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事 > 正文

抖音上配哀乐的唢呐曲,悲伤的?

2023-07-26 02:29:2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抖音上配哀乐的唢呐曲,悲伤的?

大出殡唢呐曲,一曲断人肠就是真实描述。还有一首黄河水,葬礼进行曲庄严肃穆,不管在哪里放着几首听了就安静啦

二、唢呐声声动天地,一曲忠音化先贤,人生自古谁无去,只盼今生无憾事。的意思?

这是写丧事的。唢呐声声动天地,一曲哀乐悼先贤,人生自古谁无去,美名留世死无憾。这样改一下是不是更好?过事的哀乐是对死者的哀悼。人都要死去,留名后世就是活的有价值了。

三、秦雪梅吊孝诗句?

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哭一声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

  实指望结良缘妇随夫唱,有谁知婚未成你就撇我早亡。

  实指望你中状元荣登金榜,窈窕女终于归出嫁状元郎。

  实指望凤冠霞帔我穿戴,却不料我今日穿上孝衣裳。

  至如今这景象完全两样,我盼望的花堂成了灵堂。

  商郎夫啊你莫怨恨莫把我想,咱生不能同衾死也结鸾凰。

  妻如今来作吊祭品摆上。

  初献爵祝亡魂速来灵堂。愿奴夫神不昧酒礼是享,对亡灵我先读祭文一张。

  再献爵望夫君莫灵清爽,三献爵再表表咱夫妻情肠。

  扶灵柩我心如刀绞珠泪簌簌,哭了声商郎夫你真来命薄。

  自幼儿咱两小无猜早结情果,成亲眷也算是天地巧合。

  多不幸你家中遭下天祸,到俺府去读书我常把心搦。

  既怕你吃不好又怕你穿不妥,还怕你心中烦闷不快乐。

  我的商郎夫啊我的好哥哥,你的影常和我的心连着。

  我的父将你赶铸成过错,害得你回家来命见阎罗。

  商郎夫你一死可是苦了我,撇得我——孤苦伶仃伶仃孤苦不上不下可是死可是活?

  奴的夫既要死怎不叫着我?怎不叫我与你同死免受折磨。

  想奴夫也读过圣贤列传,想奴夫也看过些英雄传略。

  古圣贤谁不遭流离颠簸?大英雄更难免困苦坎坷。

  这些人倘若是都象你死过,有丰功和伟绩如何创拓?

  你应知为君死死得其所,你应知为民死重如泰岳,

  你应知报国死千载受禄,你应知为士死万古不磨。

  象你这狭量人哪有几个?看性命如淡水难收好泼。

  商郎啊,

  你不想前不想后就不想想我,不念名不念利你就不念娇娥?

  你可见那春日柳梢燕飞过?你可见那冬阳树下舞双鹊?

  你可见那绿水池边鸳鸯卧?你可见那青山崖前白鹭掠?

  是飞鸟它还知不离伴伙,商郎啊,你怎忍心把小妹一旦舍割?

  哭商郎哭得我咽哑喉锁,哭夫君哭得我失去知觉。

  左瞻望右顾盼棺材一个,阴森森情惨凄使人难活。

  闭目去只见那洪水烈火,睁眼来又见那鬼怪妖魔。

  心恍惚眼花乱肝肠欲破,我的商郎夫啊,咱不能同生也要鸳鸯同穴。

  恍惚间只听得叫声喧嚷,商郎夫他一死能否再还阳?

  终日里你拿礼教胡言乱讲,你害死了我的商郎夫我要叫你抵偿。

  小妹妹在这里我正把你想,你为何撇下我去云游四方?

  既归来切莫要再去任意游逛,你可知道途中有许多虎狼?

  来来来你随我快把天上,咱逃出这尘世间免受祸殃。

四、端午节赛龙舟文化风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盛行。各地各民族之间风俗文化的差异,端午节赛龙舟文化风俗,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

在很早以前,陕西安康有赛龙舟。龙舟竞渡就是安康的一种民间民俗活动,长期演绎在汉水流域。

相传以龙为图腾的汉水一带氏族,对以龙形的器物有崇拜之意。秦头楚尾的安康,时而隶属于楚、时而隶蜀隶秦,更变频繁。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归荆州,时而归汉中。

传说在东汉时期,安康第一任郡令就是湖北荆州人氏刘龙。因为荆州地带有划龙舟习俗,这一习俗也因刘龙的到来和倡导而传至安康地域。安康南北朝时期就有关于龙舟的记载。龙舟竞渡自唐代兴盛形成风俗,唐代诗人元稹在《竞渡》诗写道:

吾观竞舟子,因测大竟源。

天地昔将竞,蓬勃昼夜昏。

龙蛇相嗔薄,海岱俱崩奔。群动皆搅挠,化作流浑浑。壮哉龙竞渡,一竞身独尊。拾此皆蚁斗,龙舟何足论。

同时,唐代的刘禹锡、白居易和张建封等,均留下龙舟竞渡的诗词。这种习俗自北宋逐渐成为民间水上竞技游乐活动。

安康的龙舟竞赛,由于地域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尤其与楚境接壤,共饮一江汉水的缘故,很当地人相传,1869年,安康贡生刘应秋被人诬陷参加了反清复明的“复社”组织被捕入狱,后查无实证,才赦还归里,在贫穷潦倒中迎来端午节。那里的男女老少都去观看龙舟赛,刘应秋不愿出门,一个人在家喝闷酒,于是写了《五日》一诗:

烦营情思懒,好意转多违。乘静闲开卷,闻声似款扉。无钱忘渡节,有酒不谋饥。儿伴欢相唤,龙舟已过矶。

从这个故事可以真切地反映出,龙舟竞渡早已成为安康百姓广泛参与和热爱的活动。随着时代的演变,龙舟竞渡便开始定形制、定人数,而且还出现由龙舟竞渡引发增设的其他游乐竞标项目。

在古代,安康城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六举办龙舟赛,连划4日,数十千米内的男女老幼观龙舟,有时形成举火夜赛的盛况。

当时,安康城区一带的龙舟就有真龙和假龙之分。真龙即专门制作供龙舟竞赛的船只,形似黄瓜,雕有龙头龙尾及鳞甲,每年只在端午节赛龙舟时使用,真龙共6条。

假龙是用航运木船筏子临时用彩布装饰而成,固定的有8条,不固定的有13条,总计真假龙舟27条。小假龙,即混江龙若干,不在计算之列。

除安康城区及旬阳、紫阳、岚皋、白河、石泉县城每年举办龙舟赛外,沿汉江的如大道河、流水镇、岚河口、月河口、石梯铺、青套湾、吕河口、蜀河、瓦房店等地,也间有赛龙舟的习俗。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它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争荣誉为一体,具有一整套的程式和比赛的办法。传说古代安康祭龙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老龙头的先放在龙头的庙里祭祀。凡祭祀的前3日,都要要求所有的划手先净身。

祭祀程序一般为先开锣鼓道场,然后由龙头儿敬3炷香,众划手依次敬香完毕,行三叩九拜礼。龙头儿或乡绅念祭文。祭念完后,要唱一些花鼓词,然后由划手护龙头游街、下江。

另一种是龙头安装好进行祭龙,除要求程序与第一种一样,所不同的是头一年胜出的龙舟要由输家的划手敬拜。敬拜后,本龙舟的划手要绕船三六九圈,然后带上艾蒲头圈,再抬上龙舟游街下江。龙舟下水仪式相当的隆重,从场面上摆有香几,上面有猪头、羊头、苍蒲、粽子和时令瓜果。从程序上先是鼓乐钟鸣,然后是礼炮。

下水仪式开始,先宰杀一只大公鸡,让鸡血在香案前滴过后,把鸡血顺到江水中,叫“鸡祭江”取意吉祥。有讲究的还要请和尚或道士来诵经。龙舟下水前,龙头儿要喊,划手要和:

龙舟下水划呀划,划得鬼神天地怕;龙舟下水拼命划,划得对手喊干达。划呀划,划得江水开银花;划呀划,划得地上结金瓜……喊完下水号子,众划手把龙舟推下水。龙舟竞赛正式开始。竞赛分上水赛、下水赛、对岸赛、环绕赛、夺标赛、抢鸭赛赛等。

夺标赛分两种,一种是在江中插一竹标旗,先抢到为胜;一种是在江中投一浮标,比较滑,谁先抱上船为胜。另外还有抢鸭子和猪尿泡的。

抢鸭子,就是把鸭子头顶的毛拔掉,再撒上盐粉,把鸭子投入江中,鸭子遇盐疼痛就朝水里钻。所有选手下水抢鸭子,谁抢得多谁为勇士,哪个船抢得多哪个船为胜。

抢猪尿泡,就是用新鲜猪尿泡若干,里面放上银子钱币等,众选手下水抢,获胜办法与抢鸭子相同。

安康龙舟竞渡,是我国历史上北纬线最高的大江大河的龙舟竞渡。安康与荆楚的龙舟有血缘关系,尤其是屈原曾一度流放汉水流域,使安康汉江龙舟竞渡更具有纪念屈原的文化特征。

苏州也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之一。农历五月初五,在古老胥门城墙下,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而命名的胥江河上,彩旗飘扬,龙舟待发,吸引众多苏州百姓摇旗呐喊,为健儿们加油鼓劲。

这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船,大都是隔年留下来的,但不放置水中,因为这样船身容易腐烂,而是有专门的房间存放。

在端午的前两周,龙船出屋,露天倒放,在阴湿天气刷上油漆。还要准备用猪皮做鼓面的传统鼓,在比赛时使用。

在端午节当天,胥江两岸人潮涌动,家家户户扶老携幼看龙舟竞渡。苏州人把龙舟下水称为出龙,事先要迎神演戏,称为“下水”。

他们在江边搭建5米高的彩台,用作举行舞龙祭龙仪式,拜过涛神伍子胥,比赛就正式开始了。

苏州自古是丝绸棉布的重要产地,机户密布,形成了产业链,有专门的染坊。这些社会底层的手工业者在平时是低调的,可这一天的龙舟赛会,他们团结一心,争标夺魁。

历史悠久的温州孕育了独特的龙舟竞渡文化。端午节划龙舟,在温州民间流行甚广,代代相传。《温州古风民俗》一书中记载:

在温州各地都有龙船,各庙宇设香官神,香官神传说是专管划龙船的神。

据说,每逢端午节,有些地方要做新龙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开始造船。

各地乡风一般都是五月初一开殿门,祭神后即开划,俗叫“上水”,龙船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并把河龙船翻转,次日再翻正,抬到庙中保存,还要祭香官神。

在划龙船地区内,各家各户都要出龙船费用,请划龙船的人吃酒,还要放鞭炮,设祭迎接,叫“摆香案”。龙船头各处大同小异。有的在船身绘画龙鳞,头尾安置活动的龙头龙尾,形状较小,有的船身稍画上几笔龙鳞,亦无头无尾,但形状较大。

每乡龙船,各有固定颜色的旗帜,一乡之内,有几支龙船的话,也要用旗色区分标志。

过去温州南郊南塘河的古老风俗是,蓝色旗,龙头、龙尾和船身都是蓝色,叫“青龙”,相传四方只有东方苍龙七宿称龙,所以青是正色。黄色的叫黄龙。旗白的,船的颜色也是白的,俗称“白龙”。

如是红旗,船身也染红色,叫“红龙”。龙船中没有黑龙,俗说乌龙凶暴,也有说北方玄武是龟,爬得慢,不能斗胜,因此,温州没有黑龙船。

赛龙舟开始,两船竞赛,水逐浪飞,两龙相斗,争夺锦标,各乡河道,各行分段,自为一区,斗龙互不干涉,有大龙地、小龙地的名目。每条龙舟一般包括舵手一人、划手20人,配有一面大鼓,一支唢呐,一把铜锣。鼓手、锣手、唢呐手各一人,专为龙舟擂鼓呐喊。

鼓声一响,众人齐出桨,龙舟歌起,和着鼓声、唢呐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粗犷富有韵律的民族风情。

温州龙船人数,额定36人为一槽,就是俗称的“三十六香官”。如果是小龙,船身13档,划船的26人,船面管旗的一人,后梢两人,唱神一人,司鼓两人,掌锣两人,托香斗两人,正合36人。大龙有18档,两旁划船的36人,加鼓、梢、锣、旗、唱神、托香斗6种执事12人,就需48人。

划船者穿的衣服一般都是依照旗色。在苍南等地,定为白衣白帽子是悼念屈原。船面上,鼓在最中,两旁划的人要听鼓声,两头是梢桨,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俗语说:

鼓是令,梢是命。

锣是听鼓声的,也有鼓动的作用。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观众能够辨认。执神杖唱神的,托香斗的,是为了奉香官神,在竞渡中没有作用。

在全温州的划龙船中,永嘉上塘下塘一带的龙船最为出名。斗龙一般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进行,5千米长途,往返10千米。

如果顺潮而下,中途潮涨,或者顺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终点,不能停止。再加上没有换向转手,要一划到底,它的尾端设置梢桨,把梢两人,船头也有两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

把梢的两个人立在龙尾,与36把桨一齐行动,有加强速度的极大作用,途中水长逆流,风紧浪急,锣鼓声喧,喊声震天,场面异常壮观。

在历史上,温州龙舟竞渡时还要建一种水上台阁,是温州独有的供观赏用的龙舟,叫“划台阁”,“台阁”又称“彩舫”,是龙舟的一种。舟长数丈,阔一丈多,龙头龙尾用木头雕刻,须角、眼睛、鳞片等,用彩色油漆或贴金,外面挂红彩,在阳光映照下,真有“日照龙鳞万点金”之美。

全船划手33人,都穿着锦衣,还雇人在岸上用绳缆牵行。船中乐声悠扬,旌旗飞舞。“划台阁”以梧诞、花柳塘、蝉街等地最著名。

龙舟上搭设亭台楼阁,并有装扮人物和秋千乐队,儿童扮演的《蝉禅拜月》《八仙过海》等戏剧人物。每临端午佳节,装饰一新的台阁,在河面上缓缓游动,非常壮观。

划台阁风俗在清朝同治年间流行,20世纪初期盛行。由于划台阁耗资巨大,地方财力有限,并非年年都办。一般为隔年划,也看收成的好坏而定。

龙舟竞渡具有鼓舞人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得到了人民的喜爱,被广泛流传,历久不衰。

阳江的龙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每艘龙舟都归属当地神庙或姓氏宗祠,拥有各自的旌旗和称谓,每艘龙舟所属地都设有自己的龙舟协会,负责人被称为“龙种”,“种”为传承的意思。由龙种来负责组织和安排每年的竞渡活动。

到了农历五月初一早,各龙舟协会举行庄重的“祭龙”仪式,给龙头点睛、梳髻、梳须,然后划到附近河埠竹林中采青,接着外出参加竞渡。

阳江的传统龙舟长30.6米,中部宽1.2米,用柚木或梢木建造,龙头高大威猛,舟身油亮乌黑,首尾鳞甲色彩斑斓,长须飘逸,极为威武,全舟共54人。

他们与各地龙舟竞渡习俗不同的是,这里的龙舟一直都沿袭着“逆水赛舟”的竞渡方式,旨在体现一种不畏艰难和奋发争先的龙舟精神,世人称之为“划的是龙舟,赛的是精神”。

龙舟竞渡时,双龙并排逆水而上,锣鼓喧天,水花飞溅,宛如猛龙腾江,十分壮观!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东莞水乡都有赛龙舟的习俗,其中又以万江区、道滘镇、麻涌镇等最有规模。赛龙夺锦,热闹非凡。

东莞的龙船制作十分讲究,多选择坚韧轻便的坤甸木作为龙骨。每年龙舟比赛之后,便将它埋于村边河底处,直至来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才由村中父老主持,由青壮农民下水将龙船挖出,肩托上岸,打整涂油,这一仪式叫“起龙船”。

各镇区龙船景的日期和地点,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早已形成了习惯。

五、甘肃省非遗项目最多的城市?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市是敦煌市。具体如下:民间文学

(共计7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1天祝土族《格萨尔》西北民族大学

2Ⅰ-2陇东红色歌谣庆阳市

3Ⅰ-3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张掖市肃南县

4Ⅰ-4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州东乡县

5Ⅰ-5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州积石山县

6Ⅰ-6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

7Ⅰ-7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 《米拉尕黑》西北民族大学

民间音乐

(共计8项)

8Ⅱ-1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

9Ⅱ-2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 二郎山花儿会 新城花儿会 张家川花儿会)临夏州康乐县临夏州和政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临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

10Ⅱ-3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

11Ⅱ-4清水县道教音乐县天水市清水县

12Ⅱ-5唢呐艺术 庆阳市西峰区、环县

13Ⅱ-6裕固族民歌张掖市肃南县

14Ⅱ-7天祝藏族华锐民歌武威市天祝县

15Ⅱ-8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民间舞蹈

(共计13项)

16Ⅲ-1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

17Ⅲ-2高高跷兰州市永登县

18Ⅲ-3兰州太平鼓舞 兰州市

19Ⅲ-4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Ⅲ-5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县

21Ⅲ-6荷花舞 庆阳市西峰区

22Ⅲ-7巴当舞 定西市岷县

23Ⅲ-8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Ⅲ-9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县

25Ⅲ-10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县

26Ⅲ-11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县

27Ⅲ-12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 永靖县傩舞 西固军傩)陇南市文县临夏州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

28Ⅲ-13锅庄舞 甘南州

传统戏剧

(共计8项)

29Ⅳ-1道情戏省陇剧院、庆阳市

30Ⅳ-2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 陇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戏 天水皮影戏)庆阳市环县陇南市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

31Ⅳ-3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县曲子戏 秦安老调通渭县小曲)酒泉敦煌市平凉市华亭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

32Ⅳ-4秦腔 省秦剧团

33Ⅳ-5灯盏头戏 平凉市灵台县

34Ⅳ-6"南木特"藏戏 甘南州

35Ⅳ-7高山戏 陇南市武都区

36Ⅳ-8玉垒花灯戏 陇南市文县

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艺

(共计8项)

37Ⅴ-1兰州鼓子 兰州市

38Ⅴ-2贤孝(凉州贤孝 河州贤孝)武威市凉州区临夏州临夏市

39Ⅴ-3回族宴席曲 临夏州

40Ⅴ-4春官歌演唱(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县春官歌演唱)平凉市崆峒区陇南市西和县

41Ⅴ-5阿肯弹唱 酒泉市阿克塞县

42Ⅴ-6藏族民间弹唱 甘南州玛曲县

43Ⅴ-7南梁说唱 庆阳市华池县

44Ⅴ-8甘南"则肉"演唱 甘南州

民间杂技与竞技

(共计2项)

45Ⅵ-1高抬 平凉市庄浪县

46Ⅵ-2万人扯绳赛 甘南州临潭县

民间美术

(共计8项)

47Ⅶ-1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Ⅶ-2夜光杯雕(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酒泉市天水市武山县

49Ⅶ-3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Ⅶ-4砖雕 临夏州临夏县

51Ⅶ-5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市

52Ⅶ-6木版窗花年画 定西市岷县

53Ⅶ-7剪纸 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天水市、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

54Ⅶ-8马尾编荷包 平凉市庄浪县

传统手工技艺

(共计13项)

55Ⅷ-1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

56Ⅷ-2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57Ⅷ-3洮砚制作技艺(岷县洮砚制作技艺 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 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卓尼县甘南州临潭县

58Ⅷ-4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临夏州积石山县

59Ⅷ-5东乡族擀毡技艺 临夏州东乡县

60Ⅷ-6刻葫芦(临夏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临夏州临夏市兰州市

61Ⅷ-7甘谷脊兽制作技艺 天水市甘谷县

62Ⅷ-8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3Ⅷ-9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酒泉市肃北县

64Ⅷ-10舟曲县织锦带甘南州舟曲县

65Ⅷ-11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 甘南州夏河县

66Ⅷ-12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

67Ⅷ-13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市

传统医药

(共计2项)

68Ⅸ-1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 平凉市灵台县

69Ⅸ-2藏医药 甘南州

民俗

(共计16项)

70Ⅹ-1博峪采花节 甘南州舟曲县

71Ⅹ-2夏河县香浪节 甘南州夏河县

72Ⅹ-3乞巧节 陇南市西和县

73Ⅹ-4合水面塑风俗 庆阳市合水县

74Ⅹ-5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市

75Ⅹ-6陇东窑洞民居文化 庆阳市

76Ⅹ-7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 酒泉市肃北县

77Ⅹ-8裕固族人生礼仪 张掖市肃南县

78Ⅹ-9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Ⅹ-10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县

80Ⅹ-11西王母祭典 平凉市泾川县

81Ⅹ-12公刘祭典庆阳市西峰区

82Ⅹ-13插箭节 甘南州

83Ⅹ-14"※"字灯会金昌市

84Ⅹ-15周祖祭典 庆阳市庆城县

85Ⅹ-16拉扎节 定西市临洮县

第二批

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8项)

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民间文学

(共计3项)

1 Ⅰ—1 《格萨尔》 甘南州玛曲县

2 Ⅰ—2 岷县宝卷 定西市岷县

3 Ⅰ—3 康县木笼歌 陇南市康县

民间音乐

(共计9项)

4 Ⅱ—1 陇东民歌 平凉市崇信县

庆阳市环县

庆阳市华池县

5 Ⅱ—2 两当号子 陇南市两当县

6 Ⅱ—3 康县锣鼓草 陇南市康县

7 Ⅱ—4 康南毛山歌 陇南市康县

8 Ⅱ—5 唢呐艺术 武威市民勤县

陇南市康县

天水市秦州区

9 Ⅱ—6永昌曲子金昌市永昌县

10 Ⅱ—7 卓尼土族民歌甘南州卓尼县

11  Ⅱ—8 临洮花儿定西市临洮县

12 Ⅱ—9甘州小调张掖市甘州区

民间舞蹈

(共计17项)

13Ⅲ—1庆城徒手秧歌 庆阳市庆城县

14Ⅲ—2酒泉“福禄车”酒泉市肃州区

15Ⅲ—3宕昌羌傩舞 陇南市宕昌县

16Ⅲ—4民乐顶碗舞 张掖市民乐县

17Ⅲ—5天祝土族安召 武威市天祝县

18Ⅲ—6道台狮子 兰州市榆中县

19Ⅲ—7马衔山秧歌 兰州市榆中县

20Ⅲ—8太符灯舞 兰州市榆中县

21Ⅲ—9和政秧歌 临夏州和政县

22Ⅲ—10 河州北乡秧歌 临夏州永靖县

23Ⅲ—11 节子舞 金昌市永昌县

24Ⅲ—12 “哈钦木”甘南州合作市

25Ⅲ—13 拉卜楞民间舞 甘南州夏河县

26Ⅲ—14秦州夹板舞 天水市秦州区

27Ⅲ—15 临洮傩舞 定西市临洮县

28Ⅲ—16 秦州鞭杆舞 天水市秦州区

29Ⅲ—17 黄河战鼓 白银市白银区

传统戏剧

(共计7项)

30 Ⅳ—1 木偶戏庆阳市正宁县

酒泉市瓜州县

31Ⅳ—2皮影戏张掖市民乐县

武威市凉州区

白银市会宁县

32Ⅳ—3陇南高山剧陇南市

33 Ⅳ—4  邵家班子木偶戏张掖市甘州区

34 Ⅳ—5  凉州半台戏武威市凉州区

35  Ⅳ—6  西厢调兰州市榆中县

白银市白银区

36  Ⅳ—7民勤小曲戏武威市民勤县

曲艺

(共计6项)

37 Ⅴ—1 兰州太平歌 兰州市安宁区

兰州市皋兰县

38 Ⅴ—2 河州平弦 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甘谷道情 天水市甘谷县

40 Ⅴ—4 秦州小曲 天水市秦州区

41 Ⅴ—5 春官歌演唱 陇南市礼县

42 Ⅴ—6  河池小曲 陇南市徽县

民间杂技与竞技

(共计2项)

43 Ⅵ—1 崆峒派武术 平凉崆峒文武学校

44 Ⅵ—2  秦腔獠牙特技表演 张掖市高台县

民间美术

(共计10项)

45 Ⅶ—1 西峰泥塑 庆阳市西峰区

46 Ⅶ—2 石雕艺术 庆阳市宁县

庆阳市合水县

47 Ⅶ—3 剪纸 酒泉市瓜州县

酒泉市敦煌市

天水市清水县

定西市通渭县

白银市会宁县

48 Ⅶ—4 木雕 甘南州卓尼县

陇南市武都区

天水市武山县

天水市秦州区

酒泉市金塔县

49 Ⅶ—5红古刺绣 兰州市红古区

50 Ⅶ—6 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 天水市秦州区

51 Ⅶ—7 天水竹雕 天水市秦州区

52 Ⅶ—8 水陆画 武威市凉州区

定西市临洮县

53 Ⅶ—9 阿克塞哈萨克族刺绣 酒泉市阿克塞县

54 Ⅶ—10 临夏穆斯林建筑艺术 临夏州

传统手工技艺

(共计18项)

55 Ⅷ—1 西峰陶塑技艺  庆阳市西峰区

56 Ⅷ—2 宁县皮影雕刻技艺 庆阳市宁县

57 Ⅷ—3 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 庆阳市正宁县

58 Ⅷ—4 平凉纸织画工艺 平凉纸织画社

59 Ⅷ—5 安口陶瓷制作技艺 平凉市华亭县

60 Ⅷ—6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 敦煌文化学会

61 Ⅷ—7 礼县井盐制作工艺 陇南市礼县

62 Ⅷ—8 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 陇南市成县

63 Ⅷ—9 寺台造纸术 陇南市康县

64 Ⅷ—10 红古黑陶制作技艺 兰州市红古区

65 Ⅷ—11东乡族钉匠工艺 临夏州东乡县

66 Ⅷ—12  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 临夏州永靖县

67 Ⅷ—13  永靖白塔乡古建筑艺术 临夏州永靖县

68 Ⅷ—14  通渭脊兽制作技艺 定西市通渭县

69 Ⅷ—15  通渭草编技艺 定西市通渭县

70 Ⅷ—16 铁芯子制作技艺 兰州市西固区

兰州市皋兰县

71 Ⅷ—17 秦安麦秆编技艺 天水市秦安县

72 Ⅷ—18 裕固族皮雕技艺 张掖市肃南县

传统医药

(共计1项)

73 Ⅸ—1 华锐藏医藏药 武威市天祝县

民俗

(共计15项)

74 Ⅹ—1 阿克塞哈萨克族毡房 酒泉市阿克塞县

75 Ⅹ—2天祝土族婚俗 武威市天祝县

76 Ⅹ—3 七月官神 兰州市榆中县

77 Ⅹ—4 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市城关区

78 Ⅹ—5 正月十九迎婆婆 甘南州舟曲县

79 Ⅹ—6 藏族服饰 甘南州

武威市天祝县

80 Ⅹ—7 甘南藏族婚礼 甘南州夏河县

81 Ⅹ—8 秦安女娲祭祀仪式 天水市秦安县

82 Ⅹ—9 青苗会 定西市岷县

83 Ⅹ—10 兰州“天把式”兰州市皋兰县

84 Ⅹ—11 窑街“福”字灯会 兰州市红古区

85 Ⅹ—12 九宫八卦灯会 定西市岷县

86 Ⅹ—13 金塔黄河灯会 武威市凉州区

87 Ⅹ—14 裕固族剪马鬃 张掖市肃南县

88 Ⅹ—15 裕固族祭鄂博 张掖市肃南县

第三批

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共计11项)

1

Ⅰ-1

《马五哥与尕豆妹》

临夏州临夏县

2

Ⅰ-2

《甘冬儿和杨达尔》

武威市古浪县

六、甘肃通渭县常河是不是很落后?

不是

一周热门