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进士名录?
一、清朝进士名录?
1、杨瑄。字玉符,一作玉斧,号楷庵,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洛北村人。清朝进士。其遗著有《楷庵诗草》(一作《楷庵集》),又作《楷庵诗略》、《塞外草》。
2、王煜,字綗斋,滁州乌衣人,清朝道光年进士。于道光二十二年请假回原籍。被江苏都督陆建瀛举荐主持南京钟山书院。清咸丰二年去世。著有《笔耕书屋诗赋草》传世。
3、王沆,王鼎之子。清道光二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王鼎自缢尸谏后,他以不能成父志而为王鼎门生及陕甘同乡所鄙弃。自感愧恨,终生不出。
4、刘光三。嘉庆十九年(1814年),刘光三考中进士,起初授职吏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刘光三任职吏部,才德兼优,吏部准备举荐他任知府。刘光三认为居官应为民造福,忠臣当为国除害,就选择了考取监察御史。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二、清朝碑文怎么解读?求解?
这是一个合葬碑
清政府授予的荫蒙诰命,皇是指皇帝下旨。
老头六品武将,老太太是六品诰命
龙飞是尊称,庚子年,太簇月是正月,下浣是下旬 穀旦是良辰。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庚子鼠年,正月下旬立碑
老头老太太当时肯定是去世了,结果朝廷给他们封了一个六品武将,以及六品诰命的荫蒙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里面没有儿孙,只有女儿丈夫的侄子也就是最靠右边那个人和外甥,侄子
三、清朝进士的籍贯?
据《海南岛古代简史》载,从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举人767人,进士96人。其中:宋代有举人13人,进士12人;元代有举人2人,没进士;明代有举人595人,进士62人;清代有举人157人,进士22人。
举人名录没有人整理过,要查找举人的姓名和籍贯需查阅各地方志,比较耗费时间,恕不能提供。
进士名录有专著可供参考,王俞春编著的《海南进士传略》和朱东根编著的《海南历代进士研究》,海图有藏书,可以借阅。
四、清朝民间墓碑碑文格式
清朝民间墓碑碑文格式
清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民间墓碑作为记录历史和铭记先祖的重要文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而清朝时期的民间墓碑碑文格式更是独具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格式的特点和意义。
1. 碑文的基本结构
清朝民间墓碑碑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墓主人姓名:通常位于墓碑的最上方,用以标识墓主人身份。
- 生平事迹:接下来是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 家族信息:随后是对墓主人家族的介绍,包括家族起源、家谱和其他重要信息。
- 吊唁和祝福:最后是对墓主人的吊唁和祝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2. 碑文的语言特点
清朝民间墓碑碑文使用的是当时的白话文,较为简练而通俗。不同于官方文献的规范与庄重,民间墓碑碑文更富于亲切感和真实性,更能让人感受到逝者的生命和个性。
3. 碑文的艺术风格
清朝民间墓碑碑文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但总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 简约朴素:墓碑碑文往往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条理清晰的结构呈现,不过分渲染。
- 含蓄隐晦:有些墓碑碑文采用比喻、暗示等修辞手法,意味深长,让人思考和联想。
- 寄托哀思:部分墓碑碑文以细腻的语言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更深层次地表现出家人和后人的哀思。
4. 碑文的诗词赋韵
在清朝民间墓碑碑文中,诗词赋韵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运用诗词赋韵的技巧,墓碑碑文更加凝练、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下是一个例子:
日月星辰,遥映人间光; 山川江海,沐浴大地风。 深怀家国,恩泽万方庆; 在天之灵,永祀衣冠中。
上述例子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既表达了对墓主人的敬意和思念,又赋予了墓碑碑文一种节奏感和美感。
5. 碑文的文化内涵
清朝民间墓碑碑文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通过墓碑碑文,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价值观、风俗习惯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同时,墓碑碑文也反映出了社会的阶层结构、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家族的凝聚力。
总之,清朝民间墓碑碑文格式独具特色,给人以亲切感和真实性。它以简约、含蓄、诗意的文字表达逝者的生平和个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对于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墓碑碑文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1. 李雄亮. (2005). 清代葬碑中的学问(下). 考古学报, 1.
2. 王超. (2007). 清代民间墓碑的名称与墓主人身份论析. 江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
3. 张力夫. (1998). 清代民间墓碑中的诗词语言. 文史哲, 6.
五、清朝嘉庆张姓进士?
张岳崧,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出生于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时,应童子试,十六岁时补弟子员,嘉庆辛酉(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已巳(1809年)中进士,被御笔钦点为一甲第三名,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张行先后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大理寺少卿、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成为张氏一门中的佼佼者。 值得称奇的是,张岳崧自己中了探花,其子张钟秀也是进士及第。父子双进士这在海南岛是很少见的。 张岳崧也被后人推崇为海南岛四大才子,与丘浚、海瑞、王佐齐名。成为莆田张氏一族迁琼者的骄傲。
六、清朝广东进士名录?
广东籍1030名进士共分布于132个姓。其中10人以上的姓氏仅30个,计719人。而30人以上的姓氏仅8个,计416人。可见其姓氏分布的集中度非常高。这8个姓氏是陈74,李69,梁61,何52,黄48,张44,林、杨各34人。
(一)陈氏
陈姓进士74人,广州府就占了46人,其次是潮州府占9人。广州府中,又以新会、南海各9人居先,番禺、顺德各6人次之。可见在分府分布中,陈氏进士依然向少数地区集中。
74名进士中,我们找到了42人的三代信息。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些进士当中,很少发现有清晰的族系关系,所以像福建、安徽、江西一个家族出现一批进士的情形极其少见。目前我们仅发现番禺陈泰初(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顺天府大兴籍中式)、子陈维岳(光绪三年进士)、侄陈之鼐(光绪三十年进士)系一族。在潮州府,也仅发现陈春英(康熙五十二年进士,海阳人,由澄海籍中式)、孙陈颐璧(乾隆十七年进士)系一族。此外则陈似源(康熙四十八年进士,东莞人,由顺德籍中式)、陈之遇(康熙五十七年进士,由新安籍中式)父子。
大致统计了一下清代广东的陈姓举人,得724人,则中式率约为10%,远低于清代进士的平均中式率18%。
(二)李氏
李姓69人,以广州府28、嘉应直隶州14居前两位。在此69人中,我们找到40人的三代血缘信息。其中嘉应直隶州李象元(康熙三十年进士,由澄海籍中式)、子李端(雍正元年进士)、孙李逢亨(乾隆十六年进士)以及李端的从堂兄弟李直(雍正五年进士)为一族。南海李可端(嘉庆七年进士)、李可琼(嘉庆十年进士)、李可蕃(嘉庆七年进士)为三兄弟。番禺的李显相(雍正十一年进士)、李肯文(乾隆二年进士)为父子。其余则未发现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就此而言,广东李姓进士的家族集中分布现象也比较少见。
清代广东的李姓举人统计到536人,则进士中式率约为12.9%,略高于陈氏,但依然很低。
(三)梁氏
梁姓61人,以广州府41、嘉应州6人居先。广州府中,又以顺德12、南海10、番禺8领先。
我们找到了其中36个进士的三代信息,与陈、李氏的情形类似,也缺乏明显的家族关系。目前我们仅找到几例:番禺梁国琮(道光十八年进士)、梁国瑚(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为兄弟,梁国珍则系二人的从堂兄弟。番禺梁同新(道光十六年进士)及其两子梁肇煌(咸丰三年进士)、梁肇晋(同治十三年进士)。梁汝弼(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及其子梁鸿翥(光绪九年癸未科)。顺德梁翰(乾隆十三年进士)及其族弟梁蔼如(嘉庆十九年进士)。
清代梁姓举人统计到378人,则进士中式率约为16%,接近清代进士的平均中式率。
(四)何氏
何氏52人,广州府就占了41人,其中又以顺德15、番禺11、香山9人占去大部分。
何氏我们找到32个人的三代信息。其中父子进士仅发现香山何有济(咸丰十年进士)、何子鋆(光绪三年进士)一例。另外顺德何谦泰(乾隆二十二年进士)、何惠群(嘉庆十四年进士)系祖、孙。此外,香山何璟(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何瑞丹(咸丰二年进士)系兄弟,顺德何国澄(光绪十六年进士)、何国澧(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为兄弟。大埔萧翱材(顺治十五年进士)、萧宸捷(康熙五十七年进士)为伯侄。其余的族属关系不清晰。
何姓举人统计到334人,则进士中式率约为16%,与梁姓相近。
七、清朝进士薛姓名单?
1.薛玉堂,字又洲,号画水,金陵人。乾隆六十年进士,官庆阳知府。
2.薛春黎,字淮生,一字稚农,全椒人。咸丰三年进士,湖广道监察御史,着有《薛淮生稿》《味经得隽斋集》。
3.薛宝辰,陕西长安人,光绪六年进士,曾做翰林院编修。着有《医学喻晓》。
4.薛浚,陕西长安人,光绪六年进士,官礼部郎中。
只查到四个,供参考。
八、清朝安徽籍进士名单?
蒋大成(生卒年不详),安徽歙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三甲第53 名进士。授内阁中书、副考官。一作浙江仁和有误。同名同姓的有同朝汀州府右营游击广东人蒋大成。
蒋 祝(生卒年不详),字赓三,号省斋。祖籍安徽歙县,后迁居杭州。康熙五十九年(1720)乡试中举。雍正元年癸卯恩科(1723)进士,以殿试第三甲二十七名改庶吉士。曾参与编辑《四库全书》。雍正三年(1725),因父病乞归,任杭州凤凰山北万松书院山长。后赴云南永昌府任职。
九、清朝广东捐纳进士名单?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爱国保台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著名诗人。逢甲祖籍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天资聪颖,六岁能诗,七岁能文,清季中进士。甲午战争失利,组织义军保台,推举担任义军大将军。清政府与日本鉴订“马关条约”,割让宝岛,逢甲公义愤填膺,刺血上书朝廷,义不臣倭,表示台湾永不离开祖国.台湾士民众推他为副总统,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20天,终因弹尽饷绝,死伤过重而息战.离台内渡,返回祖国,作诗:“台湾同胞四百万,尚奴于倭,吾家兄弟子孙,当永念仇耻勿忘恢复。”加国后,念念不忘台湾,期盼中华一统,故为儿子起名“念台”。一心致力教育事业,倡办新式学堂,推行先进教学方法,为国家,为桑梓兴教育才。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央参议员。1912年不幸因积劳成疾病逝。逢甲公光辉一生,永垂青史。邱璧,号潜夫,清秀进士,分发江苏即用知县,无意仕途,立志从事教育事业,民国初一再恳请主持筹办宁都中学,坚苦创业,不遗余力,经费拮据,自筹解决,为培养人才贡献了毕生精力,晚提因患淋巴腺结核,步履维艰,数年中让家人推着四轮车代步去学校授课。 他不是广东籍的。
十、清朝至今广东有几个进士?
整个清代,广东省进士共有1012人。 其中: 顺治朝34人 康熙朝91人 雍正朝69人 乾隆朝252人 嘉庆朝106人 道光朝139人 咸丰朝36人 同治朝79人 光绪朝206人 ? 自顺治三年(1646年)首开会试、殿试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科会试、殿试,清代开科共112次,包括正科八十四科、恩科二十六科、加科两科。产生进士共有26849人。 ? 【资料来源】: 清《进士题名碑录》 何炳棣《明清进士与东南人文》 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