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为什么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碑文?

2024-06-30 03:57: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为什么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碑文?

陈寅恪和王国维在当时是学界泰斗,在清华是挚友,知交,相知笃深。王国维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于颐和园昆明湖自沉,死因众说纷纭。作为其生前的知交,陈寅恪写碑文当仁不让,也在碑文中阐明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二、陈寅恪王国维纪念碑碑文译文?

碑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着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译文:

士的读书做学问,这将以摆脱思想于世俗谛的桎梏,真理因此得以提高。思念而不自由,宁可死了。这是古今所共同的努力为仁圣,难道平庸的希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的意志,这是讨论在一个人的恩怨,一个姓的兴亡。噢!在这石头在讲堂,是悲哀而不忘。

表哲人的奇节,诉真情实感的茫茫。未来不可预知的了,先生的著作,或许可以不显著;先生的学说,或许,可商,这些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经过千万年,与天地而同时间,共三光而永光。

三、陈寅恪写给王国维的碑文什么意思?

精确的概括出陈寅恪所认为的王国维,崇尚自由,肯已死力争,是国学之楷模。

同为国学大师,陈寅恪对于王国维的精神是表示肯定以及赞扬的,是最能诠释当代学术应该怎么做、如何做的。

同时陈寅恪站在客观角度上,是极其准确的对王国维的一生的判断。同时,也是告诫后人追求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也必须以生死力争。

四、陈寅恪庐山碑文?

在庐山一块较高的柱石正面,镌刻“陈寅恪、唐筼夫妇永眠于此”, 背面刻立碑人“庐山植物园陈流求、立之精神,陈小彭、陈美延敬立”以及“二00三年六月十六日”;另一横向砾石上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后学湖人黄永玉敬书”。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五、陈寅恪碑文是谁写的?

黄永玉写的。

在庐山一块较高的柱石正面,镌刻“陈寅恪、唐筼夫妇永眠于此”, 背面刻立碑人“庐山植物园陈流求、立之精神,陈小彭、陈美延敬立”以及“二00三年六月十六日”;另一横向砾石上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后学湖人黄永玉敬书”。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六、陈寅恪悼念王国维的悼词

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沈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出自:《金明馆丛稿二编》,作者:陈寅恪。

七、王国维碑文全文翻译?

答:碑文原文:

陈寅恪撰: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 !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译文:

陈寅恪撰写:海宁王先生从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与人都思念不能自已。他的弟子受先生的陶冶煦育的一年,尤其想用永远的思念。都说,应该铭记的碑石,以昭示于无结果。因而刻石的词叫寅恪,多次推辞不掉,谨举先生的事业,以遍告天下后世。

其词说:士的读书做学问,这将以摆脱思想于世俗谛的桎梏,真理因此得以提高。思念而不自由,宁可死了。这是古今所共同的努力为仁圣,难道平庸的希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的意志,这是讨论在一个人的恩怨,一个姓的兴亡。噢!在这石头在讲堂,是悲哀而不忘。

表哲人的奇节,诉真情实感的茫茫。未来不可预知的了,先生的著作,或许可以不显著;先生的学说,或许,可商,这些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经过千万年,与天地而同时间,共三光而永光。

八、陈寅恪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的关系?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是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三。而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关系。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九、赏析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挽诗?

陈寅恪给王国维的挽词

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山残水,留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十、陈寅恪给王国维的墓志铭译文?

海宁王先生从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与人都思念不能自已。他的弟子受先生的陶冶煦育的一年,尤其想用永远的思念。都说,应该铭记的碑石,以昭示于无结果。因而刻石的词叫寅恪,多次推辞不掉,谨举先生的事业,以遍告天下后世。

其词说:士的读书做学问,这将以摆脱思想于世俗谛的桎梏,真理因此得以提高。思念而不自由,宁可死了。这是古今所共同的努力为仁圣,难道平庸的希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的意志,这是讨论在一个人的恩怨,一个姓的兴亡。噢!在这石头在讲堂,是悲哀而不忘。

表哲人的奇节,诉真情实感的茫茫。未来不可预知的了,先生的著作,或许可以不显著;先生的学说,或许,可商,这些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经过千万年,与天地而同时间,共三光而永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