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孝文帝庙号?

2024-07-13 13:33: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孝文帝庙号?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庙号高祖。鲜卑族,在位二十九年。皇兴五年(471)献文帝拓跋弘传位给五岁的太子拓跋宏,国政由其祖母冯太后主持。曾于太和九年(485)颁行均田令(见均田制)。次年以后,元宏开始亲自草拟诏策,较多参预政事。十四年冯太后死,元宏独揽朝政。他的汉文化修养很深,十分器重出身江南高门的王肃。认为鲜卑族必须汉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他改变鲜卑姓氏,如改拓跋为元;禁止使用鲜卑语言和服饰;一些鲜卑贵族依高下规定为姓或族,使成为与汉族高门卢、崔、郑、王等相等的门阀;为诸弟聘娶汉族高门之女为妃;选拔人才时专重人望。

二、孝文帝之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表明了其心怀远大志向,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关于他的英年早逝,普遍认为他是得知皇后偷情,被活活气死的,其实,是因为疾病加劳累而死的。

  拓跋宏究竟得了什么病?在《魏书·高祖纪》中,从他“不豫”,到“疾甚”,最后“驾崩”,并没有说明病症;而在拓跋宏的御医徐謇及元澄、元勰等几位近臣的传记中,对拓跋宏的病症却有所透露。《魏书·元澄传》称,拓跋宏“疾患淹年,气力惙弊”;《魏书·元勰传》称,拓跋宏“气力危惙”;《魏书·徐謇传》称,拓跋宏“心容顿竭,气体羸瘠”,患的是“沉劳”和“笃瘵”。在古汉语中,“惙”的意思是指气短促而微弱,即呼吸有障碍;“劳”同“痨”,即痨病;“瘵”也多指痨病。综合分析,拓跋宏多年患有肺痨,而且病得不轻。

  拓跋宏英年早逝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之前的数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皆在十多岁时,便已生子,因年幼,精子质量不高,很容易造成后代遗传性先天不足。同祖辈一样,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他十六岁生长子元恂,十七岁生次子元恪,而且,在生元恪之前,还生有华阳公主、兰陵公主两个女儿,可见,拓跋宏从十多岁时,就开始涉猎后宫,宠幸女人了。十多岁正处身体发育初期,这个时候过度行房事,很容易造成气血亏损,体弱多病。

  其二,早年经历,对拓跋宏身心影响很大。拓跋宏三岁丧母(生母李氏依北魏宫廷“子贵母死”的祖制被赐死),十岁丧父(父亲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受过寒冬“单衣闭室,绝食三朝”的责罚,遭过“食中得虫秽物”的恐吓,挨过杖打“数十”的体罚,甚至因为太过“聪圣,……不利于冯氏”(见《魏书·高祖纪》),险些被权欲极强、生性猜忌的冯太后废黜。《黄帝内经》云:“忧伤肺,恐伤肾”。亲生父母的痛苦死亡,在位前期的胆颤心惊,这一系列悲苦遭际,使拓跋宏的幼小心灵遭到严重打击和伤害,很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其三,宠幸冯氏,使拓跋宏感染肺病。早年,冯太后的两个内侄女入宫,其中一女冯氏,即后来给拓跋宏带绿帽子的冯皇后,“有姿媚,偏见爱幸”。不久,冯氏因有病,被冯太后“遣还家为尼”。冯氏得的不是一般病,而是可怕的“素疹”。在古汉语中,“素疹”即“宿疢”,也就是热病,多指肺病。这种病传染性极强,且极难痊愈,让人避之不及。冯太后死后,拓跋宏打着冯氏“素疹痊除”的幌子接其回宫,“宠爱过初,……宫人稀复进见”(见《魏书·后妃传》)。拓跋宏身体本来就很差,在与冯氏亲密接触中,最终染上了肺病。

  其四,心力交瘁,使拓跋宏病情加重。拓跋宏独掌大权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改革浪潮。特别是在迁都问题上,拓跋宏力排众议,软硬兼施,甚至不惜自编自演了一场冒雨“南征”闹剧,可谓殚精竭虑,耗费心智,以至于“及迁洛,……体小不平,……令(徐謇)处治”。迁都后,拓跋宏不作停歇,御驾亲征,发动伐齐之战,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几次仓促出征,均无功而返。急功近利,加之疲惫焦躁,使拓跋宏于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再次亲征时“其疾大渐”(《魏书·徐謇传》),幸亏徐謇救治才好转。

拓跋宏久病心烦,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训斥、诛斩,甚至对老婆孩子也不手软。迁都洛阳后,第一任皇后冯氏,因为拒绝说汉语、穿汉服,被拓跋宏废黜;第一任太子元恂,因为嫌天热,不穿汉服,遭到责骂后又发动叛乱,被拓跋宏废黜、赐死。先天不足,后天劳烦,事事亲为,急于求成,性情暴躁,动辄发怒,平时又不注意养生和保健,使拓跋宏的病情由轻变重,以至于在亲自审讯第二任皇后出轨一案时,已经力不从心,他先是“以疾卧含温床”,后“取卫直刀柱之”(见《魏书·后妃传》)才勉强支撑着站起来,可见其病之重。

  有人说,拓跋宏此状,是因为皇后让他带了绿帽子气的,其实不然。首先,拓跋宏是个英武帝王,他虽然宠爱皇后,但不是个唯唯诺诺、忍气吞声、惧怕皇后、驾驭不了皇后的懦夫;其次,拓跋宏胸怀宏图,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改革和统一大业上,他连年征战在外,知道是自己冷落了皇后,所以,并没有将其废黜,只是将其幽禁,显然是想通并原谅了皇后的背叛;再次,拓跋宏临终前“遗诏,三夫人以下皆遣还家”(见《资治通鉴》),明令允许后宫众多妃嫔在他死后再嫁,可见,拓跋宏心胸很宽广,绝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小家子气。

  皇后私通,可能会让拓跋宏一时沮丧,但绝不是致命的伤害。拓跋宏之死,在于他明知自己“心容顿竭,气体羸瘠”,还继续忘我的创业,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皇帝。作为一个重病之人,拓跋宏这是在拼命。处理完皇后出轨一事后,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拓跋宏为了实现政治抱负,再次强撑病体亲征伐齐,途中鞍马劳顿,“疾势遂甚,戚戚不怡”(见《魏书·徐謇传》),御医回天无力。四月,提前耗尽毕生精力的拓跋宏,在取得马圈城大捷后,因操劳过度,病入膏肓,抱憾而死,令人扼腕。

三、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于曹魏时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已经变成了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吏的局面,并演化出了士族与庶族两大社会阶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名言,便出于此。由于鲜卑族自身并未得高深的文化素养,没有独立的政治改革思想,导致一味照搬此前的汉族政权政策,也就继承了这一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门阀制度。

《魏书‧官氏志》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使门阀制度由魏晋进一步延伸到了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度时方才废止。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当时胡人大都已能讲汉语,且穿汉服,只是还能说胡语、还穿胡服,这一改革只是加速了习俗改易的过程。

四、母亲碑文对联

母亲碑文对联

母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存在之一,她们无私地给予我们无尽的爱和关怀。母亲像一座伟岸的高山,为我们提供坚实的依靠。当我们走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时,母亲的功绩和牺牲将永远影响着我们。

为了纪念母亲,人们常常在她们的墓碑上刻写母亲碑文对联。这些对联传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母亲碑文对联: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天生丽质无需修,至情真爱在心头
  • 只因妈妈对我好,生如夏花不忍老
  • 母爱无边,情深似海
  • 家和万事兴,母爱最珍贵

这些对联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她们不计代价地为我们付出,就像慈母手中的线,时刻牵挂着游子的温暖。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无法衡量的,她们总是把我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母亲的爱如春风拂面

母亲的爱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她们用细腻的爱心为我们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关怀。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她们愿意为我们付出一切,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欲望。她们的爱使我们变得坚强、勇敢,永远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

在这个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母亲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辛劳。她们将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变成对子女的宝贵财富。母亲的爱是永恒的,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她们的关心和祝福始终伴随着我们。

感恩母亲,用心饮水思源

母亲的爱如大海般深沉,我们应该感恩她们的养育之恩。母亲碑文对联是我们表达感激之情的媒介。

在这些对联中,我们诚挚地向母亲表达敬意并倾诉自己的感激之情。我们意识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是无与伦比的,我们无法用语言和行为完全回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联以及其他方式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深深感激。

感恩之心应该时刻与我们同在。我们应该用心对待母亲,关心她们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母亲过上美好的生活。只有真心实意地关爱母亲,我们才能回报她们对我们的深沉爱意。

母亲,你是世上最伟大的存在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迁的世界中,母亲的爱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她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默默地支持我们的梦想和抱负。母亲是我们值得永远感恩和珍视的存在。

无论我们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母亲的爱都是我们的动力源泉。她们的爱给予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变得无所畏惧。在母亲的陪伴下,我们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和挫折。

让我们铭记母亲的伟大,让我们用行动向她们表示感激。无论是通过母亲碑文对联还是其他形式的表达,让我们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传递给她们。母亲,你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

感谢你们母亲,你们的爱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五、丰碑碑文?

漫漫征路,巍巍雪山,猎猎风暴,辘辘饥寒。军需处长,管物管钱,衣物紧缺,粮秣艰难。口粮送人,不舍己餐,寒衣送人,不留己穿。野菜果腹,单衣御寒,冷饥罹难,无私泰然。如此军队,如此党员,赢得日月,换了新天!

谨以此碑文献给牺牲在雪山上的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位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们

六、刘伯温碑文?

回答:刘伯温碑文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双眼。天也翻。地也翻。有人看破几件事。

逍遥自乐无在边逍遥快乐是神仙。幼儿好。似朱洪武。早白虎。天翻龙蛇年。大狮吼如雷声过。 平地无有五谷种。四川更比汉中苦。就是钢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十三。

任汝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事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若得过了大劫数。饶是世间不老仙。遭了此劫不上算。还有十愁在眼前。一愁天下纷纷乱。二愁东西饿死人。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狼烟。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 七愁有饭无人吃。八愁有衣无人穿。九愁尸骨无人拣。十愁难过猪鼠年。

犀牛现出尾。平地过猛虎。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期。谨防四野绝人烟。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若问太平年。

七、先祖墓碑碑文格式,碑文怎么写?

墓碑对联集锦

1, 功昭后人;德炳丹青。

2, 青山芝兰茂;碧海翰泽长。

3,祥云笼吉地;瑞气绕佳城。

4,传家维孝悌,岩留云盈福地;养性在忠良,架护海拥新天。

5,立德齐今古,祖德千秋常祀典;存厚传子孙,儿孙万代绍书香。

6,紫气盈福地,山接桃峰增福寿;祥云拥洞天,案朝竹屿兆平安。

7,,承家多有德,北斗钟灵征吉地;继代有仁风,湖山毓秀兆佳城。

8,福田祖上种;心地子孙耕。

9,千秋常祀典;万代绍书香。

10,德行感桑梓;品节昭后人。

11,父恩深似海;母德重如山。

12,天和随所寄;风气若无怀。

13,奇峰朝福地;秀水育贤人。

14,勤俭敦夙好;耕读秀群英。

15,清山长福寿;玉水旺财丁。

16,立德齐古今;藏书教子孙。

17,山水风光秀;子孙世泽长。

18,德贯天人际;气穿日月光。

19,湖海星峰拱北斗;梦笔生花产栋梁。

20,积德培麟趾;传善起凤毛。

21,案朝福海千秋盛;地接桃津万代兴。

22,高风袭祖训;正气遗荪枝。25,一生心性厚;百世子孙贤。26,静时疑水近;高处见天阔。27,良山贵向乘生气;玉水藏风永吉祥。27,桃李成蹊径;兰竹光画图。28, 家风远播起祥光;世泽永绵浮瑞霭。29,面山如对画;玩水爰临池。30,灵山宝穴千古秀;瑞彩祥云万年昌。31,椿萱挺而健;芝兰清且香。32, 灵山昌百世;宝穴旺千秋。33,松柏春常在;芝兰德自馨。34,百子天地寿;万孙日月长。35,洞天引金凤;福地兆玉麟。36, 地连八斗文光聚;峰拱大湖瑞气盈。37,骑龙腾空去;驾鹤朝西归。38,一生心性厚;百世子孙贤。39,先人德望在;后辈业绩高。40,通古今文史;育天下英才。41,吉人眠吉地;佳偶奠佳城。(夫妻合葬)42,银女凤凰福地;金童龙虎仙山。(夫妻合葬)43,慎终须尽三年礼;追远常怀一片心。(父子合葬)44,依水傍山大福地;步云攀桂有缘门。45,龙旺穴真发富贵;砂青水秀子孙兴。46,旺龙真穴千秋富;砂水朝抱万载昌。47,岭上梅花香五里;墓前明月照三更。48,来山必然发甲第;去水定主获贞祥。49,一世清名英年早逝;半途福寿壮志未酬 。50,后环青山千古秀;前抱绿水万代昌。51,牢记礼为孝之本;莫忘道以德而宏。52,百世昌隆赖先辈;千秋功德垂子孙。53,近智近仁近孝悌;希贤希圣希显达。54,报效先辈唯修德;希冀儿孙当尽忠。55,水色山光衬吉地;花香鸟语颂鸿恩 。56,山川饱含千古秀;椿萱长占四时春。57,四面紫气霭吉地;八面灵龙拥洞天。58,且喜座中先得月;不妨睡处亦看山。59,青山源远护吉地;碧水长流霭瑞气。60,山环水抱聚紫气;虎踞龙蟠呈吉地。61,祖德宗功征祥瑞;子孝孙贤迎腾达。62,灵安福地卧真穴;子孙世代福无休。63,蓬山此去无多路;瑶池迎母小玉挽。64,英灵已作蓬莱客;德范犹励后代人。65,一生正气垂青史;两袖清风贯长虹。66,美德常齐天地永;嘉风久伴山河存。67,欲见严容何处览;唯思良训弗能闻。68,漫步龙山随缱绻;畅游福岭任逍遥。69,祥光灿烂照先祖;瑞气蒸腾裕后昆。70,寿比千年龟鹤永;福荫后代子孙贤。71,操如松柏清如竹;言可经纶行可师。72,茹苦含辛抚儿女;厚德载福荫子孙。73,教子相夫称美德;节俭勤劳存懿范。74,母仪千古留桑梓;长记慈惠传后世75,祖考贻谋唯勤与俭;孙苗长乐既翁且眈。76,蹈德咏仁路无不畅;正身履道乐以相传。77,仁义自修君子安乐;勤俭传家后代利贞。78,得山水情其人不朽;怀凌云志儿孙必贤。79,德沐桃李名高金鼎;功裕芝兰节映冰壶。80,传家不外为善两字; 教子只在积德一端 81,剪月裁云深恩长在;问晴课雨美德永恒。81,山川豪气元龙高卧;英灵遐想仙鹤常游。82,山辉川媚光华相映;子贵孙贤仁寿同登。83,盖世功名不矜不我;一心道德在敬在诚。84,懿德长存子孙托福;非份莫求世代永昌。85,福地洞天先贤独得;近山流水后辈共怀。86,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87,五里巨梁长留浩气;灵安仙山永慰英灵。88,一生辛勤德传梓里;终身节俭范式亲朋。89,天马映佳城大德必受;金龟排福地长发其祥。90,山如父肩父肩担儿女;水似母爱母爱润子孙。91,念前辈克勤克俭创业;勉后裔课耕课读振家。92,风范亿万年长传后代;典型千百世永驻人间。93,日月星辰三光呈异彩;春秋冬夏四季浴清芬。93,青山绿水相依梦绕龙潭;白云红日相伴魂系蓝天。94,佳城福地慰父母一生艰辛;青山绿水荫子孙万代兴旺。95,身卧福地始成大朴归天地;魂泊灵山更留和风惠子孙。

八、父母碑文如何碑文怎么写?最好?

墓碑通常有仰头、注释、落款三局部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光可写可不写.

九、北魏孝文帝庙号?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庙号高祖。鲜卑族,在位二十九年。皇兴五年(471)献文帝拓跋弘传位给五岁的太子拓跋宏,国政由其祖母冯太后主持。曾于太和九年(485)颁行均田令(见均田制)。次年以后,元宏开始亲自草拟诏策,较多参预政事。十四年冯太后死,元宏独揽朝政。他的汉文化修养很深,十分器重出身江南高门的王肃。认为鲜卑族必须汉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他改变鲜卑姓氏,如改拓跋为元;禁止使用鲜卑语言和服饰;一些鲜卑贵族依高下规定为姓或族,使成为与汉族高门卢、崔、郑、王等相等的门阀;为诸弟聘娶汉族高门之女为妃;选拔人才时专重人望。

十、北魏孝文帝介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年10月13日-公元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初姓拓跋,后改姓元。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