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蔡邕三绝碑指哪三绝?

2023-01-10 22:17:11  来源:网络   热度:

蔡邕三绝碑指哪三绝?

曹娥孝顺父亲,投江而死,那是一绝;

邯郸淳年纪轻轻便能写出那么好的碑文,又是一绝;

蔡邕用手摸来读碑文,亦是一绝。

故而称为三绝。

据虞预的《会稽典录》记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为水所淹,不见其尸。”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方面的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曹娥非常孝顺她的父亲,知道父亲落水后,便日夜到江边啼哭。过了七天,曹娥也跳江了。又过了五天,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了水面。

会稽上虞令度尚听到曹娥的事迹后非常感动,要为她立碑,并打算亲自为她撰写碑文,无奈写了几天都写不出篇满意的碑文,于是贴出告示,并许以重金封赏能写碑文的人。告示贴出后,很久都没有人揭。有一天来了一个童子把告示揭了,当场写了碑文,度尚看完后赞叹不已。这个童子不及弱冠,却文不加点,才华过人。写完碑文之后,他不领赏金就要走,度尚赶忙问他姓名,才知道他叫邯郸淳。

蔡邕听说了这件事,便赶去看碑文,可惜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着急要看碑文又等不到第二天,于是便用手摸。待到一个字一个字摸完之后,他说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人们听说后,就将他的评语刻在了碑的背面。

曹操不解,便问杨修。杨修这个人非常聪明,一下子就猜出了这两句话的意思,乃绝妙好辞之意。他向曹操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辞”。曹操这才恍然大悟。

三绝碑上写了什么

三绝碑三绝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内容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今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 上有碑穿,碑额篆书阴刻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八字。碑文隶书阴镌,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字大1寸2分,内容为魏文武大臣奏请曹丕代汉称帝事。奏章称道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敬天命以固请。汉献帝让位曹丕代汉乃天命所归。奏章前后均列公侯臣等46人职名。两碑均系朗王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即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此碑亦称《受禅碑》。三国・魏 隶书 黄初元年(220)立。纵270厘米,横140厘米,22行,行49字。

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其受汉“禅让”之事。《受禅表》与著名的《上尊号碑》并立于许昌南曹魏故城汉献帝庙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庙久废。《受禅表》与《上尊号碑》同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法亦久为世重,故自唐宋以来,迭经著录。其结构方严整肃,用笔刚健斩截,意气雄伟排宕,且不失汉末名碑如《熹平石经》、《张迁》、《礼器》等骨气洞达、探穆渊雅的大家风范。明郭宗昌《金石史》评其“书法同《劝进》,虽小远汉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饰,亦复矫矫。”赵亦谓此碑“隶法大都与《劝进》同”。王世贞曰:“……。余始喜明皇《泰山铭》,见此而恍然自失也。汉法方而瘦,劲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广而肥,媚而缓,少骨而多态。汉如建安,晋三谢,时代所压,故自不可超也。此语得评书三昧。”(《石墨镌华》)从汉字字体的演变来看,汉末魏初之际,正是由隶变楷的过渡时期.魏初诸刻,承袭汉末《熹平石经》、《鲜于璜》、《张迁》等碑遗绪,在笔法上更有新的突破.具体表现在落笔逆锋减少,而变之以单刀直入;收笔重顿后迅速提起使成方波,这已经是萌芽时期的楷书的一种特殊笔法。前人对此己多有论及。如清孙矿评《受禅表》和《上尊号碑》说:“二碑余皆有之,虽磨\甚,然字犹半可识,真斩钉截铁手也。……率更正书险折法,多从此变出。”杨守敬《学书迩言》亦谓《孔羡》、《范式》、《上尊号》、《受禅表》“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与之稍晚的魏《王基碑》以及吴《谷朗碑》,则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折刀头”的笔法,字形上亦更似后世的楷书了。故前人论该碑开魏晋六朝楷书之先河,无疑是确当的。此碑无书者姓名,唐刘禹锡说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镌刻,世谓之“三绝”(见唐韦绚《刘宾客嘉话》)。颜真卿则以为钟繇书(见宋欧阳修《集古录》及娄机《汉隶字源》),然二说均无确据,故不足信。

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79年),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在郴州简陋的旅舍,想到自己屡遭排斥、打击,心中愤愤不平,便借景抒情,发泄幽怨,写下了千古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关于苏仙岭三绝碑碑文,有许多版本。差异主要集中在四个地方。以苏仙岭三绝碑现有碑文为例,即知何处、残阳树、本自绕、可堪四处。与苏仙岭三绝碑现有碑文一样的有:《湖南通志》、嘉庆《郴州总志・艺文・词》。《万历郴州志》为知何处、斜阳暮、本自绕、可堪。《嘉庆郴县志》为知何处、残阳树、本自绕、可堪。《湖南地理志》为无寻处、斜阳暮、本自绕、可怜。《宋词选》(胡云翼)、《词苑丛谈》(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无寻处、斜阳暮、幸自绕、可堪。关于苏仙岭三绝碑碑文差异,古今文学界一直都有争议。如:《野客丛书》、《词品》、《诗话》、《词苑丛谈》、《贵耳集・卷下》等书都有讨论。不过,窃以为苏仙岭三绝碑现有碑文当为秦少游填词时原稿。其他版本碑文,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文人抄摘修饰异化或者避讳替词而来。

此碑亦称《受禅碑》。三国・魏 隶书 黄初元年(220)立。纵270厘米,横140厘米,22行,行49字。

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其受汉“禅让”之事。《受禅表》与著名的《上尊号碑》并立于许昌南曹魏故城汉献帝庙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庙久废。《受禅表》与《上尊号碑》同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法亦久为世重,故自唐宋以来,迭经著录。其结构方严整肃,用笔刚健斩截,意气雄伟排宕,且不失汉末名碑如《熹平石经》、《张迁》、《礼器》等骨气洞达、探穆渊雅的大家风范。明郭宗昌《金石史》评其“书法同《劝进》,虽小远汉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饰,亦复矫矫。”赵亦谓此碑“隶法大都与《劝进》同”。王世贞曰:“……。余始喜明皇《泰山铭》,见此而恍然自失也。汉法方而瘦,劲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广而肥,媚而缓,少骨而多态。汉如建安,晋三谢,时代所压,故自不可超也。此语得评书三昧。”(《石墨镌华》)从汉字字体的演变来看,汉末魏初之际,正是由隶变楷的过渡时期.魏初诸刻,承袭汉末《熹平石经》、《鲜于璜》、《张迁》等碑遗绪,在笔法上更有新的突破.具体表现在落笔逆锋减少,而变之以单刀直入;收笔重顿后迅速提起使成方波,这已经是萌芽时期的楷书的一种特殊笔法。前人对此己多有论及。如清孙矿评《受禅表》和《上尊号碑》说:“二碑余皆有之,虽磨\甚,然字犹半可识,真斩钉截铁手也。……率更正书险折法,多从此变出。”杨守敬《学书迩言》亦谓《孔羡》、《范式》、《上尊号》、《受禅表》“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与之稍晚的魏《王基碑》以及吴《谷朗碑》,则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折刀头”的笔法,字形上亦更似后世的楷书了。故前人论该碑开魏晋六朝楷书之先河,无疑是确当的。此碑无书者姓名,唐刘禹锡说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镌刻,世谓之“三绝”(见唐韦绚《刘宾客嘉话》)。颜真卿则以为钟繇书(见宋欧阳修《集古录》及娄机《汉隶字源》),然二说均无确据,故不足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