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考古出土最多的文物?

2024-08-08 20:42: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考古出土最多的文物?

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乡发现了6座大型的战国古墓,考古挖掘10年后,出土文物共计1.9万件,可以说是我国考古史上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之一

二、中国考古黄金出土量排名?

1、福建紫金山金铜矿

2、山东焦家金矿

3、山东三山岛金矿

4、贵州烂泥沟金矿

5、云南鹤庆北衙金矿

6、内蒙古长山壕金矿

7、山东夏甸金矿

8、山东新城金矿

9、青海大柴旦金矿

10、山东玲珑金矿

三、后母戊鼎出土于哪个考古遗址?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武官村,1939年3月的一天晚上,武官村的一位青年在村子的野地里探宝。当他把探杆钻到10多米深时,突然感觉碰到了硬的金属物品,拔出钻头后发现探杆头上带有铜锈,立即回村找到自己的堂兄吴培文商量。当晚,他们找了十几个村民,趁着夜色动工挖掘。当时的河南安阳被侵华日军占领,为了防止走漏风声被日本人发现,挖到天亮的时候,他们用原土封住洞口。

第二天晚上,挖掘队伍扩大到40多个村民,他们连续挖了三个晚上,抬上来一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这件庞然大物正是震惊后世的青铜器国宝后母戊鼎。

四、河北近几年考古介绍?

还是挺多的,这里选取几个来说说

1、尚义四台遗址

该遗址地处冀西地区,是冀西北坝上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遗址自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期出现较早阶段遗存,至新石器遗存一期繁荣,再到新石器遗存二期衰微至消亡,延续时间从万年前后至五六千年,展现出一副冀西北史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新石器一期、二期遗存可能代表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为新石器中期考古学文化研究增添了重要内容。

2、崇礼邓槽沟梁遗址

邓槽沟梁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面积约40万平方米,发现了从距今8000年至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到龙山晚期多个阶段遗存,发现一座龙山晚期的石城。2020年至2021年,对龙山晚期城址东南门区域及城内进行发掘,解剖城墙1段,揭露瓮城1座,清理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10处,基本厘清了城墙、瓮城结构及进出通道,文化遗存面貌与河套地区龙山时期老虎山文化相近。

3、邯郸后百家村北墓地

后百家村北墓地位于邯郸市复兴区后百家村北,是百家村墓群的一部分。2021年,因基本建设对墓地开展抢救性发掘。发掘墓葬465座,时代包括战国、两汉至魏晋、隋唐以及明清四个时期,出土文物2400余件。该项目是邯郸近年来实施的最大规模考古工作,墓地基本反映了邯郸城从战国到隋唐时期的兴衰演进,为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丧葬习俗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4、临漳邺城遗址

遗址位于邯郸市临漳县西南,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解剖邺南城宫城区中轴线北部206号大殿西侧附属建筑,确认西廊房结构,探明209号大殿范围和形制。发掘大庄严寺9号建筑基址,确认早期瓦墙和晚期大型建筑两期遗存。

5、衡水东明酒坊遗址

遗址位于衡水市永兴东路与滏东街交口东北角,2021年抢救性发掘500平方米,发现古代酿酒作坊及相关遗迹33处。该酒坊遗址是华北地区目前经考古发掘的元代以后唯一一处烧酒作坊,是北方清代以降蒸馏酒生产作坊的典型代表。

6、栾城周家庄墓地

墓地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2020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栾城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展开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发掘遗址面积300平方米,勘探40万平方米,调查12平方公里。

据报道,“墓地主体区域约1500平方米,共发现21座墓葬,其中商代15座。主体区以外还发现两座商代小型墓葬。遗址主体年代为晚商时期,文化内涵为商代,墓地与遗址并存,墓地为商代晚期具有一定规格的贵族墓葬群。”遗址中包含更早一期的商代遗存,发现房址及窑址。此次发现填补了冀中南地区商代考古发现的空白,将太行山东麓晚商遗存由南向北串联起来,为研究商代历史、地理交通、文化格局发展演变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7、崇礼太子城遗址

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奥运村西侧遗址总面积约18公顷,经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金代中后期皇室行宫遗址,推测即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座经过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也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的城址。2019,太子城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五、浙江出土考古发现揭示古代水稻种植技术

近日,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与水稻种植相关的考古遗存,为我们了解这一地区古代农业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浙江地区古代农业技术的认知,也为探究中国水稻种植的起源和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

浙江出土水稻种植遗存

考古人员在这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籽粒水稻稻壳以及水田遗迹等与水稻种植相关的考古遗存。通过对这些遗存的分析和研究,考古学家们初步确定,这里曾经是一处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农业聚落。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还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制农具,如石锄、石犁等,这些工具的出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碎片,这些陶器可能曾用于水稻的种植、收获和储存等农业生产活动。

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这一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对遗址中出土遗存的分析,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水田开垦水稻育种农具使用等多个方面。这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这一地区的农民已经掌握了相当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与此同时,考古发现还表明,这一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考古人员发现了更加精细的水田遗迹以及更加先进的农业工具,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

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播

这一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浙江地区古代农业发展的认知,也为探究中国水稻种植技术的起源和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通过对出土遗存的分析,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其他地区的出土遗存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这一技术可能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了交流和传播。

未来,考古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一考古发现,希望进一步揭示水稻种植技术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传播历程,为我们了解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您不仅了解到了浙江地区出土的水稻种植考古遗存,还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六、考古挖掘出土的酒能喝吗?

1974年4月,辽宁省叶茂台村出土了一座辽墓,考古专家在发掘文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件白瓷注壶,里面有液体在不停晃动,因为木塞已经腐坏,无法保存,考古专家便做主将其打开,发现里面是淡黄色的清澈液体。

年轻的考古人员打趣道:“该不会是土夫子的尿吧?”

现场的气氛十分轻松,只有冯永谦眉头紧皱,他感觉,这应该是两壶美酒,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仔细闻了一闻,没有任何味道,不死心之下,他将液体倒在杯子里,浅浅抿了一口,仔细品位了半天,缓缓吐出两个字——没味!

后来,这两壶液体被送到了辽宁省博物馆,工作人员王明久也喝了一口,确实没有任何味道,经过鉴定之后确定,这的确是来自辽代的美酒,但是木塞腐坏之后,酒精已经挥发了,现在的成分只有水,所以没有任何味道。

1977年,考古专家在发掘中山王墓的时候,发现了两只铜壶,铜壶的密封性非常好,打开之后发现里面装满了古酒,酒体呈翡翠绿色,因为颜色较为诡异,考古专家不敢轻易尝试。

后来,这两壶美酒被送到了实验室,经过鉴定之后发现,酒体很好,但长期保存在铜壶当中,酒水当中的金属离子超标,已经失去了饮用价值。

1983年,考古专家在发掘温裕王墓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密封严实的青花高腰双龙抢珠带盖梅瓶,漂亮极了,打开之后一股酒香扑面而来,自己观望之下,发现酒水当中还浸泡着几只没长毛的小老鼠,老中医看过之后笑着说,这是古时候大名鼎鼎的乳鼠药酒,是大补之物。

这瓶酒在出土的时候,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是药酒,虽然很有名气,但早已经过了保质期,所以,考古人员也无人敢品尝。

2006年,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出土了一座汉代古墓,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和漆器,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坛古酒,一坛来自汉代的古酒,因为密封性好,所以保存的相当完美,珍贵无比,现在被当成文物收藏起来,谁都没资格饮用。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出土了一座西周古墓,墓中发现了一坛古酒,经过鉴定之后发现,这根本不是白酒,而是红酒,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红酒酿造历史十分久远,根本不是从外国传过来的,后来,这坛古酒被命名为齐醍古酒,属于重要文物。

根据现在的标准来说,当酒精度大于10%的时候,可以免除保质期,这是因为微生物在酒精度大于10%的酒水当中,无法生殖繁衍,所以酒水可以得到完善的保存。

现代白酒的酒精度一般在40度以上,高度白酒甚至能超过65度,低度白酒也在20度以上,所以,这些酒都具备长期保存的条件,不需要保质期作为约束,那么,古代的酒水都是多少度呢?

其实,古代的酿酒技术很差,酒精度很低,一般不会超过10度,劣质酒酒精度甚至只有4度左右,所以,古人可以做到千杯不醉,跟现代人喝啤酒是一个道理,但是,这种低度酒是无法长期保存的。

当然,古代真正的好酒,酒精度也可以达到15度左右,可以长期保存,但是想要保存千年以上,对密封条件的要求很高,古人几乎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古墓当中出土的酒水,要么是没有酒味,要么是重金属超标,总之就是一句话:无法饮用。

1996年,锦州凌川酿酒总厂正在进行搬迁工作,工人们在挖掘酒窖的时候,在地下发现了4个木酒海,打开之后,一股奇异的酒香扑面而来,工人品尝了一下,发现里面的确是白酒,此时他们还不知道,这些白酒来自151年前,珍贵无比,一口便抵得上他们一整年的工资。

工人们开始层层上报,考古专家很快便赶到了现场,勘察之后发现,4个木酒海的封存十分严密,口部和周边的壁面,全都用了宣纸进行密封。

经过鉴定之后发现,其密封手法十分讲究,宣纸不是普通的宣纸,而是用雄鹿血浸泡过的宣纸,足足密封了1500层,正是因为密封严密,里面的白酒才得以保存,都是可以饮用的。

这些白酒来自于1845年,是为皇室准备的贡酒,专家按照生产年份,将其命名为“道光廿五”。

1999年,道光廿五被公开拍卖,赢家最终以350万的价格拿下了86公斤道光廿五。

2003年,道光廿五又一次公开拍卖,赢家以558万的价格拿下了93公斤道光廿五。

道光廿五是我国最顶级的液体文物,有着“液体黄金”的称号,初期保存的时候,雄鹿血和红松等物质渗透到了酒中,使道光廿五的色泽和口感变得更加完美,价值也更高了。

不知道这样的美酒,是否能勾出您的酒瘾呢?欢迎留言评论!

七、陕西考古出土柳公权真迹,该真迹都有哪些研究价值?

陕西省文物局1月12日通报称,考古人员在对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3座唐墓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发现了一方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的墓志。墓志长76.7、宽77.1、厚14.5厘米,四周线刻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每面三个,墓志正面阴刻正书42行,满行45字,共1769字。根据墓志内容确定,墓主为唐通议大夫守左散骑常侍严公贶,冯翊人。墓志中对严公贶生平及其家族世系有详细记述。严公贶高祖严丰、曾祖严知本、祖父严审纲,父亲为唐中期名臣严震,兄长为严公弼。严公贶的妻子为河东柳氏,是柳公权“从父女弟”,即堂妹,先于严公贶而逝,有七子一女。严公贶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十二月廿五日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大中四年(850年)五月十九日葬。严公贶逝世后,长子严脩穆请其舅柳公权为严公贶撰、书墓志铭,此时柳公权已71岁。——北京青年报

应当说这个作品还是很有价值的,刚刚去看了一下图片,保存的较为完整,基本所有的字都清晰可辨认。从这一点来讲就是非常难得的了。因为但凡年代越早,剩余的纸稿或者丝帛稿会非常少,除了像敦煌那样干燥环境中储存的,少能有存留,而且即使存留也大都模糊不清,主要能依靠的就是前人拓本。而且前人拓本由于技术问题也不算清晰,比如天一阁宋代拓石鼓文,这应当是石鼓文最完好的拓本,然而有一鼓还是只有两个字。当时石鼓虽然被挖出来不久,但是由于技术和战乱原因,已经不太能够辨认了。柳公权的碑刻呢,也差不多这个情况,玄秘塔碑清代拓本上半截基本全都是糊的,相信这块碑在现在出土,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更清晰的资料,这对于碑刻文物来讲,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仪征阮氏天一阁藏宋代石鼓文拓本局部

再从书法本身来讨论这件作品,由于图片不是很清楚,我也只能少做概括,进一步的结论还有待后续资料。先把图放上来

出土的柳公权写墓志,这个质量已经相当好了,再做一些图片处理完全可以和现代人作品清晰度媲美

据初步考证这件作品应当是柳公权晚年作品,这也给人们看待柳公权的书法多了一个角度。以往说起柳公权,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瘦硬”,看其中某些作品一些字的笔法,似乎可以称上瘦金体的滥觞,比如这个

赵佶瑞鹤图
柳公权兰亭诗

仔细看一下,整个字的结构和撇捺等等笔画的笔法已经基本有了瘦金体的形态。瘦金体可以说是把柳公权的风格进一步强化的结果。柳公权的书法,还是有一些唐人的时代特色在其中的,而赵佶则拿出其中的瘦硬自成一体。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风格对比还是相当强烈的。但是颜真卿晚年和早年的书法风格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块碑我也认为是展示了柳公权另外的风格。字法结体没有那么规整严谨,而是有一种隶书魏碑的意思(不过好像墓志都差不多这样就是),不是很敦厚的线条,但是比起个人的风格更饱满,线条稍显柔弱,跟丧葬这个主题比较契合,也算是对柳公权书法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照片实在是糊,细节看不很清楚,只嗯呢该说到这里了。

这块碑对文物保护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对对柳公权的研究来说,应当也可以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就是这样子。

八、河北考古最大发现?

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正式发布。河北有6项重大考古项目入选,分别是:阳原泥河湾遗址群(旧石器)、武安磁山遗址(新石器)、易县燕下都遗址(两周)、平山战国中山王墓(两周)、满城汉墓(秦汉)、临漳邺城遗址及磁县北朝墓群(三国至隋唐)。

九、甲骨文的大量出土有什么考古价值?

甲骨文的大量出土发现,分析甲骨文的卜辞内容对于研究古代的职官、军队、刑法、农业、田猎、畜牧、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宗教、祭祀等相关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考古价值。甲骨文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解读好甲骨文,对于了解古代的历史事件有重大的社会考古价值。

十、为何现存的唐刀和考古出土的唐刀文物那么少?

说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来区分一下唐大刀和唐样大刀。

东大寺献物帐记载了大量的正仓院收藏刀剑。

撰述日

天平胜宝8岁(西历756年)6月21日付

“唐大刀”三个字看见了吧。

记载的就是这口金銀鈿荘唐大刀

这年头,实物和文献二者相互印证,居然还有人说正仓院的唐刀是日本人造的,二重印证法都不好使了?

那什么是唐样大刀呢?

简单的说就是,日本人造的唐刀风格的刀。

注意只是风格相似,技术并不一定相同,尤其到了后期,中国的制刀水平倒退,日本的制刀水平不断发展,很多唐样大刀也有了高度的发展。

以下这口收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馆的唐样大刀,12世纪藤原真楯家传 。

可见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才是日本自己产的刀剑,而非舶来品。

这个是最早的一批版本的献物帐,本身也已经成为了重要文物。

仔细看,日本人已经非常明确的区分了唐大刀和唐样大刀,

用今天的话来说,当年的唐大刀是代购进口货,都是遣唐使拿命带回来的东西,

当然要和国内仿制品明确加以区分。

(第二次遣唐使,高根麻吕为大使的一船120人,遇到海难,仅有5人生还。

第四次遣唐使船只遇到风浪,漂流至南海而加尔委岛,船员多被土人杀害,唯有5人脱险。

第十次遣唐使归途中遭遇风暴而离散,第三和第四船仅存4人。

还有第十二次,第十六次,第十八次,第十九次等等伤亡都相当大,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粗略统计,遣唐使船员死亡率接近50%

既然中国没什么值得日本学习的东西,

那日本人一定是疯了,送这么多达官显贵甚至是皇亲国戚到海里喂鱼。

你们在这造谣正仓院的唐刀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就不怕这些长眠于东海之下的遣唐使跳出来砍你们么?

所以从中国进口的刀剑基本都是要进贡给天皇或者是其他重要人士。

一般官员贵族很难得到,我至今未能在日本正仓院和鹿岛神宫以外的地方发现过唐刀。

(如果有谁知道欢迎告知,在下有机会一定去实地察看)

除了唐刀日本还藏有大量的隋刀,乃至更早的刀。

所以就有人说:

“日本有比唐朝更早的直刀→直刀不是仿唐的→直刀不是仿制中国→就算是抄百济的刀也和你中国没关系。”

某些人的潜台词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别支支吾吾的不好意思说,我都帮您说出来了。

自己好好想想,这个逻辑真的成立么?

再问一个问题:

你猜隋唐时期的日本皇族是喜欢中国刀还是日本刀?

圣德太子的两把佩剑(隋刀)

丙子椒林剑

长度:65.8cm 铭:丙子椒林 指定:国宝 现存:四天王寺(寄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七星剑(隋刀)

七星剑是基于中国道教的星宿信仰的刀剑的统称 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 。

长度:2尺6分(62.4cm) 铭:无铭 指定:国宝 现存:四天王寺(寄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隋刀就已经是皇族重要的随身物品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隋刀和唐刀之类的中国刀剑是一脉相承的,

揪着“唐”这个字不放,真的没有必要。

更早的还有环首刀等等,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文化早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想吹捧日本文化,又想贬低中国古代文化。

可能么?

你咋不上天?

光说日本现存唐刀,肯定有人不服啊。

那我再罗列一下国内的现存唐刀。

骆驼祥子个人收藏

闫民老师研磨唐刀一口。

唐初窦缴墓唐刀,

唐环首刀一口。

皇甫江个人收藏唐刀一口。

盛世收藏网友 剑心斋 个人收藏唐刀

可见所谓唐刀的风格并不是那么统一,有正仓院风格的,也有突厥风格的。

所以任何一个针对一两把刀的大书特书,都是耍流氓。

指着环首唐刀说,“正仓院的唐刀和大陆的不一样,所以正仓院的刀都是日本自产的。”

我只想说,当然有长得一样的。

我给出的第一把国内藏刀,就十分贴合日本正仓院的藏刀,

总不能是唐朝派出了“遣日使”,连同刀型和制造工艺一并抄了过来吧。

最后再附上一段

上古刀(じょうことう)は反りのない直刀で、平造(ひらづくり)と切刃造(きりはづくり)がほとんどです。日本刀が直刀から湾刀(わんとう)へ移行したのは平安中期以降と考えられ、一般的に10世纪前半の平将门と藤原纯友の乱(承平・天庆の乱)以降とみられています。それ以前のものは上古刀と呼ばれ、大陆より日本にもたらされた大陆様式の直刀です。この时代の刀剣の资料としては、古坟から発掘されるものと、奈良时代の正仓院御物の刀剣类があります。 ——日本美术刀剑协会,刀剑博物馆

天天在那说日本刀和唐刀以及中国刀剑没关系,你先问问日本学者同意不?

关于正仓院收藏的唐刀可以看我的另一个帖子。

知乎最全唐刀实录 - 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