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文尺寸?
一、多宝塔碑文尺寸?
此碑共三十四行,宽102厘米,102除以34,大致可以算出字的大小为3厘米。
清康熙年间,此碑左侧近中部处,即三十一行至三十四行(最末四行)泐去半圆形一大块,泐二十字。故凡此处碑字不损者,必为清初拓本。
《多宝塔碑》整幅作品非常整齐,从纵看,字的中心在中轴线上;字的大小配合得当。
此碑书写厚重,石料坚硬细腻,加上运用了直刀深刻法进行镌刻,因而历经1000多年的锤拓仍完好如初,字口清晰,神采奕奕。
二、多宝塔碑文的解释?
1. 多宝塔碑文是指现存于敦煌莫高窟中的一份丝绸之路中的文献,用来纪念当初建造多宝塔的过程和背景。2. 该碑文内容主要介绍了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鸣沙山度量衡及佛刹工程的建设情况,其中解释了多个测量单位的名称及其含义,还有对工程建设的描述。3. 通过多宝塔碑文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度量衡体系、建筑工程的结构、人们对佛学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三、请帮忙翻译一下多宝塔碑的碑文?
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选段翻译: 于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
圆阶已就。层覆初陈。乃昭帝梦。
福应天人。
念彼后学。
心滞迷封。
昏衢未晓。
中道难逢。
长惊夜杌。
还惧真龙。
不有禅伯。
谁名大宗。 彤彤法宇。
繄我四依。
事该理畅。
玉粹金辉。
慧镜无垢。
慈灯照微。
空王可托。本颠同归。 译文: 那些贤明之士啊,正勤勉的修行,缅怀佛家的宝塔,想要弘扬善因。
圆阶(不知为何物,是圆形的台阶或者是佛教语?)已经成就,层层覆盖最早的一层。于是昭示皇帝的梦,福降于天人。 想到那些后进的人,心灵阻滞迷乱,身陷歧途而不自知,得不到真正的哲理,日夜惊惧不安,惧怕真理。
如果没有得道高僧,谁来阐明天地间的大道理?
那辉煌的寺院,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
万事完备,条理顺畅,金玉发散着精粹的光辉。
智慧如镜,不染尘埃,佛法如灯,观照细微,我们可以将自己托付给佛,一同皈依西方极乐
四、不宝塔碑全碑文有多少个字?
多宝塔是唐天宝11年由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全碑共有2027个字。
五、多宝塔扁字写法?
扁的写法是:点、横折、横、撇、竖、横折钩、横、竖、竖
扁〈动〉
(会意。从户,从册。本义:在门户上题字)
同本义
扁,署也。——《说文》
六曰署书是也。——《秦书八体》
又如:扁表(题门表彰)
〈方〉∶把东西掖在腰间。如:扁着几吊钱
犹撇嘴。人生气时嘴巴的表情。如:把嘴一扁;扁诺(作揖时小声致问)
看走了样(含轻视鄙夷的意思)。如:别把人看扁了
六、多宝塔虚字写法?
虚的写法是:竖、横、横撇/横、撇、横、竖弯钩、竖、竖、点、撇、横
虚:
(6)又如:虚土(荒芜之地);虚荒(荒芜,荒废);虚空(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虚墓(墟墓。丛葬的基地)
(7)乡村市集 [country fair]
(8)又如:虚市;虚里(墟里,村庄);虚邑(墟落;村落);虚所(集市);虚城(墟落和城邑);虚落(墟落。村庄)
(9)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void;hole]
七、多宝塔造字写法?
造的写法是:撇、横、竖、横、竖、横折、横、点、横折折撇、捺
造的结构是:半包围结构
造:
1. 制作,做: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
2. 瞎编:胡编乱~。捏~。
3. 成就:~诣。
4. 培养:~就。
5.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甲~。乙~。
6. 到,去:~访。
7.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晚~。
8. 时代,年代:末~。
八、多宝塔碑生字?
生的写法是:撇、横、横、竖、横
生shēng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grow]
(3)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生育;养育 [bear;give birth to;bring up;rear]
九、多宝塔的地位?
多宝塔碑是唐代 颜真卿所书,为其早期力作,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是后人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之一。所以说它对后世的影响更深远更广泛。
多宝塔是颜体早年的作品,它更与唐初或北碑的某些作品写法相近。比如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字势倒是有后来勤礼碑的影子。是楷书的佼佼者,笔法丰润沉稳、简洁明快,给人以字字珠玑之感。
十、北山多宝塔由来?
大足北山多宝塔,中国佛塔。位于重庆市大足城北之北山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塔内外均有精美丰富的雕刻,且雕工十分精细。塔通高30余米,外观为八角十三层,内部为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