下手。

公元407年,刘勃勃把本来送给姚兴的八千匹战马收为己有后,假装邀请他的岳父一手提拔他的没奕于来自己领地举行宴会。没奕于看自己的女婿这么有心,当然就屁颠屁颠得赶过来赴宴了。刘勃勃趁着没奕于没有防备的时候,让手下把没奕于抓起,接着狠心地将自己的恩人岳父杀害,把没奕于的部下全部纳为己有。

吸收了岳父的兵力后,刘勃勃就正式宣布单飞了,他自称大单于天王。因为刘勃勃自认为自己是末代匈奴王,而匈奴人又自称是当年夏人的后代,所以刘勃勃就把国号定做了夏(又叫胡夏,刘勃勃自己呆的这一带就是今天的宁夏)。

建国之后的刘勃勃并没有马上选择建立自己的都城耽于享乐,而是像游牧民族一样到处抢掠发展实力。这一时期的刘勃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打击自己起家的国家后秦上(可以看出这刘勃勃内心是怎样的阴险和忘恩负义),后秦被刘勃勃骚扰的许多城市在白天里都不敢开城门,国家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

刘勃勃在四处骚扰打击后秦的时候,还想着联合南凉,给后秦致命的打击,于是刘勃勃就向南凉求婚,想通过婚姻关系来加强联合,结果却遭到了南凉的拒绝。刘勃勃对此十分恼怒(求婚被拒很丢人),于是下令进攻南凉。

南凉当时的老大是秃发傉檀,国力已经不像当年,所以遭遇大败,死伤惨重。后来在阳武(今宁夏阳武)一战,南凉几乎全军覆没,秃发傉檀仅带着几位亲信逃脱。刘勃勃大胜之后下令把死掉的士兵尸体堆砌起来,用土和冰掩埋,垒起一座小山,起名叫骷髅台。

南凉被打残之后,刘勃勃再次转过头来对付后秦。姚兴这时也彻底被激怒了,决定御驾亲征和刘勃勃决一死战。

刘勃勃见后秦这次大军出击,于是带着自己的骑兵队伍四处周旋,牵扯着姚兴的大部队,让姚兴不断疲于奔命。刘勃勃通过骑兵的机动性,不断骚扰和打击姚兴的部队,最后找准时机发起总攻,双方展开十分残忍的肉搏战。最后姚兴靠着自己亲自督战才得以且战且退保住性命。但这一战也让这位战斗力十足的姚兴彻底吓怕了,此后他再也没敢出长安城一步。

刘勃勃对后秦连战连捷,于是就在公元413年,选择在今天陕西靖边县一带修筑城池,命令自己的亲信好友叱干阿利为包工头,建夏国都城。

叱干阿利为了建造一座坚不可摧的都城,征伐了数十万民工,用米汤和羊血煮成的泥土修筑而成,同时还用铁椎进行试探,凡是铁椎可以刺进城墙一寸深的,就把筑城的工匠杀死,并且拆除这段城墙,把杀死的工匠尸骨垒到里面重新建墙(这就不评论了)。就这样用了五年时间,在一片空地上建立起了一座坚固无比的城池。刘勃勃十分开心,亲自命名此城叫统万城,寓意一统天下,君临万邦。还把城池的城门分别命名叫朝宋门,招魏门,服凉门和平朔门,想着把位于他四方的国家都灭掉(这是有多久没刷牙啊,口气这么大)。

建都之后的刘勃勃自认为功德无量,想着自己匈奴人姓刘这个跟随母姓的历史不光彩(汉朝把公主嫁给匈奴王族,后代匈奴以刘为姓,属于跟随母姓),于是就自创姓氏赫连,刘勃勃也正式改名叫为赫连勃勃。而赫连勃勃这个名字将在历史上留下凶残暴虐的一笔,为匈奴族的最后辉煌掀起巨大的风浪。

赫连勃勃充满不屑的态度想着一统天下,所以他就大肆制造武器盔甲。他再次让叱干阿利作为工程总监,制造士兵武器。叱干阿利充分发挥了自己凶残恶心的一面,下令让新做好的兵器去刺盔甲,凡是兵器刺不穿盔甲的,就把制造兵器的工匠杀掉,凡是兵器刺穿盔甲的,就把制造盔甲的工匠杀掉。在这样的血腥恐怖下,叱干阿利制造出了精致无比的武器盔甲。

公元416年,后秦的姚兴逝世,赫连勃勃积极备战,准备拿下后秦的长安。而就在这时,东晋的刘裕也率军进攻后秦,于是赫连勃勃正式出兵,对后秦趁火打劫。

公元417年,赫连勃勃趁着刘裕消灭后秦准备返回的时候,拿下了长安城。并且还在公元418年正式称帝,把自己的事业推向了巅峰。

称帝之后的赫连勃勃变得更为凶残,平日里有事没事就拿着弓箭上城墙,看见不顺眼的路人就射死。如果手下大臣胆敢不恭敬,就挖眼撕裂嘴巴,对于劝谏的更是割掉舌头杀害。整个夏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公元425年,残忍无比的赫连勃勃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设想的一统天下连第一步都没有实现就结束了。赫连勃勃死后,他的儿子赫连昌上位继承了位子。

四、赫连勃勃大夏怎么灭国的?

被吐谷浑偷袭,之后亡国。

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降统万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连昌。

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称帝。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共存在24年(407年~431年)。

五、赫连勃勃三个女儿?

赫连勃勃有五个女儿,不是三个女儿。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汉姓刘氏,字敖云,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胡夏开国皇帝,胡夏桓帝刘卫辰之子。

义熙二年(406年),拜安北将军、五原郡公。镇守朔方。袭杀高平公没奕于(自己的岳父),兼并军队物资,自号天王、大单于,国号为夏,建号龙升,定都统万城。真兴七年(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

六、赫连勃勃与刘裕谁厉害?

因为两个人都是当时的牛人,没有直接交手,不好说谁更厉害,但通过一些线索能给出一些判断。一、刘裕擅长步兵,赫连勃勃擅长骑兵,虽然骑兵对步兵有优势,但刘裕曾创造却月阵以步制骑,所以这方面算平手;

二、刘裕的战争经验更丰富一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平原、山地、湖泊河流都待过,水军、步兵、骑兵都对战过,攻城、野战都无败绩,而赫连勃勃主要是在西北靠骑兵打游击起家,这方面刘裕胜;

三、内政及政治方面,刘裕就更厉害了,不细说;

四、队伍班底,刘裕手下也是一群牛人,能臣干将,能文能武,人才济济。相对的,赫连底下人才就少了。

五,刘裕北伐进关中的时候,赫连勃勃慎重考虑后选择躲,避其锋芒,不敢硬碰硬,等刘裕回了建康才敢谋取关中。综合来看,是刘裕要胜赫连勃勃的。

七、赫连勃勃和拓跋珪谁厉害?

赫连勃勃更厉害,战绩更高,而且得了善终,拓跋圭被人造反杀了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汉姓刘氏,字敖云,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胡夏开国皇帝,胡夏桓帝刘卫辰之子。[1]

赫连勃勃十岁时,死里逃生,投奔叱干部,归顺秦文桓帝姚兴。

义熙二年(406年),拜安北将军、五原郡公。镇守朔方。袭杀高平公没奕于(自己的岳父),兼并军队物资,自号天王、大单于,国号为夏,建号龙升,定都统万城[2]

八、赫连勃勃统万城被谁消灭?

被吐谷浑偷袭,之后亡国。

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降统万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连昌。

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称帝。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共存在24年(407年~431年)。

九、赫连勃勃借谁之手攻破长安城,自己再坐收渔利?

赫连勃勃借刘裕之手攻破长安城,自己再坐收渔利。

公元418年(夏凤翔6年)间,大夏(又称胡夏,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开辟的一个地方政权)统治者刘勃勃与东晋刘裕为了夺取关中之地“长安”所爆发的一场战争。

  (关中:意思就是指函谷关(东潼关)、大震关(西散关)、蓝关(南武关)、金锁关(北萧关)等四关之内的部分地区。)

  公元417年(晋义熙十三年)间,东晋权臣刘裕趁姚秦政权窝里斗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兴兵灭亡了仅有三十多年割据史的后秦。

  当时,刘勃勃想坐山观虎斗,尽收渔翁之利,他认为刘裕消灭姚秦是大势所趋,但东晋内争不休,刘裕不可能长期滞留在长安。

  于是,狡猾的赫连勃勃就将大夏五万轻装骑兵一分为三:第一路为机动部队,屯驻于潼关待命;第二路为伏击部队,隐匿于青泥(陕西兰田以南)附近;第三路为主力作战部队,则长途奔袭直趋长安(陕西西安)。

  冬月,夏军作战主力开始攻城,驻守长安的晋军首战失利,相继引发一系列的内乱。

  最终,于长安城苦战待援的晋军将士弃城东逃,当这支溃败之军行抵青泥时,被埋伏于此的夏军全歼,赫连勃勃率军进驻长安,占据了关中,而后在统万城登基称帝。

  赫连勃勃攻取长安之战的历史背景

  公元413年(晋义熙9年)间,赫连勃勃于辖境内调遣数十万民工及征集各类物资修筑了统万城(陕西横山一带)并以此为国都,建立了大夏割据政权,自封为夏王,史称胡夏。

  当关中之地还是姚秦政权统治的时代,赫连勃勃就开始持续不断地发动南侵,频频与姚秦割据势力掠夺关中,并且相继攻占了原姚秦政权辖境内的杏城(陕西黄陵以南)、安定(甘肃泾川以北)等地,并一度攻克了秦州(甘肃天水)、新平(陕西彬县)等军事重镇。

  当时,赫连勃勃得知刘裕亲率东晋军队侵犯长安时,就说道:

  

“裕此行必得关中,但不能久留,若留子弟及将吏戍守,必非我敌,我取关中不难了!”《蔡东藩南北史演义》

  于是,赫连勃勃就借助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开始集结蕃部、厉兵秣马、筹钱筹粮、全民备战。

  公元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间,东晋军队在刘裕的指挥下,顺利地攻陷了姚秦政权的都城长安后,害怕东晋局势发生变故,故而尚未针对关中的戍守做出合理的部署就急匆匆地赶回建康(南京)去了。

  刘裕率军返回南方时,命年纪12岁的次子刘义真及个别北伐将军共同驻守长安,此举等于是给赫连勃勃夺取关中创造了一个绝佳时机。

  赫连勃勃攻取长安之战的战争经过

  熟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赫连勃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达成河套地区的统一,其次是为了彻底实现南侵关中的战略部署,所以就一改以往“北侵”计划,继而选择了“防北进南”的战略战术。

  所以,自公元407年开始,至公元417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赫连勃勃轻骑南下的足迹踏遍了陕西以北、陇东南及关中很多的地区。

  大夏铁骑践踏过的这些边陲州镇,若是能用之则派兵守之,而无用之地则烧杀抢掠一番后弃之,后撤的时候还强逼边民举家搬迁到夏都统万城周边指定的地区。

  公元417年(晋义熙十三年)腊月,北伐后秦政权的刘裕率晋军主力班师回朝之后,大夏政权倾举国之力南侵。

  首先、命令以太子赫连桔为主帅率部2万趁机进犯长安;其次、命令以三子赫连昌为主将率部进驻潼关,并于附近设下伏兵;再次、命令以五子赫连定为主将率部设伏于青泥(蓝田)一带;最后、赫连勃勃指挥夏军主力为后继。

  次年正月,赫连桔指挥胡夏军进犯渭北,东晋扶风军分区沈田子奉命率军阻敌,因盛传胡夏骑兵势旺,故而心生怯意未继续前行,遂率部后撤至刘回堡(兴平东南一带)滞留,并命人赶往长安向王镇恶奏报军情,招致王镇恶怒斥,故而激起积怨已久的内部矛盾,沈田子不顾大局遂散布蜚言。

“王镇恶准备屠杀南人,篡晋自立为关中王。”

  没几日,沈田子命令心腹死士潜伏在傅弘之的军帐内将王镇恶刺杀致死。

  此时,傅弘之为了撇清自己擅杀大将的嫌疑,则火速赶往长安向桂阳公刘义真作了汇报。

  于是,年幼的刘义真也是第一次面临这种棘手的问题,就唤来长史王修商量此事。

  恰巧,沈田子奉命回防,故而被王修于长安缉拿,未经审判就以临阵滥杀大将的罪名,拖出去斩了。

  至此,内部纷争告一段落,刘义真又命傅弦之率军出城应敌。傅带领数千步骑于池阳(陕西泾阳以北一带)击败夏军赫连璝部,接着又在寡妇渡(陕西临潼附近)再度打败夏军,前后两战共击杀俘虏夏兵数千之众,赫连璝为避晋军锋芒,因此率所部夏军以战术性后撤。

  很快,夏军再度集结逼临长安城下。刘义真放弃外围阵地,遂调集城外晋军入城,据城死守。

  可是,夏军先是攻占了咸阳,随后将关中诸地(包括长安城周边的大小村镇)尽收大夏囊中。

  因此,于长安城内欲作困兽之斗的晋军等于是粮尽路绝,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城内的晋军如罗雀掘鼠般将长安抢掠一空,满载着一车车的金银财宝弃城而逃。

  夏军趁机反扑,赫连璝集结三万夏军紧追不舍,晋军傅弘之所部奉命断后阻敌,故且战且退。

  岂料,晋军东归途经青泥(蓝田)时,在此设伏的夏军赫连定部于山谷间杀出,因而截断了晋军东归之路,遭遇到前后夹击的晋兵虽拼死力战,但已无回天之力。

  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晋军势衰、夏军势盛,双方苦战一日,最终以主将傅弘之被生擒,晋军全军覆没而落下序幕。于是,勃勃遂进驻长安,盘踞关中腹地,于吉日登基称帝了。

  赫连勃勃攻取长安之战的胜败原因

  在长安之战中,赫连勃勃可以在刘裕消灭姚秦不久,就以武力直趋关中,占领长安城,究其主要原因是:

  其一、完全是因为他选择了“防北侵南”的精确战略。首先是向东结盟了南燕势力,其次是羁绊北魏政权于北;再次是拉拢了西边的西秦割据力量,综上三点则彻底解除了大夏的侧后翼的威胁。

  其二、他以统万城为核心点,并在以此为基础的半径范围内开辟了根据地,奠定了基本政权。

  其三、他逐步强化了部族内部的矛盾及妥善地解决了与氏族集团的关系,又稳固了铁弗部的统治地位,有效增强了政权的一统性及武装力量的壮大与强化。

  其四、他则凭借对其有利的机遇,抓住了刘裕兴兵入侵关中的这个大好时机,实施全民参战,利用东晋和姚秦血战之时,趁人之危挥师南侵,相继攻陷了杏城、新平等军政重地。

  其五、他则利用刘裕率主力部队东归建康时,即乘夏军防御虚弱带兵南下,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其避敌锋芒,降低了军队大规模决战的伤亡率,进而一路直趋,直逼长安附近。

  其六、他以非常精准的部署了行军路线,无论是击敌还是伏敌,其军事部署都准确地捕捉住了关键。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夏军主力部队攻击长安的时候得出结论,他首先将一部分兵力作为机动部队而抽调至潼关,其次又在青泥一带设下了伏兵。

  至此,就形成了一种包围长安的形势,以至于彻底断绝了北伐晋军的后援及东归之路,彻底围歼这股孤立无援的晋军。

  其七、长安之战北伐晋军之所以失败,其首要原因是刘裕在消灭姚秦占据长安后,其安插于晋朝的关键人物刘穆之突然归天,害怕朝权被政敌篡夺。

  所以,他连长安的基本设防及人事安排都没有作出适当的部署就急忙挥师还朝了,只留下了一位小学尚未毕业的儿子与部分心怀鬼胎的将军一同来坐镇危机四伏的长安城。

  其八、由于夏军向长安大举进犯时,东晋镇守于关中之地的部分将军自相残杀,先是沈田子伏杀了王镇恶,随后王修又诱杀了沈田子,最后是刘义真害怕王修背叛将其杀害,此番内斗致使屯驻于长安的晋军力量遭受了很大程度的削弱。

十、兴致勃勃的勃勃意思?

勃勃,旺盛的样子。兴致勃勃形容兴趣浓厚。《镜花缘.第五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也作「兴致勃发」。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